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mimding管理员
2014-02-20 00:34
阅读:1952回复:0
楼主 #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三维”对接,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产业龙头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产业龙头数量偏少、实力不强。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龙头做大做强,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三个必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着力实施项目带动,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企业规模实力;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着力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产业龙头骨干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规模实力快速壮大。产业龙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行业平均增速,规模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80家,其中超500亿元企业10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力争达15家;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20个,其中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10个。 ——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120家,其中超500亿元企业15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力争达20家;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25个,其中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15个。 ——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150家,其中超500亿元企业25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力争达25家;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30个,其中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20个。 (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业龙头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龙头自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3%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实施重点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并购重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市场开拓等,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 (一)石化产业 ——湄洲湾石化基地。以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等企业为龙头,推进联合石化“脱瓶颈”、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等项目投产达产,推进环氧乙烷、乙二醇、碳五分离、异戊橡胶、丁二烯等新建配套项目的建设;利用烯烃和芳烃资源延伸石化中下游产业链,重点推进泉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业链项目,以及莆田石门澳中锦聚酰胺、仙游蓝海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扩能(至1500万吨/年)改造及二期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联合石化二期12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等项目前期工作,形成5600万吨/年炼油和360万吨/年乙烯能力,建成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古雷石化基地。以腾龙芳烃、翔鹭石化等企业为龙头,推动腾龙芳烃PX项目、翔鹭石化PTA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推进腾龙芳烃向上延伸建设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加强闽台产业对接,促进中石化、台湾石化企业等加快2套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延伸芳烃、烯烃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生产有机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以及石化下游深加工产品,形成5000万吨/年炼油和500万吨/年乙烯能力,打造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合作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以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等企业为龙头,推进东南电化聚碳酸酯、天辰耀隆己内酰胺、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中国软包装集团丙烷脱氢及聚丙烯等项目建设,形成以盐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的石化专区。 (二)电子信息产业 ——新型显示产业。以宸鸿、友达、捷联、冠捷、华映、捷星、天马微等企业为龙头,着力突破面板前段工艺、驱动和控制IC设计封装、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零组件的自制率和良品率。大力开发3D显示、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整合资源引进OLED生产线。加快推进厦门天马微5.5代低温多晶硅面板、宸鸿科技(平潭)触控玻璃、平潭冠捷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省电子信息集团和台湾面板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合作,保持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全国优势地位。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产业。以戴尔、联想移动、星网锐捷、万利达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型智能移动信息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壮大产业规模。以飞毛腿公司为龙头,拓展新型锂离子电池应用。支持先创电子开展通讯核心器件研发,加快对讲机“模转数”产业化进程,壮大泉州数字对讲机产业规模。 ——软件产业。以中海创、上润仪表、三元达、福富、瑞芯、优迅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工业控制系统、通讯网络、金融终端、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等优势产业;支持榕基、南威、邮科、易联众、亿力、雅迅、三五互联等企业,在电子政务、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等领域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份额,形成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海西软件产业集群,发挥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的集聚效应。 ——LED产业。以三安光电、开发晶、华联电子、立达信、鑫晶刚玉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推进开发晶LED外延片芯片研发生产、三安光电和鑫晶刚玉蓝宝石衬底研发生产以及一批LED照明产品研发和封装项目建设,着力突破高功率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高性能LED封装及驱动电源、LED照明灯具设计、中大尺寸LED背光源等关键技术,完善厦门、漳州、泉州等地LED产业链,提升品牌和竞争力。 (三)汽车产业 ——以福建奔驰、东南汽车、厦门金龙等企业为龙头,推进福建奔驰二期、东南汽车三期及发动机等项目建设,突破整车设计、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等关键技术,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电控电机等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整合重组。加快福汽集团和厦门金龙的整合,引进高端大巴项目。推进新龙马汽车年产15万台发动机、厦汽车身、重汽海西车身、正新轮胎、正兴车轮、宁德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福汽集团和金龙为核心,以福州、厦漳、闽西北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为依托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争取2-3年内突破东南汽车发动机省内生产,增加SUV、轿车等乘用车新车型及高端大巴等商用车新车型,形成全省1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省内零部件配套率达到60%以上。 (四)船舶产业 ——以省船舶集团为龙头,走特色发展之路,开发专精特新产品,鼓励优势船舶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推进马尾船政重工(连江)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厦船重工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主流船型的升级换代,发展海洋工程辅助船、大型汽车滚装船、液化气运输船等,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军用船舶、豪华邮轮、海上行政执法船等新型特种船舶。支持豪氏威马等企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升设计、制造能力。推动唐荣、毅宏等企业提升游艇制造水平,大力拓展市场。提高关键船用件配套能力,建设国家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五)机械装备产业 ——工程机械。以厦工、龙工、三明重机、南方路机、林德叉车等企业为龙头,加快高性能、高可靠性关键零部件核心制造技术研发,形成关键配套部件高压液压元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开发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和节能型工程机械新品种,保持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优势产品居全国行业前列,支持企业加快资产重组,整合形成工程机械大集团企业,建成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电工电气。以厦门ABB、福州天宇、太阳电缆、力源电机、闽东安波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智能化输配电设备、特种电线电缆、高效节能电机等,壮大福州、厦门输配电设备及南平电线电缆、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坚持低成本、高附加值“两条腿”走路,加快完善闽东电机电器产业协作配套,提高产品就地配套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突出品牌优势,提升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检测水平,抢占高端市场。 ——节能环保装备。以龙净环保、新大陆环保等企业为龙头,开发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电袋除尘设备、臭氧发生系统、“三废”处理成套设备等,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处理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国防科技工业。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扶持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发展军工产品,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优势产业,支持国防科技装备企业提升研发制造水平,推进龙溪轴承加大航空关节轴承研发生产,支持火炬电子发展高端关键元器件。 (六)钢铁产业 ——不锈钢。重点发展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壮大“三基地一园区”。以宁德、漳州、福州基地及武平工业园区为载体,宝钢德盛、鼎信、福欣、联德、吴航等企业为龙头,推进宝钢德盛二期200万吨/年不锈钢板、鼎信二期100万吨/年不锈钢、福欣二期80万吨/年不锈钢、联德一期30万吨/年不锈钢、吴航80万吨/年棒线材技改等项目建设,带动不锈钢复合材及深加工、标准和非标配件以及成套设备、厨卫设备、建筑装饰等精深加工发展,建设全国最大的千万吨级不锈钢产业基地。 ——普钢。以三钢、三宝等企业为龙头,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七)稀土及有色产业 ——稀土。以厦钨为龙头,参与全国稀土资源整合重组,做强做大南方中重稀土集团。围绕“一龙头、两园区”,延伸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链,吸引国内外稀土应用企业落户稀土工业园。加快龙岩和三明稀土工业园建设,推进特种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表面处理、中石油裂化催化剂、信越磁粉等项目实施,重点发展磁性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等稀土新材料,打造稀土精深加工及应用生产研发基地。 ——有色金属。以紫金、奋安、南铝、厦顺铝箔、中铝瑞闽等企业为龙头,鼓励进口原料,加快建设上杭铜产业园,推进铝、钨、铜精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发展。 (八)建材产业 ——水泥。以华润、红狮、金牛、福建水泥、龙麟为龙头,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成为行业能效及综合对标的标杆企业,推动省能源集团与华润水泥实施战略合作,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达60%,为满足我省基本建设需求提供重要保障。 ——石材。以东升、溪石、华辉等企业为龙头,鼓励进口石材原料,发挥南安石材区域品牌优势,开发石材新产品,综合利用边角料、石粉等废料研发生产建材新产品,提升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石材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时尚产业转型升级。 ——玻璃。以福耀、旗滨等企业为龙头,推进福耀超薄节能特种汽车玻璃、旗滨超白光伏玻璃及配套项目,推动玻璃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安全玻璃和光伏玻璃产业基地。 ——建陶水暖。以华泰集团、晋江腾达、南安九牧、中宇、辉煌等企业为龙头,推进中宇卫浴洁具、辉煌卫浴陶瓷等项目建设,开发标准化原料制备、现代辊道窑及其控制等新技术,研发生产具有环保、抗污、抗菌等特殊功能的建陶新产品和太阳能陶板、节能节水的高档水暖洁具产品,提升晋江、南安建陶水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九)纺织鞋服产业 ——福州以金纶、力恒、锦江、经纬、金源、长源等企业为龙头,推进锦纶及上游原料、聚酯差别化纤维项目建设,延伸合成纤维上游产业链,着力发展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高档针织面料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带动长乐化纤、纱线及经编织造等后加工产业升级,形成长乐千亿纺织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化纤生产基地。 ——泉州以百宏、海天、凤竹、九牧王、七匹狼、柒牌、劲霸、大帝等企业为龙头,发挥化纤、织造、染整、服装、纺机产业链优势,推进差别化聚酯纤维、生态功能性面料开发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提升产品档次质量、两化融合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区域品牌、企业知名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泉州千亿纺织产业集群,建设国际先进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加强山海协作,提升永安、尤溪、长汀等特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推进莆田赛得利(福建)年产2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项目尽快达产、二期开工建设。 ——制鞋业以特步、安踏、361度、匹克、鸿星尔克、清禄、沃特等企业为龙头,提升品牌带动力,推进361度(晋江)综合基地、鸿星尔克运动鞋等技改项目,加快开发高性能鞋材,完善鞋材、鞋机、包装、物流、销售产业链,推动传统制鞋业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泉州、莆田两大鞋业集群,打造全球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中心。 (十)轻工业 ——食品产业。支持达利食品、厦门银鹭、盼盼集团、明一集团等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强化全国市场布局。推进银鹭集团60万吨/年饮料、盼盼休闲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东山海魁、盈丰食品、海壹食品、百洋海味、海鸥水产、厦门安井等企业开展加工技术改造升级,保持水产加工全国领先水平。以福矛、英博雪津等企业为龙头,推进福矛窖酒三期技改、雪津漳州三明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加强闽台食品产业合作,推进现代先进加工技术应用和标准化生产,健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网络和质量可追溯体系,构建绿色食品先进配送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无公害原料基地,带动农林牧渔业发展。培育漳州、泉州等2个千亿产业集群。 ——造纸产业。加快建设莆田金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支持恒安、联盛、玖龙、优兰发、恒利等龙头企业继续扩大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恒安生活用纸智能化生产基地、联盛二期75万吨/年扩建、玖龙50万吨/年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青纸、南纸转型升级。推动造纸工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支持企业进行境外林木资源开发。形成联盛、玖龙、金鹰等百万吨的大型造纸企业,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 ——烟草产业。以龙岩烟草、厦门烟草为龙头,有效整合资源配置,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推动烟叶规模化种植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带动烟农增收,加大省产卷烟品牌培育力度。 (十一)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加快引进国内外药品生产高端企业,鼓励专家、专利拥有者进入省内投资创业。推进漳州片仔癀与华润医药深化合作,将漳州片仔癀打造成为复合型健康产业集团。支持力捷迅、广生堂、福抗药业、厦门特宝、南方制药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推进福州、厦门生物医药基地和诏安金都、石狮、东山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明溪紫杉醇、柘荣太子参等深加工特色产品。鼓励新药开发生产,重点推进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物加快发展,支持开发缓释、靶向等新剂型药物。 ——医疗器械。支持梅生医疗、大博颖精、英科新创、泰普生物等企业,发展口腔治疗设备、人工骨、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等系列产品,继续保持全国优势地位。 (十二)能源产业 ——电网。以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推进沿海500千伏双廊道、与浙江1000千伏特高压联网工程建设,推动闽粤电网联网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构筑以1000千伏特高压为支撑、500千伏超高压为主干,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海西坚强智能电网。 ——电源。以各央企在闽发电企业、省能源集团等为龙头,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在建火电项目建设并尽快投产;加快推进已获得“路条”的火电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列入规划的大型火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获批建设。加快宁德核电、福清核电在建项目建设,实现宁德核电2号机组和福清核电首台机组投产;争取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做好漳州云霄核电核准前的各项工作;力争宁德核电5号、6号机组获准开展前期工作。有序开发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 ——天然气。以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中石油福建分公司为龙头,加快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建设;推动中海油秀屿接收站5号、6号罐、漳州LNG接收站、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中海油宁德LNG转运站和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期项目前期工作。 (十三)建筑业 ——总承包。以中建海峡、省建工集团、省六建集团、闽南建筑公司、九龙建设集团、泷澄公司、中铁十七局六公司等为龙头,着力打造集设计、咨询、施工管理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培育发展1-2家特大型企业,拓展“高、大、精、尖”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采用BOT、EPC等投资方式建设项目。 ——特色专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企业,支持中标集团、凤凰山等建筑幕墙企业,十八重工、新长诚、士鼎等钢结构企业,冠林电子、万安智能等智能化企业,省安装公司、准信机电等机电设备企业,省隧道公司、海坛隧道公司等隧道企业,万友消防、鑫海安消等消防企业,共荣装饰、和祥园林等园林古建企业,厦门辉煌、国广一叶等装饰装修企业发展。 ——产业基地。支持惠安、上杭、永泰、闽清等发展成为“建筑之乡”,积极推动厦门海沧、泉州惠安、宁德福安、福州闽清等地建设建筑工业化基地。 (十四)现代农业 ——园艺产业。蔬果,以超大集团、利农集团、锦溪集团、闽中食品等企业为龙头,推进规模化设施蔬果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业发展。茶业,按照“控制茶山规模,发展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拓展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依托已有的大型企业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八马、安溪铁观音、华祥苑、天福、武夷星、正山堂、春伦、品品香、大闽、凯捷、坦洋工夫、大翔等知名大型茶企业品牌,支持茶产业联盟发展,抱团拓展市场。食用菌,支持厦门如意情、漳浦万辰、漳州绿宝、福建仙芝楼等企业,推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珍稀品种开发和精深加工发展。花卉,培育连城兰花、泉州泉美、清流春舞枝、新世景园艺等重点花卉企业,壮大漳州东南花都、推动福人花卉市场和海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花卉集散中心建设,构建现代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 ——畜禽产业。以福建圣农为龙头,加快光泽、浦城、政和、松溪肉鸡产业化基地建设,拓展利用鸡粪发电、生产有机肥及鸡毛提取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做大“一主二配套”的肉鸡生态产业链。大力支持南阳实业、光华百斯特、森宝集团、德福蛋鸡、容和盛集团、温氏集团、邵武鑫富等龙头企业,推进特色发展、规模发展、绿色发展。积极创建100家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林竹产业及林下经济。在10个现代竹业项目县建设竹林标准化基地,实现单位面积竹材、竹笋产量增长30%以上,竹林收益增长50%以上。鼓励发展林畜、林禽、林蜂、林菌、林药等多种模式结合的林下经济,集中扶持发展势头好、经济效益高的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中药材种植加工。支持福人集团、永安林业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 ——海洋渔业。以福州宏东远洋、平潭安达远洋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更新改造远洋渔船,扩大远洋渔业船队规模,力争远洋捕捞总产值全国第一。以宁德官井洋、福建宏峰泰等企业为龙头,推进深水抗流抗风浪大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健康养殖基地、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等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福州烤鳗、福州鱼丸、福州金鱼、连江海带、南日鲍、莆田花蛤、晋江紫菜、漳州石斑鱼等优势品种区域品牌。支持福州宏龙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平潭安达印尼纳土纳渔业综合基地和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项目建设,扩大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十五)金融业 ——支持中央在闽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扩大规模、创新产品,争取总部资源向福建倾斜。支持兴业银行加快综合经营步伐,努力打造国内一流金融服务集团,发挥总部优势以及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省农信联社、厦门国际银行、海峡银行、泉州银行、厦门银行、兴业信托、厦门信托、兴业证券、华福证券、厦门证券、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等做优做强,打造一批业内知名的金融“名片”。支持省投资开发集团优先发展金融业务,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入新机构,力争台资银行在闽设立分支机构取得突破。鼓励省内外金融机构在闽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或参与地方金融企业的重组改制。推动在厦门、泉州、平潭分别设立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争取试点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集团财务公司。 (十六)物流业 ——港口物流。推动省交通集团、厦门港务集团引进战略投资,重组港口码头资产,统筹建设经营全省公共码头,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公共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支持以省轮、厦轮、东方海运为主体组建福建海运集团,拓展远洋航运,提升我省海运竞争力。加快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发挥福州保税港区江阴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支持在湄洲湾北岸建立煤炭、铁矿石储备中转基地。 ——公路物流。支持省高速公路公司加快高速公路主干网和集疏运主通道建设。推动传统货运站场转型升级,建设一批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公路货运枢纽。培育象屿集团、盛辉物流、盛丰物流、建发物流等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专用车辆和甩挂运输方式,推行以托盘化为核心的单元装载方式,提升货运效率。 ——航空物流。以厦航为龙头,依托福州、厦门枢纽机场组建空港物流园区,实现在省内民航运输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以翔业集团为龙头,加快福州、厦门等机场(扩能)建设,提升机场服务能力。 ——海铁联运。推动省交通集团、厦门港务集团发展省外陆地港,拓展港口腹地;加快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三都澳等重点港湾疏港铁路建设,协调南昌铁路局尽快开通向莆铁路货运班列,充分利用向莆、赣龙厦、峰福等铁路大通道的运能运力,构建结构完整、成本低廉、高效快捷的海铁联运物流体系。 ——供应链物流。支持福建中邮、宏捷、海翼、蓝海、迅通等企业进一步融入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冷链物流。支持名成集团、信运冷藏、源香冷储等企业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厦门市获得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扩大闽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 ——快递物流。支持福建邮政速递、福州顺丰速运等企业,发挥网点多、覆盖广、物流体系健全的优势,完善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和拓展城乡速递服务网络,拓展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业务。依托“海峡号”对台滚装航线和福州国际空港,打造平潭海陆空联运的对台快递总包中转中心,提升平潭对台邮件、快递物流集散能力。 ——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厦门国家一级和福州、泉州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点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厦门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及福州、泉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加快三明“公路港”和三明物流产业开发区建设,推动三明生态工贸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福建八方、飞远传媒物流、福州华威等加快完善配送体系,培育形成城市物流配送龙头企业。 (十七)商贸业 ——连锁零售。以永辉、新华都、厦商集团、中闽百汇、米兰春天等连锁商贸企业为龙头,发挥品牌和上市企业优势,通过并购重组、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在省内二、三线城市及北京、重庆、安徽等省市发展更多的连锁企业门店,布局物流配送,发展电子商务,示范带动本省其他连锁零售企业跨行业跨区域扩张,拓展连锁经营,统筹内外贸经营,打造流通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持续做优做强做大。 ——批发市场。以石狮、晋江鞋服批发市场等为龙头,发挥市场群与产业群的互动效应,加快实施一批年交易额上百亿元的大市场建设提升项目,重点推进轻纺城、石狮服装城、晋江鞋纺城、国际五金机电城、福州海峡农产品物流中心、福州海峡医药城、漳州海峡农博汇、莆田工艺美术城、仙游古典家具博览城、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安溪中国茶都、闽西汽贸城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建设。 (十八)信息服务业 ——电子商务。重点培育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四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扶持发展电子商务集聚区,推进鞋服、茶叶、陶瓷、水暖、电子、工艺品、食品等垂直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工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平台建设。支持环球鞋网、茶多网、名鞋库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平台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菜鸟网络等重大电商项目。加快建设中兴通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建设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 ——信息消费。以美亚柏科、国脉科技、厦门游家等企业为龙头,推进软件服务、平板显示、信息安全、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信息消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推进国家安全可靠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等专项,支持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产品开拓市场。 ——平台建设。建设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海峡云计算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应急管理与通关信息服务平台,加快中国(安溪)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航天星联北斗卫星应用平台、长乐数字福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移动、电信、联通、广电为龙头,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双向进入,支持开展4G商用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完善“无线”城市门户平台接入方式,加快重点保障区域无线网络覆盖。 ——示范应用。加强“数字福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促进南平、莆田、平潭、福州仓山、泉州台商投资区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示范转入全面建设。加快厦门、福州、石狮“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建立特色专业平台和示范基地。依托福建省数字家庭创新与应用推广联盟,3年内在全省建设不少于100个具有特色的数字家庭体验中心(屋)和30万户以上应用示范工程。 (十九)旅游产业 ——支持福建中旅、聚春园集团、厦门旅游集团、厦门建发旅游集团、厦商旅游集团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途径,加快培育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集团。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带动旅游资源开发,提升管理和服务层次;扩大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鼓浪屿、鼓岭、古田会议旧址群、妈祖等品牌效应,深度利用高端资源,提升生态旅游、滨海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康体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构建要素完善、体系完整、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推进景区通达、交通标识、集散中心和自驾游营地等工程建设,推动建设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加强福建旅游品牌塑造,打响“清新福建”主题形象,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 (二十)文化产业 ——传媒出版。加快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等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省广电集团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新华文化城、海峡传媒港、下一代广电网络建设、广播影视产业开发、海峡绿色印刷、数字出版转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四大省属文化集团和一批民营传媒出版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推动传媒出版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文化集团。 ——工艺美术。支持集友艺术框业、华昌珠宝、泉州顺美、佳美陶瓷、三福古典家具、省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与创意产业、电子商务融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品牌营销。支持省创意设计中心,推动福州寿山石和漆器等专业产品市场建设,做大德化陶瓷园、惠安崇武石雕园、建瓯根艺城、闽侯上街根艺产业园、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油画城、莆田上塘珠宝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宁德工艺博览城等工艺美术产业园区。 ——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发挥福州动漫实验园、厦门影视动画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内容产业。以翔通、天狼星、中科亚创为龙头,发展手机动漫新媒体产业;以网龙、四三九九、趣游、吉比特、天盟为龙头,发展网络和网页游戏产业;以神画时代、时代华奥、时代华亿、青鸟、海峡书局等为龙头,发展动画和数字出版产业;以子燕、恒盛、新泰阳、大拇哥、福万为龙头,发展动漫游戏衍生品产业,壮大全国手机新媒体动漫和网络网页游戏产业基地。 ——创意设计。加快福州、厦门、泉州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闽台文创园、国家广告产业示范园以及晋江“三创”园等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意企业入驻,着力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领域培育一批创意设计龙头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海西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与生态建设规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等重点规划,以及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引导产业龙头合理布局和错位发展。建立完善“三维”对接项目库,大力引进世界1000强、台湾百大、全国500强企业及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为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的实施提供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 (二)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把促进产业龙头做大做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省、设区市共同重点支持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设区市重点支持50亿元以上企业,县(市、区)重点支持10亿元以上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态势,培育产业龙头后备力量。建立培育产业龙头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发布一批产业龙头名单并组织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 (三)支持创新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业龙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产业龙头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两化融合项目以及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项目。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以产业龙头为主导的创新项目承担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根据转方式调结构需求,强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品种组织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完善项目评价和资金分配制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龙头集聚。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就读予以重点保障,支持各类职业院校与产业龙头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四)推进兼并重组。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和开放式重组,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措施,加大税收、财政、金融和土地扶持力度,支持产业龙头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政策规定给予税收优惠,产业龙头海外并购拥有核心技术和重大发明专利的科技型企业,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专项政策。 (五)促进市场开拓。鼓励和引导产业龙头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完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措施,鼓励产业龙头牵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支持产业龙头参与省外大型项目招标投标,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抗击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在我省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建立平潭对台自贸区和古雷半岛工业油品加工自贸区。鼓励产业龙头“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源。 (六)强化要素保障。建立产业龙头煤电油气运保障“直通车”制度,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原材料、出口、资金等动态信息,加强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促进我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全国性市场的转板对接,支持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实现融资、再融资。强化产业龙头项目用地、用海、用林保障,完善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支持产业龙头与发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对产业龙头申报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两化融合、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七)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将取消、下放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落实到位,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开辟企业网上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将企业项目立项、生产许可、用地、环保、外经贸、资质资格认定等审批核准手续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办理范围,限时办结。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企业收费手册,凡未列入手册的收费项目,一律视为违规收费,企业有权拒缴。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在做大做强产业龙头中的领军作用。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区域和行业实际,制定产业龙头年度实施计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大做强产业龙头。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4年1月28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