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宇宙观……的那些事

2019-11-18 11:30
阅读:1721回复:0
楼主 #
世界观、宇宙观……的那些事
蔡汉以
2019-11-18

薄法平,男,汉族,1962年7月生,山东省临沂市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文书、军校学员、教员、讲师、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职。1999年8月转业到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山东省宗教事务局)工作,并任《民族与宗教》杂志编辑,参加续修《山东省志·民族宗教志》等。对民族、宗教、哲学、易学和UFO学等有一定研究。
2013年7月31日—8月2日,薄法平先生参加了由山东省哲学学会举办的“2013年山东哲学年会暨人类文明演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山东省委党校主办,青州市委党校承办。来自山东省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系统的近百名哲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大家争先发言,热烈讨论,在浓郁的学术气氛中坦率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大会期间,薄法平以“构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为主题作了会议发言,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薄法平的论文《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荣获一等奖
世界观、宇宙观……的那些事。《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作者---薄法平:
关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问题,囿(yòu)于时代的局限,中外理论界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理论家们,一直以来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深入地研究,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失。理论界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正像地球不等于宇宙、个人不等于人类一样,人类认识到的世界不等于整个宇宙,世界观当然也不能等同于宇宙观。因此,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定义和主要内容等,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人类的起源》“宇宙篇”紧密结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思想和经典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进行了更进一步地阐述,提出了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宇宙观,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理论空白。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作为《人类的起源》的作者,我更愿意把《人类的起源》及其宇宙观看作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
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要对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展开讨论,就必须简单地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历史和现状,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作基本了解。
(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基本内容。人们对宇宙观通常的解释是:宇宙观即世界观,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科学观等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世界观的斗争,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在世界观上表现出来。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广义的世界观,也被称为宇宙观,包括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二是狭义的世界观,指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这又包括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综上所述,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的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科学观都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并具有阶级性显然,这样的世界观缺少了宇宙论,并不包括对宇宙的深度观察和深刻思考。把这样的世界观定义为对宇宙深刻思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宇宙观是不确切的,是有失偏颇的。把这样的世界观等同于宇宙观,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既包括广义的世界观,也包括狭义的世界观。从理论上讲,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宇宙观,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但追根究底地看,人们通常习惯于以世界代替宇宙,以世界观代替宇宙观,这是以偏概全,是极不确切的。
(二)宇宙和世界的区别。“宇宙”一词源于中国,古书《文子·自然》:“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就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世界”一词源于佛教,据《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十界,合称为世界,本意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中国古代用“世”纪录世代交替,如:三十年为一世;或作为纪年的单位,如:十年为一纪,百年为一世纪;或用于记录人物生平,如:《尚书世纪》《留侯世家》等;唐人岑参有诗曰“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虚空“道出了“世界”的含义即人所处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佛教中的“世界”原意与古汉语中的“宇宙”原意基本一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和“宇宙”的词义出现很大差别,二者在语境上不再具有同一性。现在,人们习惯于以“世界”代指人类活动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领域,如:儿童世界、动物世界、科学世界、虚拟世界等。而“宇宙”一词则特指深邃广袤的宇宙空间,如:宇宙大爆炸、宇宙模型、宇宙能等。
尽管人们有时也以世界代指宇宙,但世界这一概念通常缺乏宇宙意义和宇宙特质,很难包容宇宙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宇宙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宇宙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也没有尽头。宇宙在物质表现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宇宙存在着广泛的统一性即物质性。无论是中国古人的宇宙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定义,均与世界定义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然,宇宙和世界二者是无法混淆的。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为小,宇宙为大。无论内涵还是外延,宇宙和世界都不是同一个事物。世界不能等同于宇宙,宇宙也不能等同于世界。即使是广义的宇宙观,人们通常也不考虑宇宙的问题,而通常以狭义的世界观取而代之。
在“世界”和“宇宙”的原意和语境相似的时代,将世界观等同宇宙观是可以的。然而,一切事物都在发展着,停滞不前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和“宇宙”的语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其含义已不再具有同一性。哲学界需要自我否定的勇气,不能总是简单地将“世界观”和“宇宙观”一百年、一千年地继续等同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传统定义之分析。宇宙观,顾名思义应当是对宇宙的认识,是对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宇宙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有那些对宇宙、对哲学、对宗教、对人生有着深入观察和深刻研究的人,只有特定的认识主体,才会产生对于宇宙的认识即宇宙观。而世界观几乎每个人都有,无论是哪一个人,只要他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它就会产生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自己周围事物的认识即世界观。
古往今来,人们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宗教等一切活动,人类对自然、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进而形成自己的观念即世界观。人类生活在某一国度、某一地方,生活在某一社会中和某一历史条件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留意世界和社会的变化,留意着这种变化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并产生出与自己所处时代、所处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观。人在自觉不自觉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同时也在接受着自然和社会对自己的改造。因此,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对太阳系、宇宙的观察和思考。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并不是对于宇宙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通常说来,人们建立起来的世界观,都是某一时间和某一空间的产物,把这样的世界观说成是宇宙观,是极不科学的,是宇宙观理论缺失的表现。对于宇宙观和世界观的混淆恰恰说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人类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全面的、联系的、完整的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传统的基本定义,是后世社会主义阵营的理论家们总结出来的,一个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宇宙观和世界观几乎完全等同起来,将二者混为一谈。当然,这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错误,而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远景等问题的总的看法,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范畴,从属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中。
马克思的研究范围基本上没有触及到宇宙。恩格斯的研究范围不但涉及到了宇宙,而且对于宇宙的起源、演化、存在形式、宇宙与地球的关系、宇宙与人类的关系等,从哲学角度都进行了极其精确的阐述,甚至明确地指出了宇宙消亡的形式即“天体的最终命运是相互碰撞在一起”。恩格斯的宇宙观对哲学、对现代宇宙学研究及科学发展,对于人们探索宇宙、认识宇宙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主要表现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理解宇宙、阐释宇宙的最基本著作,是恩格斯对于宇宙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界、对于宇宙的总的认识
从发展的眼光看,人类的未来出路在于宇宙,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宣传普及恩格斯的宇宙观即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以指导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如果继续沿用旧的宇宙观即世界观来认识世界、认识宇宙,不但不能指导人们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而且只能贻误这种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宇宙观集中反映宇宙中发生的事情,涉及的是宇宙的发生发展规律,世界观集中反映人们对自己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的是地球上发生的事情,触及的是地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规律;宇宙观包含着世界观,世界观寓于宇宙观之中。但在传统上被隐性理解为宇宙观寓于世界观中,世界观包含着宇宙观。
近代以来,宇宙学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哲学家们却不自觉地退出了对宇宙根本问题的关注,史蒂芬·霍金和保罗·戴维斯都在其著作中对哲学家退出对宇宙的思考提出了尖锐地批评,霍金认为“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在原本属于哲学回答的问题上,“哲学已死。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保罗·戴维斯在其著作《上帝与新物理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尤其认为,最近的关于宇宙学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哲学家和神学家的注意。”韩民青也表示了对哲学家退出宇宙问题的担忧,他说:“正当科学家们孜孜以求地探寻宇宙疑难时,哲学家们却似乎退出了对宇宙问题的思考……由于哲学的退却,使得有关宇宙的重大疑难问题缺乏深入的探索。这是因为,要深入研究像宇宙的结构与演化这样一些根本问题,需要动用包括科学与哲学在内的全部人类智慧。没有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的参与,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认识就是难以完整和深刻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理论家和哲学家们一般专注于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专注于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总结,因为不再关注和思考宇宙的根本问题,所以,也忽视了对于自然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恩格斯的宇宙论的研究。
以上正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存在严重缺失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宇宙的论述,没有引起理论界和哲学家们的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理论界在传统上,一直把世界观当作宇宙观来看待,忽略了恩格斯对于宇宙起源演化的一系列深刻论述。这正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理论家和哲学家们不自觉地退出对宇宙的观察和思考的消极结果。而传统的世界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的对宇宙的认识即恩格斯的宇宙观几乎没有联系。因此,不能以世界观来代替宇宙观。
二、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新定义。《人类的起源》根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宇宙演化规律的阐释,继承恩格斯对宇宙起源演化的思考成果,全面、准确、完整地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恢复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本来面目,并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宇宙观。
(一)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新的基本定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呢?这里不揣浅陋,给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下一个定义,不一定准确、完善,欢迎理论界的朋友们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是对人类、地球自然界在内的宇宙运动、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的总和,是研究宇宙、认识宇宙、改造宇宙的方法论,是认识人类社会和认识宇宙的根据,是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总的钥匙
(二)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新旧定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新定义与旧定义,有哪些主要区别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新定义的主要指向是对宇宙的认识,从而使得宇宙观这一概念更加名副其实,而旧定义的主要指向是对人们所处的世界(即客观环境)的认识;其次,新定义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宇宙哲学思想,而旧定义与恩格斯的宇宙哲学思想几乎没有联系;再次,新定义有可能使恩格斯的宇宙观走上科学前沿和思想前沿,从而对于哲学、宇宙学、物理学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发挥指导作用,而旧定义没有这样的指导作用。
三、构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基本内容主要见之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但长期以来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人类的起源》改变了这一现状,不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进行了重新解释,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研究空白和理论空白。这里结合《人类的起源》的思想理论,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宇宙统一于物质。宇宙统一于物质,是宇宙的本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全面揭示了宇宙的这个本质。《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也是物质的。换言之,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运动的宇宙,宇宙中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宇宙间复杂多样的物质现象,区别仅仅在于存在的形式不同,运动的形式也不同。根据事物的多样性原理,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存在,宇宙其他适人星系和适人天体上同样也会有智慧生命存在,而且其生命运动形式必然是丰富多彩和复杂多样的,我们不能以地球上的生命运动形式去类推宇宙其他适人天体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物质世界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不断地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不断地为我们所认识。也就是说,宇宙中的物质,除了那些已经被我们所认识的物质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认识的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已经被普遍认识的物质,如:水、电、煤、光、大气、星云、大海和太阳、女人和孩子、1+1=2等是没有分歧的。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被普遍认识的物质,如:神、仙、精神体、飞碟和UFO等却存在着分歧,有时这些分歧甚至十分尖锐。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神、仙、精神体、飞碟和UFO等现象超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超出了人类的现有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神、仙、精神体、飞碟和UFO等现象是不可以认识的,也不是说人类在神、仙、精神体、飞碟和UFO等现象面前无动于衷,人类更不会听任这些现象及由此产生的分歧永远持续下去。现有的思想和科学无法认识这些事物,这只能说明人类亟须更崭新、更博大、更超前的思想去推动社会发展,只能证明人类亟须完成思想上的更大发展和更大超越。
人类的任何认识都是历史的认识。神、仙、精神体、飞碟和UFO等在传统上被当作精神现象,而没有被作为物质现象去发现、去认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局限。人类思想因而被划分为无神论(唯物论)和有神论(唯心论)两大对立阵营,在对宇宙的认识特别是对精神现象的认识方面一直存在根本分歧。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终将认识到神秘现象的本质都是某种物质的特定表现形式,对于精神现象的认识分歧将被超越。
在《人类的起源》中,用大量篇幅多角度、多层面证明了有神论者信仰的神就是在遥远年代以前从宇宙深处来到太阳系、来到地球的宇宙人,证明了仙和天使就是地球历史上早于我们人类诞生出来的史前人类。这就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活的本源,跨越了横亘于天地之间的认识藩篱。《人类的起源》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是对“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的“物”的正确反映,是将认识对象向认识客体的进一步转化,把宇宙中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比较全面地统一于物质,同时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用范围,在时间上进一步拓展到宇宙自然界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在空间上应用到了整个宇宙,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宇宙的真理。
(二)物质运动的永恒循环。宇宙间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这是宇宙间物质演化的基本形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宇宙间物质演化的这一基本形式。《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恩格斯指出,包括人类、地球自然界和宇宙在内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其基本形式便是循环,而且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这种循环决定了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不灭性。但对于人类、地球自然界以及宇宙的演化究竟如何循环,恩格斯并没有做出进一步地具体阐述,以至于人们常常感到匪夷所思。
《人类的起源》分别对人类的起源演化、地球自然界的演化、宇宙起源演化等进行了具体阐述,不但明确指出包括地球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宇宙在内都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而且阐明了循环的具体形式。这种循环既见之于地球自然界和太阳系的运动变化发展,也见之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月行轨,周而复始;寒暑交替,周而复始;潮起潮落,周而复始;草木荣枯,周而复始;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地球文明,周而复始……”从人的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精神体再世乃至地球上人类这个特殊物种的演化都是循环着的,宇宙起源演化的基本形式也是循环演化的,指出宇宙间每一事物演化的每一周期即每一个循环所耗用的时间大致相等,所经历的空间也大致相等。事物演化的循环,既是时间的循环,也是空间的循环;既是质量的循环,也是能量的循环。每一次循环比起上一次的循环来具有更高的意义。
既然人、地球自然界和宇宙的演化都是“一个永恒的循环”,那么,人、家族、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以及地球自然界的演化毫无疑问也都是循环的。循环依靠什么?当然依靠一个客观存在着的相对稳定的演化模式。只有存在着相对稳定的演化模式,物质运动才谈得上循环。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化模式,无论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会存在循环。因此,从个体的人的生命演化到整体的人类起源演化也是循环的,人的生命及整个人类的演化必然都是有运程可循的,这个运程就是物质赖以循环的根据。人的精神体再世,就是人的生命循环演化的基本形式。在我们的地球上,史前人被现代人所代替,史前文明被现代文明所代替,就是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循环演化的基本形式。循环演化的本质就是对既定运程的一定程度地遵循。人的运程来源于宇宙人,并被宇宙人所左右。这样说可能显得有些惊悚(sǒng),但既然一切事物的演化都是“一个永恒的循环”,人的生命形式的演化必然也是循环的。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运程也就无所谓循环,既要循环就必然有运程可以遵循。所以,英国知名学者弗朗西斯·克里克认为:“进化并非是一个彻底的设计者。……他主要通过一系列较小的步骤,根据从前已有的结构去构造。”《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的演化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不是信马由缰的,而是遵循“既定的程序”循环演化着。这就回答了恩格斯没有回答的怎样循环问题。
(三)天体的最终命运是相互碰撞在一起。天体的最终命运是相互碰撞在一起,这是宇宙循环演化的基本模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宇宙演化的这一基本模式。《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重要思想。
恩格斯明确指出:包括天体和宇宙在内的物质运动都具有不灭性……天体的最终命运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在一起。然而,至于天体的最终命运为什么会碰撞在一起,天体碰撞在一起后宇宙会怎样演化,天体碰撞在一起是否是宇宙的毁灭……对此,恩格斯并没有回答。
《人类的起源》以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对宇宙起源演化的理解,在第十一章中提出了宇宙模型,回答了恩格斯不曾回答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虽然这个宇宙模型尚无法从实验室意义上做出证明,但从辩证法角度来看是十分恰当的。这个宇宙起源演化的基本模型,把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认为宇宙起源演化的基本形式是“爆炸—膨胀—坍塌—积聚—再爆炸—再膨胀—再坍塌—再积聚—”的循环演化过程。这就证明了在宇宙演化的整个过程或每一演化周期,宇宙物质和宇宙能量都是不灭的,清楚地回答了“天体的最终命运”为什么“相互碰撞在一起”的问题,回答了天体“相互碰撞在一起”后宇宙怎样演化的问题,肯定了天体“相互碰撞在一起”并不是宇宙演化的终结,而是“旧宇宙的终止和新宇宙重生的开始”,这就是宇宙这个特殊事物演化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是宇宙这个特殊事物演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人类的起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宇宙哲学思想,与恩格斯的宇宙哲学思想完全一致,是对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四)地球的许多自然规律仅仅对地球有效。地球的许多自然规律仅仅对地球起作用,不能把地球上的全部自然规律任意扩展到对整个宇宙的理解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地球自然规律与宇宙的相互关系。《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规律,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地球自然界发挥着制约作用。恩格斯明确指出:“永恒的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自然规律。……我们整个公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是绝对地以地球为中心的,只是为地球建立的。”也就是说,地球的某些自然规律仅仅对地球起作用。
许多人在思考地外生命时,往往把阳光、空气和水作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这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规律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维。而恩格斯早就告诉我们,包括生物学规律在内的地球上的许多自然规律只对地球起作用,只是适用于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形式那些在今天看似“永恒的自然规律”,用不了一百年,就会“变成历史的自然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早就指出,宇宙中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宇宙间生命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的起源》认为:“宇宙间各适人星系和各适人天体中,生命的发生发展方式和进化程度是不同的,却是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维持宇宙间生命系统的进化和发展,保持各生命系统新陈代谢的合理有序……各种外表不同、进化发展程度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的生命形式,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宇宙间生命的整体。”恩格斯早就指出:“在相同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地方,甚至在离我们右边或左边比从地球到太阳还远一千万亿倍的地方,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那就够了。”对此,《人类的起源》明确指出,宇宙中的人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长相和我们一样的人类,也有长相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类,既有进化发展程度高于我们的人类,也有进化发展程度和我们一样以及低于我们的人类。并进一步指出:宇宙人和史前人就是进化发展程度高于我们的宇宙人类,他们是宇宙文明的创造者,是宇宙的管理者;宇宙人、史前人、现代人以及有待于进化成为人类的野人,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现有人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构成了我们已知的宇宙中人类结构的基本框架。
这些论述看上去似乎有些不着边际,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这个论述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这个理论完全符合并且同时证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发展的永恒性和不平衡性原理,进一步证明了恩格斯关于包括人类、地球自然界、宇宙在内的一切物质的演化都是“一个永恒的循环”的辩证思想。
(五)吸引和排斥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吸引和排斥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方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宇宙物质的这一存在形式。《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现代物理学已经充分证明了宇宙间万有引力的存在,但对于斥力的存在,还处在不甚清晰的阶段。恩格斯早就指出:“一切运动都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然而运动只有在每一个吸引被另外的相应的排斥所抵偿时,才有可能发生。否则一方会逐渐胜过另一方,运动最终就会停止。所以,宇宙中的一切吸引和一切排斥,一定是相互平衡的……宇宙中的每一个吸引运动必定有一个相等的排斥运动来补充……宇宙中一切吸引的总和等于一切排斥的总和。”虽然说哲学对于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但由于现代科学所坚持的实证原则的局限,理论界、科学界以及现代物理学对于恩格斯的这个重要论述未能给予关注。
《人类的起源》用很大篇幅证明了恩格斯的思想,指出:“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都是宇宙能的存在形式。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宇宙间存在着广泛的吸引;由于万有斥力的作用,宇宙间还存在着广泛的排斥。”“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宇宙间各个天体和星系的平衡和运动”,决定了整个宇宙的平衡和运动,并进一步指出:“宇宙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宇宙的肯定方面,就是宇宙间广泛存在着的万有引力;宇宙的否定方面,就是宇宙间广泛存在着的万有斥力。”由于观察者所处的角度和选择的参照不同,斥力经常表现为引力。宇宙的肯定和否定的关系,在第十一章的宇宙模型中也得到体现,正是宇宙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宇宙必然会从大爆炸、大膨胀走向大坍塌、大萎缩。宇宙演化的每一循环都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这就是宇宙这个特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六)运动和平衡的宇宙。运动和平衡,是宇宙存在的方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宇宙的这一存在方式。《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宇宙是运动和平衡的统一,天体也是运动和平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第六个方面。恩格斯指出:“不仅我们的行星群围绕着太阳运动,我们的太阳在我们的宇宙岛内部运动,而且我们的整个宇宙岛也在宇宙空间中不断运动,和其余的宇宙岛处于暂时的相对平衡中。
《人类的起源》高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旗帜,对恩格斯的这段重要论述进行了十分深入的阐述。指出作为最小星系单位的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其周围的其他同等星系一起从属于银河系,而银河系又与其周围的其他同等星系如仙女座星系等一起构成更大的星系—本星系群,并预言本星系群一定与其周围的其他同等星系群一起构成巨大星系流……并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都是无限聚合的,“宇宙是无限可分的,也是无限聚合的。无限可分与无限聚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于一个过程中……无限聚合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根本特性之一”。
“宇宙中的一切吸引和一切排斥,一定是相互平衡的。”一百多年来,自然科学对于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社会主义阵营的哲学家们对于这段论述也未做深入的讨论。
《人类的起源》指出:对于宇宙来说,“运动是平衡的条件,平衡是宇宙的第一需要,运动和平衡是宇宙的存在方式。如果停止了运动,如果失去了平衡,我们看到的宇宙和没有看到的宇宙,都将不再是宇宙。”“宇宙中的平衡在运动中实现,又在新的运动中被打破,之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寻求新的平衡,如此周而复始。每一次新平衡的形成,都比旧平衡具有更高的意义。”并提出了宇宙平衡的法则。《人类的起源》“宇宙篇”贯穿着恩格斯关于宇宙是“运动和平衡的宇宙”的思想,并把恩格斯这一思想扩展到包括宇宙文明、地球文明以及地球自然界、宇宙自然界起源演化的整个过程。
(七)关于宇宙的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宇宙的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揭示了宇宙的有限性,也就明确指出了宇宙的可知性。《人类的起源》贯穿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对于宇宙究竟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这一重大问题,人们在认识宇宙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时,往往简单地片面强调宇宙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无限性,而忽视宇宙的有限性。
如何理解宇宙演化的可知性呢?恩格斯指出:“无限的东西既是可以认识,又是不可以认识的。”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吸引和排斥、运动和平衡等方面,十分具体地揭示了宇宙的真相。也就是说,恩格斯突出强调了宇宙和时空的有限性,从而强调了宇宙是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宇宙观集中表现在恩格斯的论述中。由于理论界忽视了恩格斯关于宇宙可知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的说法,片面强调了宇宙的不可知性,误导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认识和理解。属于挂一漏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宇宙模型,阐释了宇宙间质量和能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指出只有有限的事物,才可以逐步地被人们所认识,如果一个事物是无限的,人类将永远无法认识它。“宇宙的结构就是大繁若简。对于宇宙来说,它是简单和复杂的统一,它既表现为简单,又表现为复杂。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同时又作为整体而存在。宇宙是普遍联系的宇宙,是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宇宙,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宇宙的基本特征。”并指出正因为宇宙是复杂的和无限的,因而需要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发展才能够逐步地认识;同时正因为宇宙是简单的和有限的,因而宇宙是可知的,将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这就揭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辩证地阐述了宇宙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人类的起源》从人类起源演化、地球自然界的起源演化、宇宙的起源演化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循环的永恒性和运动的不灭性,回答了现代宇宙学没有回答的宇宙大爆炸的根本动因,具体阐述了恩格斯关于“天体的最终命运是相互碰撞在一起”的思想。
把人类起源演化和宇宙自然界起源演化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一方法论是恩格斯的首创,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基本哲学问题之一。《人类的起源》继承了恩格斯的思想,再次把人类的起源演化放到宇宙自然界起源演化中去研究,并进一步把物质和精神、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地球和宇宙、科学和宗教、人类和神明、过去和未来等联系起来,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体现了恩格斯关于“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的思想,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
(2010年7月初稿;2013年7月定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