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美·北江林氏家族及祭祀圈大探秘

2016-06-30 13:56
阅读:3333回复:0
楼主 #

图片:t01f2e0cae3df3a5188.jpg

北江村位于漳浦县东部,面临旧镇港浮头湾,属霞美镇的一个行政村,北江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临旧镇港,隔海与六鳌半岛相望,北邻董门村,西邻前梧村,南邻后寮村。有乡村公路,北经白石至上黄与省道漳东线相接,南通下蔡林场。

北江村历史上以传统农业为生,由于土地多沙,缺水,只能种植地瓜,花生,近年来开始发展商品蔬菜,牛蒡草,洋葱,牛心菜等,浅海捕捞也是传统的谋生方式,如讨小海,放桁仔,海带,吊养牡蛎等,近年来海带年产量达32万斤,吊养海蛎年收入也达15万元,已成为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源远流长的北江社区的家族

明代之前,北江村原为柳姓人的聚居地,清康熙元年,清廷实行迁界政策,沿海十里内的居民内迁,以隔绝与郑成功部的联系,柳姓,以及陈,蔡等小姓奉命内迁他乡,所有田园荒芜,房屋拆除,成为无人区。至康熙十八年复界后,仅有一小部分人回到故乡,其中多数柳姓人已定居于云霄县后坑村。

界内初复阶段,沿海地区人口较少,经济尚未恢复,原住在现霞美镇区林姓人便前往距离五公里的北江浅海处放桁仔,拾小海,其中三房的祖先成为当地柳姓的女婿,便定居于此。清代中晚期,原住在北江南面的下蔡地区的陈姓人,也因为受风沙之苦,部分迁到这里。做为开社的柳姓已日淅衰弱,目前仅存百余人,而林姓人则迅速地发展到几千人,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95以上。除此之外,清代中晚期,还有小部分迁往北江南面二公里的下蔡村。

漳浦林姓目前主要有鹭下林,乌石林,港头林,五社林或园头林等,基本都是认晋安郡王林禄为始祖的,其中:林昌于唐氏任漳浦县令,予定居于此,传至林大用,生七子,元军入漳时分散各地,次子予贵守深土路下,居庵下吴,后裔分衍漳浦东面沿海各地,是为路下宗;林禄之子林安于明永乐间自福州长乐后市村迁漳浦,后裔繁衍于漳浦中部的海云山东侧,沿浯江流域直至入海口,是为乌石林,明代达官名宦层出,成为漳浦的大族;另一支九牧之裔林景懋,元代任漳州教谕,居漳州东门外,其孙林泉于元代至正间被征兵,驻漳浦井尾,趁夜逃到佛昙桥黛峰之麓,肇居港头被征兵,驻井尾,趁夜逃到佛昙桥黛峰之麓,肇居港头村,明代人才辈出。

北江林姓属于路下林,村中现有一座约建于清代初期的祠堂,称永孝堂,甚为残破,但柱联依旧可辨,其正堂柱联为:
        永念祖宗千秋隆祀典,
        孝传孙子百世荐馨香。
又于厅中书辈数联:
        祥景邦顺长道世学克崇绳日志绅士,
        庆华国显大谟家修丕振守克耀宗枋。

北江林姓至今700多年,历史上,是一个纯农渔业的地区,没有出过什么官宦名人,但生活富足,太平。
 
交错纵横的民间祭祀圈


北江村林姓共划分出四个房头,并有开社的柳、陈、蔡等小姓,拥有八种民俗神,三座庙,形成八个大小不一的祭祀圈,每一年有十三个奉祀节日,包括正月初五迎神下天,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等,最多的有九个节日,最小少也有七个节日,这些纷繁复杂的祀神活动,也是通过各种管理委员会,或者庙会这种民间信仰组织来协调开展的。

北江村林姓大房主要信奉辅信将军李伯瑶,二房主要信奉关帝圣君,三房主要信奉观音佛祖,四房主要信奉太史公林偕春,柳,陈,蔡等小姓主要信奉王爷公,于林姓在北江人数中占绝大多数,许、蔡、柳等小姓基本上都要依附于林姓各房,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互相交叉的祭祀圈。

北江村主要的大庙称龙江庙,位于村口,前有大水塘,在数十年前应为全村的中心地区,庙宽11米,深15米,作歇山顶,其屋面式样在全县范围内也称罕见,故俗称八角庙,现主祀神为开漳圣王陈元的部将李伯瑶,宋代封李辅胜。龙江庙正殿奉李伯瑶,右侧配祀妈祖,左侧配祀注生娘娘,三尊王爷(半坛),左门厅奉土地,庙前立一石碑,系清乾隆二十九年(1690年)禁止劣绅巨族霸占海滩为巳有,由总督闽浙部院署、府、县的批示,刻同式石碑分发闽浙沿海,碑石花岗石质,高170厘米,宽70厘米。由此也可以看出该庙及其位置在北江村历史上是全村的中心地区,全村议事的场所。主祭者也由柳,陈等小姓的理事为主牵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龙江庙是林姓迁到北江前,极可能是明代中晚期,由柳姓和陈姓始建的,原主祀神似应为王爷。

李辅胜的香火在漳浦的东南海岸地区较为旺盛,与霞美北江相邻的沙西,旧镇,杜浔等乡镇也多有信仰此神者,也是林姓大宗的主祀神,林姓初来时,人口尚少,则依附于该庙门。之后林姓崛起,大宗的主祀神李伯瑶成为该庙的主祀神,庙宇也于清康熙以来重建,扩建为歇山式。漳浦现存的歇山式庙宇除该庙外,所见尚有深土的八角庙、南峰八角庙,都是奉祀李辅胜李伯瑶的,可能当地辅胜庙都采用这一建筑形式,或者说第一座辅胜庙采用了这一形式,各地分香割香,互相仿校。

而王爷属于瘟神,少有大庙,在漳浦沿海地区,尤其是佛昙,前亭,旧镇,霞美等沿海乡镇甚为盛行,但仅于佛昙,前亭二地设有专用庙门,余皆依附于其他庙门。作为配祀神,如后来的妈祖,注生娘娘等,也是先后请进该庙中的。

漳浦地区由于明代中晚期倭患猖獗,民间争相建造小城小堡,城堡尚武,所以绝大多数城堡内均建有奉祀关帝的武庙,霞美地区的刘坂城,与北江相邻的溪仔村等小城内都建有武庙,北江林姓二房就将关帝作为其主奉祀神,但该房所奉的关帝神像没有进入庙门,只是供奉于民居中,逢5月13日关帝神诞日,迎出来奉祀。

太史公林偕春,云霄县人,明嘉靖四十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为张居正不容。适湖广按察使司副使,不任,乞归体,家居九年,曾参与撰修《漳浦县志》,倡导修建城堡,抵御倭寇,祀乡贤,是明代闽南林姓较有影响的人物,也可认为与北江林姓为同宗,清初闽南一带多建庙奉祀,称林太史,亦为北江林姓四房所奉。

四房的主祀神为三界公,其香火来自离北江78公里的赤岭雨查顶,雨查庙据说国地理和原因,不能建庙,也无神可祀,因三界者,天地人也,故仅于一小土丘上建平台,祀一牌位。香火却极盛,但北江四房的三界公则造了一尊神明,作为真房头的主祀神。

以上这些各房头主祀的神明,在庆典期间其他房头也多有参与,或直接介入其活动,或届时燃香点炮,恭迎于家门前。其中如李辅胜崇拜,是以大房为核心的崇拜圈,其信仰圈则覆盖了全村,四房的主祀神三界公,其信仰圈也覆盖了全村,其庆典活动仅柳、陈等小姓未介入,而王爷公,关帝,太史公的祭祀范围,则局限于各房之内,没有发展成全村性的信仰圈。

到了清代晚期,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北江村又出现了全村性的老大伯,妈祖崇拜。

老大伯,传说为村民打渔时从海中捞起一个香炉,绿色,小开片。渔民历来对从海中捞起的东西极为谨重,即于妈祖像前问籖,全村合建一小庙奉祀,小庙仅6平方,奉香炉于中,上写“大伯公”三大字,却是香火兴旺。因老大伯来自海中,是为与海神有关的神明的象征,而北江人世代与海有不解之缘,自是敬畏有加。

湄洲妈祖的第一尊神像也是于宋元祐间,渔人于海中捞到一发焰的枯楂木,以为神之所凭,遂建庙奉祀。同样传说在漳浦也屡有所闻,如旧镇上蔡上帝庙所奉龙树王,为发大水漂来的一段树头。

当地下海捕捞一般在农历8月初8日收网,而传说渔民捞起大伯公香炉也是这个日子,于是北江大伯公奉祀日也定于8月初8日。

林姓未迁来北江前往在霞美,万历五年,当地出了一个进士刘霖,后来官至广东参政,刘霖虽为乌石林姓的女婿,却与乌石人林士章(嘉靖三十八年探花及第,官到南礼部尚书)有隙,而乌石妈祖像为林士章从湄洲奉回的,所以当地人未奉妈祖,直至100多年前,北江村流行瘟疫,人死无数,药石无效,诸神无法,遂有请乌石妈祖巡村之举,自此被全村各姓各宗共同敬奉。

北江林姓各个房头具有独立的祭祀圈,各祭祀圈互相渗透,互相牵制,但基本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这种局面的维持实际是家族房头之间关系的直接反映,在民国初年,四房与大房,二房,三房之间为了海界问题发生矛盾,到了无法相处的地步,特别是在诸神的庆典上,再不可能在同一个庙门里活动,比如在迎神巡村时,也会因为扛神者踏到属于另一房的路的一边引起纠纷。

林姓四房人中相对较多,拥有1800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也出了一些人物,民国十一年(1922年),四房便与另三房决裂,另建一座庙门于村北侧,称玉虚宫。庙前悬一大匾,刻“神其执知”四大字。宫占地仅50平方米,中祀三界公,右侧配祀李辅胜李伯瑶,左侧配祀南海观音,林太史,赵光明,玄天上帝,关帝圣君,以有以三十六支铁针,系上红绒线,称关将公的。从庙中所配祀的情况,也可以出四房在未分庙门前所信奉的神明,依旧有大房所主奉的李辅胜,二房主奉的关帝,三房主奉的观音佛祖等。

而妈祖庆诞节日,林姓四房便由祭祀圈中退出,居于外围的崇拜圈中,原来全村性的老大伯,则由于系各家各户自行奉祀,则无所谓分家。

纷繁复杂的民间信仰活动

北江村现每年必须奉祀的民俗神有八尊,每年共有祭祀庆典活动十三次,此外,且有众神共有的节日,如正月初五送神上天,十二月二十三日迎神下天等活动。每年有十五次之多,分到各个房头,最少的也有六次,最多的有十次。其祭祀庆典活动必然根据传统观念,而大小有别,丰俭有差,且随着祭祀圈的形成和新的组合,新的崇拜活动的产生等,其活动的内容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北江村的崇拜活动也是通过其庙会,或理事会的组织开展的。

柳、陈、蔡等小姓是龙江庙的始创者,而后被林姓大房改建,扩建为现规模,并改为李辅胜庙,大房,而均拥有龙江庙的所有权,其他房头既然也加入了其崇拜圈,便同样也拥有这个庙门,也具备了共同成立管理机构的条件。每年正月初五,为神下天的日子,当天该祭祀圈的人集中于庙前,进行一番祭祀活动后,由前一年的大头家主持,凡当年家中的新婚,生男者,皆可参加小头家竞选,依次在神前抽籖,获神明认可,全村分为十三个社角(后为十个生产队),每社角选出二人,共二十六人,之后二十六人中再行抽籖,定出大头家,二头家,出纳,会计,是为理事会,负责该庙门全年的有关事务,包括一应神明庆典,集资,香火钱管理,扛翁,请戏班,庙门修整等 。

由于该庙为北江开社的柳姓和陈姓所共有者,林姓虽为绝对大姓,但逢酬神活动,甚至正月初五日主奉辅胜公,走在游村队伍前列的是舞着彩色凉伞下的也应是柳姓和陈姓耆老。众多的林姓族人则追随于后,为之吹吹弹弹,或各于门前摆上供品,为之迎送。

四房自立庙门后,也相应地组织了理事会,不同的是,凡属玉虚宫祭祀圈内的所有男人,均可作为当年的理事候选人,于正月十五日三界公诞辰庆典后参选,但由于三房原定为八个生产小队,较合理的是产生十六个头家,由神前抽籖选定,入选者必须捐献一定的款项,如1996年每人平均捐献了一百元。

玉虚宫建成后,也引进了外地的籖诗二十八首,请居住在庙边的一个医生业余卜籖,第解一籖收费1元,由理事会收入。之后,四房与大二三房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有感于龙江庙中无籖诗,也引进了玉虚宫的籖诗,抽籖者也往往找到玉虚宫的解籖人。玉虚宫的三界公信仰也就是通过这种活动在全村形成持久影响的。

相比这下,四房有较浓的经济意识,其组织形式也比较合理,且有较完善的管理方式,从1997年庙会收支情况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出部分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4月4日,9月26日为林太史公的奉祀日,由于林偕春既为林姓祖宗,又作为神明,所以,其中4月初4日于庙中奉祀,而9月26日则请到庙前的晒谷场上集体祭拜,按理9月26日的仪式应在祠堂中举行的,后来可能因祠堂破落,场地太少,不足于容纳全家族的奉祀者而改变的。

6月6日是柳、陈、蔡等小姓主奉的王爷公日,由这几个小姓杀二头大猪,自行到庙中祭振拜,但全村均有打面的习惯,因在若干年前,面食在南方农村中实是较好的食物,称为改善了。

每年于9月初1日,为该村的妈祖生,热闹胜过其他神诞。从8月29日开始至9月初1日,连续三天活动,从外地请来到9月初一日为正日,由理事会出资,供奉一生一熟二头猪,各家各户,自备供品,多有供奉全猪者,全村有时多达三百余头。祭拜后,扛着妈祖神像按照选定的路线巡村,家家户户设一桌供品,燃一堆火,称“踏火”。这是当年村中流行瘟疫,采取的迎接方式,一直沿续下来。

北江及至漳浦沿海一些地区在奉祀活动中,经常大量采用全猪,每户各一头,蔚为大观,这是沿海渔民出海,一般要带上大量的蔬菜,猪肉,而鱼类则是家常便饭,不屑作为祀的牲醴。

近年来村民有感9月初1正为大潮,渔民多在海中,恐为奉祀神明而耽误了捕鱼,同时乌石妈祖像也因各社要求巡村的时间难以安排,遂改为9月16至18日三天,再转到下周村等五社。八十年代后,妈祖信仰则发展成全村规模最大的祭祀圈,进入九十年代,四房也加入了由大房牵头的妈祖诞辰演三天大戏活动。


老大伯生日。是日,全村以船为单位,各出一头全猪,总计达一百多头,于上午11时至下午3 时之间,自行到小庙前奉祀,仪式简单,仅以二颗糖,一支香烛而已,至近年来才有买各种供品者。早期,初8至10日还必须连演三天潮剧,潮剧团由东山县,诏安县请来,演戏的开支,农民是无须承担的,全村渔民以船为单位,或以户为单位分摊,后来,由于妈祖信仰的提高,却由大、二、三房之间的矛盾原来在老大伯奉祀日上演的三坪戏,改在8月29日至9月初1 日的妈祖奉礼日上演。

四房的三界公奉祀日有三次,其中正月15日以选举新当年理事会为主要内容,7月15日兼以祭拜祖先,10月15日则比较专致地奉祀三界公,并相应地上演三坪戏,以和大、二、三房相抗衡。

制定民俗神的奉祀日,或以诞辰日,或以死日,或以得道成佛日,或以建庙日,或以引进香火日,不一而同,所以也带着某种随意性,某种特殊背景,只要祭祀圈中的人愿意,于神前烧香卜杯,便可改变,北江村的民俗神崇拜日,也经过多次改动。明确可记起的就有妈祖的巡村庆典,大伯公的奉祀日等,最典型的是1992年为压少节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政府倡议改节,三界公奉祀日改为10月18日,百姓无法适应,一拖再拖,直至1995年才实行。从北江迁入甲仔村的林姓,也相应改日,不久,恰逢甲仔村渔民在捕鱼中遇风翻船,船上九人全部丧生,原因归咨于三界公生的改日,第二年,在舆论纷纷中又改回到原来的10月15日了。

北江村民间信仰的特色

北江村林姓是在清代初期,利用康熙元年迁界,北江原住民内迁,复界后未全部回归,人口较少,土地空闲,浅海滩涂竞争较小的历史背景下,向海边迁移,以作为原住民的女婿为实破口,找到立足地,杂居于其间,以一个新兴家族的蓬勃朝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占地绝对多数的家族,反客为主,成了这个临海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庄的主人。反映了清代初期郑成功在漳浦沿海地区活动,清政府的适迁界政策,对农村社会经济造成破坏的历史背景,同时这一历史背景也促使了社会结构的重新组合这一社会内容。

北江村林姓四个房头,面对着新的环境,共同的厄运中,是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表现出一个新兴的家族振奋向上的精神,但同时,也会为本房头的利益不惜与家族的其他房头发生冲突,甚至决裂。北江村民间信仰祭祀圈的组合、分化、复盖实质上就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信仰只不过是弥漫在社区文化表面上的烟雾。

林姓迁入北江村,各个房头多有自己独立的主祀神,相互抗争,不久,便联合吞并了原来属于柳姓的庙门,重建改祀,形成了较大范围的祭祀圈,但房头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在单纯的庙门下统一的,各房头之间的独立祭祀圈依然存在,有合有分交叉或者重叠,新的民俗神信仰的进入和复盖可能为了掩盖着旧的矛盾,修复房头之间的沟缝,四房与其他三房的分岐,甚至决裂,宣告了这种势力的失败,近年来,四房在妈祖诞辰日加入了演戏的活动,则可能是家族内部言归于好的时机。
—整理自大渔夫写于1997年9月28日的调查博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