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迎元旦山海之声VIP
2025-01-01 14:55
阅读:101回复:0
楼主 #
七律·迎元旦 蔡汉以 2025-01-01 元旦起源千千旅, 三皇五帝之颛顼。 新年岁月里程碑, 梦想界标希望举。 自我价值须提升, 守正创新成就许。 感慨时光匆流逝, 欢歌吟唱报春语。
注:据传,中国的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zhuān)顼(xū),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被认为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句中,尽管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普遍认为该词在古籍中有较早的记录。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中写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称其为“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现行的公(西)元纪年法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西)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西)元某年。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1914年1月,民国政府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将阴历元旦定为春节,这一变更不仅体现了官方对历法的调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受西方影响而发生的变迁。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最终只批准了“元旦为春节”的决定。 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而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则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