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福建第一古堡”庙宇,为何属于君王祭拜的神庙?山海之声VIP
2020-02-12 20:05
阅读:1089回复:0
楼主 #
深藏在“福建第一古堡”庙宇,为何属于君王祭拜的神庙? 蔡伟中 蔡汉以 2020-02-12
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蔡家堡景区,具有“平和十大名村”、“漳州醉美乡村”、“福建第一古堡”、“中华蔡氏第一堡”、“闽南乡村博物馆”、“闽南民居活化石”等美誉!并且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和国防教育基地。 蔡家堡景区丰富的人文,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彰显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魅力。在这个山村景区里,深藏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庙宇,即建有一座属于君王祭拜的“社稷”庙,无不让人称奇。 一、古时“社稷”庙的由来。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即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土地神和五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由于古时的帝王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社”代表安全的生存空间,后者”稷”代表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江山社稷”也被比喻为国家。 二、蔡家堡“社稷”庙的特点。 1.“社稷”庙的朝向和屋顶造型。“社稷”庙位于蔡家堡的南大门方向,距离南大门约21米处。经测定, 蔡家堡南大门方位175度,按“风水学”即坐子向午---坐北朝南;“社稷”庙方位355度,按“风水学”即坐午向子---坐南朝北;也就是说“社稷”庙,是面朝蔡家堡的南大门。另外,蔡家堡“社稷”庙的屋顶装饰有两条瓷雕的龙。单纯的土地庙屋顶是没有装饰龙的,这是因为土地神在仙界的层级较低,不能用龙来装饰。而五谷神属于帝君,层级较高,可以使用龙作为屋顶装饰。 2.“社稷”庙始建时间及供奉的神明。据史料记载,“社稷”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即1228年,至今有792年。庙里仅供奉五谷神(当地人又称谷母王)和土地神(又称土地伯公)两尊神明。土地婆(又称土地伯妈)没有同祀,而是另建土地婆庙于蔡家堡东门处。 3.蔡家堡南大门建“社稷”庙的选址含义。蔡家堡四周被河流环抱着,这种情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保留着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在四周河流上,唯独南大门河流属“来水” 方向---这条河流当地人叫“新溪坎”。 水---中国传统文化代表钱财,水流朝进门方向而来,含义“进财如滚滚流水”。在蔡家堡的东大门(那里建有一座“土地伯妈”庙)有一支河流---当地人叫“洲仔尾溪”,水流朝出门方向而去。含义---水有进有出即“活水”。 并且蔡家堡城门大小有别,南门大---宽1.70米,高3.00米;东门小---宽1.62米,高2.70米。南门大,进来的财多;东门小,花出的钱少;即蔡家堡如“聚宝盆”也! 4.“社稷”庙藏有清代皇帝和相爷的墨宝。清代相爷蔡新回蔡家堡探亲时,携带乾隆帝所赐的御笔“福”字木匾,悬挂在“社稷”庙里。“社稷”庙地处蔡家堡南门,蔡相爷又以五谷神的“五”字,福德正神(土地伯公)的“福”字,提写了“五福临门”四个字。因有皇帝、相爷的墨宝添彩,庙宇香火越发鼎盛。百姓经常到此祈愿,希望能够“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5.“社稷”庙的文化延伸。“社稷”庙是一代代隆庆村民难忘的共同记忆,这一项浓缩了隆庆村文化结晶的传统民俗,虽仍以祈福为内核,但历经世代的传承演变,现在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隆庆村的范围,内容也已经远超传统祈福的范畴。它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传递健康向上精神的一种方式,也是平和百姓记住乡愁的文化印记!并能够让每个到来的人,以最喜庆的方式亲身感受这一“五福临门”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蔡家堡“社稷”庙的祭拜方式。“社稷”庙的祭拜方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土地伯公诞辰日)和八月十五(土地伯公得道升天日)都要举办“土地伯公祭拜庆典”活动。参加祭拜庆典活动是全村蔡氏的村民。祭拜的供品为猪头、五牲等。当日还请来潮剧等戏班演戏,全村呈现出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四“迎神日”,也为“社稷”庙的主要“祈福”日子。祭品摆放得井井有条,琳琅满目,场面甚为壮观。而在平时,百姓有办喜事或者“祈福”,也可以随时朝拜,这就没有太多的讲究。 每月的朔、望两天(即农历初一和十五),由“大、小头家”轮值祭拜。担任“社稷”庙主事人叫“大头家”(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先信众推荐并经问神“卜杯”同意,方可担任。“大头家”每届任期五年;另有各社里、社头推荐的“小头家”,也要问神“卜杯”同意,方可担任;“小头家”每届任期一年。 四、对比潮汕地区祭拜“五谷神”的风俗习惯。 广东潮汕地区没有看到专门的“社稷”庙,对于五谷神的祭拜比较简单。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潮汕民间要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算是五谷神位,进行祭拜。为何有两次神诞,这是因为潮汕水稻一年两熟,故行夏秋二祭。 百姓祭祀的供品除三牲或五牲、果蔬外,祭品里还有用米粉和花生做成如谷穗状的“谷穗”,澄海一带还用米粉作馅皮,用糯米饭拌上白糖和白芝麻做馅,做成挑稻草用的扁担状的“尖担粿”。 早前,香案上还要摆上5碗新米饭、5杯茶、5杯酒。焚香礼拜时,用“五谷丰登,米粮充足”的祷祝语来答谢五谷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祭拜形式越来越简单,但这习俗还仍然保留着。五谷神是最随和的神明,百姓家中吃什么便拜什么,但不可祭拜空心菜。 五、为什么有人称五谷神为五谷母、五角母。 传说五谷神是神农氏,是男儿身的,因教人种五谷(古时指 “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作物,后延伸为粮食的代称),被叫为五谷神、五谷爷。五谷神又称呼为五谷母、谷母王,这个母字的意义是五谷源头的意思;另外,把“五谷母”称为“五角母”,是因为闽南话中“谷” 和“角”的发音接近的缘故。 把五谷神叫为五谷母,也有包含感谢“慈母之恩”之意。每年农忙过后,农民闲下来喘了一口气,望着归仓的果实,想到应该向带给他们生活资料的先辈表达敬意和谢意。传说神农是向人类传播耕种的先圣,于是,自然将他奉为神明来祭奉,日子就定在收成劳动果实之后,这也是教育下一代人常记“母恩”,不忘根本。除了上述大家固定祭拜的日子外,有的地方在每逢兄弟分家,要在分家那日拜五谷母,表示从此另开炉灶,请五谷母保佑年丰人寿等。碰到家里有喜事,即进宅,娶亲等也都要拜五谷母。这些也是一种感恩的文化心态。 六、“五谷爷告状无门”的故事。 民间把“五谷爷”称为“五谷母”,还把观音大士称为观音娘娘,以及有一句口头禅“父是天,母是地,老婆是玉皇上帝”。此间还衍生出一个非常有趣的“五谷爷告无状”的故事。传说五谷爷被呼为五谷母,弄得他不尴不尬,便写了一纸状词呈诉观音菩萨,望其评理,讨个公道。观音看完状词后笑着说:“我这观音大士,不也被人称为观音娘娘?算啦,只要慈悲为怀,是男是女,又有何关系呢?只要受百姓尊敬便够了。”五谷爷听后,心里仍不舒服,又上书给玉皇大帝,并把观音大士被称为观音娘娘也写上去。玉帝看后大笑:“卿所奏二例属实,然称男称女,于本人无损,也无伤大局,何必耿耿于怀?岂不闻老百姓有句口头禅‘父是天,母是地,老婆是玉皇上帝么!’朕可当百姓的老婆,何况你等呢?”五谷爷只好点头谢恩下凡。从此“五谷爷告无状”也就成了一句俗语典故。这个故事并不是表达对神明的不敬,而是表明神明在百姓的心中的地位。神明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生活,它能够让老百姓在轻松愉悦中有自己的精神寄托。 平和隆庆村有这么一座“社稷”庙,不管是不是帝王君主祭拜的神庙,但总体可以看出当地老百姓的家国情怀,祈盼“国事太平,五谷丰登”的愿望,也是平和隆庆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