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0-03-09 11:37
阅读:951回复:0
楼主 #
游记!想说爱你不容易
蔡汉以
2020-03-09

游记属于“散文”家族的成员,它与杂文、随笔,堪称是三兄弟。“散文”家族的人,其立足点,以真实为最基本的遵循!也就是说,游记所写的人和事,是真实的;这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一篇游记,要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这六要素的“描写”,抒发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如何进行六要素“描写”呢?有人总结了四大要点,如下: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
我们在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
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
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详写: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略写: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等。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几位好友,他们所写的游记,很成功!例如“厦一站漳浦/柳小黑”、“美丽漳州/郑德鸿”、“平和乡情/黄武疆”、“平和芦溪碧水岩/叶柑生”等等。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篇好的游记,柳小黑写的《旧镇乌石紫薇山---紫薇寺写意》
紫薇寺,位于漳浦县旧镇乌石紫薇山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552年)。紫薇山又称龙山,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山上天然奇石林立,奇峰挺秀,怪石嶙峋。山中有紫薇洞,洞中有碑,刻有《冬游紫薇洞记》。山顶建紫薇书院,由名师和高僧讲学授课,宋、明、清历代人才辈出,其中祖籍漳浦的探花林士章曾在此读书,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在紫薇寺东侧的天后宫,供奉着一尊乌面妈祖金身,其历史可上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至今香客络绎不绝。
大凡行者歌者,皆有一种闲散之情,而在这春日熜熜的午后,在友人的陪同下,我来到位于金浦东部旧镇境内龙山之腰的紫薇寺,却缘于一种内心许久以来的信仰和朝拜。谈笑间,延着石条为阶的山路,拾级而上,两边葳蕤的山草,在山风中招摇,恰似友好的村氓,轻轻的抚触着我们徐疾的双腿,让我们全然没有登高的疲馁。待得到达寺门,便有一种放旷之感。
紫薇寺,也许在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漳浦的版图上,并不见经传,却因以这边风景独特,再加上因缘于几位历史上著名的漳浦籍文官清吏,以及百岁高僧妙智和尚曾在此修行讲经,使得这小小的寺庙多了几分神尊之气。
站在寺门,朝南而望,便是与之毗邻的乌石妈祖庙,朝东远眺,可以极目六鰲半岛以外的辽阔海域,俯瞰山下,依稀的村庄,皆被葱茏的荔枝林所遮蔽。三月的荔枝树,正将吐蕊拨芯,映现一派的绿意和生机。
史说旧镇乌石的荔枝,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乌石士子林功懋任广东东莞县令时,从那边运回良种荔枝移植于家乡乌石繁殖成林的。一代士子,在吏事冗杂之余,尚能感念家乡,并不忘造福家乡后世,其德厚矣,其功高哉。
进入寺内,我们并不像其他的香客那样急于焚香祈福。古香古色的寺庙建筑,寺内香烟袅袅,经忏声声,如此禅境,一旦融入,福祉自在心中。我倒像一个好奇的观光客,脚步四移。双手抚摸着那被历史的风雨浸润的岩壁,岩壁上处处题有古人今人的书法,如“乌石山水秀,紫薇别有天”、“春夏荔枝桃李红,秋冬桂圆梨蕉香。龙山毓秀古学府,世代书香科甲联。”妙联妙诗,让人留连忘返,拍手称绝。
举目四望,直入眼帘的是裸露的岩石和叫不出名字的各种绿树。迤逦连绵的山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晰和苍翠。历经千百万年的天地造化,历经世间风雨的侵袭剥蚀,龙山上的巨岩峭拔嶙峋,那黛黑的痕迹,斑驳的岩表,显得那样的天然和原始,让人肃然起敬。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个古洞之前,洞口之上赫然写着三个红色大字:紫薇洞。啊,这就是我心中想往的圣地-林探花读书处。置身此洞,我不觉惊叹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偌大的几块岩石,好像几只展翅的苍鹰栖息在山头上,与山上突起的大石错落成一个中部镂空的石室。室内空间不大,仍有几只石条搭成的石椅古桌,清雅、幽然,语出回声,而朝南一角另有一个洞口,采光极好,纯粹一个天然的参禅阅经之处,怪不得古代漳浦的很多有志学子常聚居此地,结庐苦读,一旦应试,皆能攀蟾摘桂。
传说明代漳浦的林探花林士章,就曾寄读于此洞。林士章出身寒微,但从小聪慧,胸怀大志,喜欢攻读。据说他识得此处佳境后,常独背书篓,寄居寺内,谢绝泛交,在此潜研经籍。入仕后,他又能明礼规制,秉公执事,刚正不阿,《漳州府志.人物》中记载,当年张居正任宰相执掌政权,朝臣投附者如蛾赴烛,而林士章因不满其专权越制,故“独无私谒,不致殷勤”,真不愧为一代清官。

     环顾石洞四周,顿觉书气弥然,所谓地灵人杰,此地是哉。而所谓人气彰显,历代在此就读的漳浦学子,定在时空的岩壁内和文理深厚的石案上,洗涤千年的尘土,映射精神的弧光,以经世的学问,营养自己,营养一代代的漳浦人。我与友人童趣横生,各自找张石椅坐下,让心灵在小憩之间与古人来一次旷古的亲密接触,刹那间,仿佛我们就是古代在此苦读的学子,不亦乐乎!
出得洞外,山风一拂,更觉精神清然,我于是诗兴大发,也学古时的雅士随口吟诗一首:春日偕友登紫薇,古洞幽境梦不回,探花虽成千古谈,精神已就龙山归。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连连照个不停。山水信美,也许我的此为是多此一举,但岁月无情,唯有这小小相机能帮我定格今日的龙山一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