探寻非遗魅力——参观漳州刺绣专题展览馆山海之声VIP
2024-12-31 21:43
阅读:119回复:0
楼主 #
探寻非遗魅力——参观漳州刺绣专题展览馆 蔡汉以 2024-12-30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刺绣专题展。 漳州刺绣专题展览馆,位于芗城区新华西北一街,在其对面是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楼。在展览大门,挂着三个牌,其一漳州市刺绣厂;其二漳州漳绣技艺传习所;其三漳州醉墨堂书画院。 走进漳州刺绣专题展览馆,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匠心与艺术气息的世界。在这里,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漳绣传承人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一进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典雅的大门,门上悬挂的三块牌匾,分别写着“漳州市刺绣厂”、“漳州漳绣技艺传习所”和“漳州醉墨堂书画院”。这些牌匾见证了漳州刺绣的历史与发展,也彰显了其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近日闭馆,我未能一睹馆内珍藏的漳绣佳作。但在楼道上的墙壁上,我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漳绣传承人肖像,他们分别是郭惠玲、陈鹏、陈钟辉、陈明、王银粉、林雅娜等。这些传承人用自己的双手,将漳绣技艺发扬光大,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漳州刺绣,又称“漳绣”。漳绣,起源于唐末,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针法、丰富的题材和精美的图案著称,被誉为“闽南刺绣的瑰宝”。在漳绣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题材应有尽有,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漳绣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幅作品往往需要经过画稿、剪稿、贴稿、绣制等多个环节。漳绣传承人凭借高超的技艺,将丝线与布料巧妙地结合,使得作品既有立体感,又不失细腻。尤其是漳绣的双面绣,更是让人称奇,正反两面图案相同,却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此次参观虽然未能尽兴,但漳州刺绣专题展览馆仍让我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漳绣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期待展览馆早日重新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漳州刺绣的魅力,共同见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与发展。 附:漳州刺绣简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造就了人们衣食的基础,莫定了文明延续的根本。刺绣,是中华文明的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左传》疏:中国有礼仪之在,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国古称华夏,所谓华夏,就是针对衣冠、锦绣而言。以女性为主的“织”是一个包括了纺织、刺绣、缝纫、蜡染等技艺在内的一个大概念;刺绣是其中一大门类。就是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的刺绣,据传从全世界来看,出现得最早,历史最悠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 漳州古称“善蚕之乡”,“岁五蚕,吴越不能及”。明代张燮《清漳风俗考》记载:人无贵贱,多衣绮绣,意制相诡,华采相鲜。流传于漳州地区的刺绣,谓之漳绣。漳绣,起源于唐末,朝廷命陈政、陈元光平定闽粤,完整疆土,因此中原文化开始传播于闽粤一带,同时漳绣、漳绒、漳缎、漳纱也是中原带入闽粤的主要手工业,因此漳州开始有了漳绣的萌芽,漳州刺绣也称漳绣,漳绣同时也代表闽绣;随着交通日益发展和海上贸易的开放,漳州纺织业发展很快。漳绣在宋至明、清与漳绒、漳缎、漳纱一直是朝廷贡品,又是著名的出口商品,宋明时期,已出现家庭作坊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清代至民国漳州经营刺绣行业的作坊达几十家,大者容有千名绣工。先前有文字记之,其“工作之良,则有织袭之、绣胸之补”。特别是“漳之刺绣,纱绢尤为彼国(日本)所重”,“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绣发展与闽南侨乡习俗有密切关系,华侨常带绣品往侨居国,漳绣因此流传国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 漳州刺绣工艺是以家学方式流传,早期多是民间女红,母传女,姑传嫂,农村宗亲相传。漳绣针法有缠针、扣针、贴绣、齐针、抢针、钉金、双面针、过桥针、选针、叠针、平绣、套绣、贴绣、空心打籽绣、凸绣等70多种,各种针法都有不同用途,有些针法也可混用,目的是求得色彩层次分明,镶色合理,接色顺和,使作品达到光亮鲜艳,似雕非雕的艺术效果,当以光、亮、齐、密、净、洁、凸为佳。用线“金葱”是其特色,且针法多变,以“空心打只绣”和“凸金绣”见长,绣图艳丽,色彩缤纷,非雕似雕,平面丝色绣出的花卉飞禽主要体现为栩栩如生、传神不俗。 漳绣制品,以前多为传统的横彩、桌帷、绣鞋、绣帽、戏袍等,实用与美观兼顾;随着市场变化,技术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也发展出装饰日用品,如屏风、帐眉等。1956年漳绣作品《丹凤朝阳》也首届全国刺绣评比会获优胜奖。在漳绣技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以前的手工刺绣发展为机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刺绣工艺正被认可,传统刺绣针法与绣品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漳绣技艺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通过对漳绣传人的培养,漳绣技艺的传承、保护,对民间漳绣精品的征集、展览,来发展壮大漳绣技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