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村红色文化初探山海之声VIP
2021-02-22 20:44
阅读:1685回复:0
楼主 #
西坑村红色文化初探 蔡汉以 2021-02-22 西坑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北部。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奇山---十八起山(也称十八齿山)。十八起山,海拔1106米,是平和县东部最高山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很高兴地与西坑村老支书---赖河山相识,并听他说起了“西坑村红色文化”的那些事。听后,十分感动! 2021年2月21日,我们几位相邀,前往西坑村,进行红色文化初探。 车,在弯弯的山路上盘走着;人,在车座位上忽前忽后地摇动着……从山脚到山上行驶了约四十多分钟。到了山上,车停在密林里一座千年古刹---圆通寺,即圆通寺的重建广场上。我们几位下车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首先走进“圆通寺临时庙房”敬拜了圆通寺的众神明。 据了解,圆通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主祀观音菩萨。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香火鼎盛!历代并有僧人常住。圆通寺,曾经是十八起山周围十里八乡民众,佛教活动的主要道场之一,信众遍及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广东、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区……然后,我们从圆通寺内走出来,观赏了十八起山的风光! 十八起山风景如画,有十八罗汉、雄狮岩、猛虎山、仙人洞、善财洞等等。景景相连,景景有典。这里既有悬崖峭壁,又见奇岩怪石,或聚或散,分布自然,孤峰兀立,高耸入云,和谐俊美,无不透出峻险之美,构成一幅天然山石画卷; 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绿竹与山花交映,山间泉水潺潺,清澈甘甜,奇岩怪石错落。山上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森林,总面积达六千多亩。茂密的森林里奇花野草,山珍野果,种类繁多,飞鸟走兽随处可见,空气清新,是大自然天然的氧吧,景色宜人,宛如人间仙境,让人遐想,令人陶醉! 这时,我转身笑着向西坑村老支书---赖河山,问起当年红三团在西坑村的战斗革命故事! 赖河山老支书,他若有所思地说:据祖辈相传以及平和县“老区办”史料记载,圆通寺曾是当年红三团的主要活动据点之一。1934年至1937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38年,红军离开十八起山北上抗日,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军队烧毁了这座古刹。 有一次,他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上交了一份---“关于建设坂仔镇十八起山红色教育基地”的提案。此提案,引起有关领导重视。提案中,说到西坑村的战斗革命故事。 坂仔镇西坑村(十八起山)是革命老区村,其中东古、甘坑、岭头、坪坑是老区基点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土地革命、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是靖和浦、大芹山、永和靖革命根据地的活动据点之一。 1934年底曾是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革命老前辈谭震林、张鼎丞、何浚、朱曼平、莫丁贵、何鸣、陈天才、卢炎等在此战斗过、生活过。在1938年西坑村成立了党支部之前,西坑村就是闽粤边重要交通站。在浴血奋战的年代,十八起山西坑村涌现了革命五老46人,革命烈士赖大林、赖林成、张兆宝、赖麟、游垒初、赖火旺等6人。参加“新四军”(即老红军)北上抗日有赖泰山、赖水成、张兆宝等3人。从1933年党开始在十八起山活动,直至平和解放,在这里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西坑老区人民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坂仔镇十八起山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老前辈紧紧依靠西坑革命群众,坚持游击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历史篇章、革命遗迹。 在圆通寺旧址那里,建立“打不垮的地下交通站”及红军“后方医院”;十八起山上有“红军洞”、“红军寮”和“红军田”遗址;有“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红三团三连指挥部旧址;有西坑村游击队守望亭、瞭望哨等革命遗址。 这些红色财富是今天传承红色基因、奋斗新时代的“鲜活教材”,是革命的丰富精神食粮! 还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1998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走进十八起山坂仔镇西坑村。指示西坑村党支部“要结合老区革命基地,发展红色旅游”。 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西坑村积极挖掘十八起山红色文化,初步完成红色遗址(旧址)登记及红色故事收集整理工作…… 我们听了赖河山老支书的讲述后,心中油然而起对老革命家的崇敬心情!大家兴致很高,这时有人说,要到“红军洞”、“红军寮”和“红军田”遗址看一看,但无奈目前路未修通,山高路陡,从老人及安全因素考虑……大家只能站在远处,久久地观望! ……在返程的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一群衣衫褴褛、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振臂高呼,奋勇杀敌;……刹那间,我们被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今年,是建党100年。这次我们到西坑村,进行红色文化初探,有着重要意义!有着“永远跟党走”的特别情怀!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西坑村将建成“十八起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景区。让红军战士滚烫的热血,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大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