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那远去的岁月

2023-01-02 10:49
阅读:600回复:0
楼主 #
古县”那远去的岁月
蔡汉以
2023-01-02

我们知道,在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境内,有一个村庄叫“旧县村”;在福建省漳浦县境内,有一乡镇叫“旧镇”或“古镇”。而在漳州市高新区颜厝镇巧山村这里叫古县”。可见,无论是“旧县村”、“旧镇”,还是古县”,都说明了一个情形---即古代那里是县治所在地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漳州市高新区颜厝镇巧山村古县那远去的岁月吧!
(来源:南风侨批馆 作者/陈满根,漳州人1941年出生,画家、文史专家。其画作富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曾出版水彩画册《水彩芗韵》《唯有乡情最诱人》,文章见于《闽南日报》《芗城文史资料》等报刊。)
古县,址在漳州市高新区颜厝镇巧山村。不知何因,漳州人把古县呼为苦县,这有待闽南语音专家去考证。
古县,顾名思义,应是很古早的县城。据村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朝萧衍建立中央政权梁朝,世称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时,梁武帝得臣奏曰,有人在北溪龙潭处看到九龙戏水,遂赐名“龙溪”,并设置龙溪县,县治就在巧山村,县衙门地址在今谢太傅庙址。由此推算,龙溪县置县比漳州建郡(公元686年)还早一百四十六年,谓其古县,名副其实也。(编者注:古县是否为龙溪故县治所在地,存有不同说法,此为其中一说。)
唐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陈元光入闽建漳郡后的一百年,郡治由云霄云林村而迁漳浦李澳川,继而再迁到芝山下的桂林村(今芗城区),建起漳州城,龙溪县治也随州郡迁移到漳州城内的西南隅(今新华西路末端的水文地质、教育学院处),继续管辖权龙溪县行政事务,而巧山村便不再是县治所在地,但人们仍习惯呼为古县。
巧山村中有座一千两百年历史的积苍庙,供奉的是东晋名臣谢安,俗称“古县王公”,村民极为敬重。这个村的人都姓郑,为何把谢安尊为本境的保护神?事出有因,东晋中书令(宰相)谢安的后裔传至唐代,跟随陈元光将军入闽开漳时,携先祖香火南下,待大局定后,有一支谢氏族派定居巧山村。时县治已迁入漳州城,谢氏宗亲便在县衙门基础上筑祖庙,供奉谢安,曰“谢太傅庙”,村民呼为“古县大庙”。至宋淳熙年间(公元1170年后),开莆始祖郑露的第十一世孙郑伯可携三子迁移龙溪,长子守乡北山,三子奉祖炉开基翠林,次子均贤奉母之牌位开基古县(巧山村),灯号“鄱山”,是为郑氏开基古县始祖。这样,巧山村就有谢姓、郑姓共存,谢姓先入为主,且人口众多,故郑氏入乡随俗,与谢姓同拜谢王公。
到了明朝,谢姓纷纷迁出,分散在海澄、南靖、漳浦等地居住。为何迁出?估计是因为明初及中叶时,福建沿海经常遭到倭寇海匪的烧杀掠夺,在此居住三年的欧阳氏携家眷迁到程溪镇塔潭村定居。谢氏家族为免受灾殃也移居。继续留在巧山村的郑姓,仍供奉谢安王公,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七,村里四个社都要轮流举行迎神赛会、演社戏。年轻村民把王公神像置于辇轿上抬出庙,在村中游行,鞭炮锣鼓相迎,彩旗红绸招展,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奉敬猪头五牲,宴请客人。
后来,郑姓族人一起商量,认为族群越来越庞大,田产房屋都在这里,要迁移实在不便,于是想出自保计策,他们在村中修筑土楼一座,依照古法用三合土筑就,高三、四丈,墙体极厚,且石砌双重门,非常坚固。内有民房一百零八间,水井数口,连同广场可容纳近千人,以防备海匪骚扰。
土楼门口现立有龙海市文物保护标志石碑,背面文字称:“……始建年代无考……”据专家考证,沿海地区修筑土楼、石寨都与抵御海匪有关,如明抗倭名将戚继光带兵南下追杀倭寇,所到之处皆修筑石寨、城堡,可攻可守所以此楼也应是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5年)的产物。下面“吴田攻古县”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印证筑楼时间。
话说满族建立清朝而明朝亡,名将郑成功为“反清复明”,在漳州招募壮丁。当时漳州城内有“五尾龙”(流浪汉)名吴田、柯彩、蓝理、许凤、陈龙,他们先是在浦头大庙过着“五人三条裤”的困苦日子,后被染坊徐老板收留为徒工,又请人教习武艺。徐老板得知郑成功招募壮丁一事,便把他们送去厦门,投在郑成功麾下,被封为先锋
后郑成功病逝,其子郑经为继承父志,举兵攻打驻漳清军,清军大败,郑军占据漳州城,郑经设帐在西姑池畔(今芗城侨村)的郑氏祠堂指挥作战。这时吴田向郑经请求带兵攻打古县,原因是他早年常去古县赌博,总是赢少输多,赌输给了钱没事,赌赢要不到钱还遭受打骂,所以他记恨在心,伺机报仇。这一次领兵在手,吴田便蠢蠢欲动。郑经为笼络人心而答应了,吴田便摩拳擦掌准备攻打古县。
古县人得知此消息,个个提心吊胆,一面在王公神像前烧香求庇护,一面派族人到漳州城内面见郑经,和他攀起宗亲来,要求别让吴田打咱姓郑亲堂。郑经有些为难,后来想出个办法来,命令吴田须在鸡鸣三更出兵,至五更天鸡乱啼撤退。吴田盘算在约定的时间内能踏平古县,于是领兵而去。
吴田带兵到达古县,却不见一个人,原来村民都躲到土楼里避难。吴田命令士兵冲击大门,却找不到门(传说是谢王公施法力,转动土楼,使其找不到)。吴田命士兵放火烧,士兵砍了许多树木放在墙脚引火烧,无奈墙体非常坚固,火攻不破。正在乱哄哄之际,忽听得全村群鸡乱啼,应是五更天了,吴田只得撤兵。原来古县族人已从郑经口中得到暗示,便弄醒群鸡使其鸣啼,古县人终于未遭受吴田的“雪耻之辱”,仅是土楼四周留下被烧焦的痕迹,至今石拱门还能看到被烧得开裂、脱落的样子。
明朝亡于1644年,郑经攻漳州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土楼此时至少应已存近百年,由此可以推测,古县土楼初建时间应在公元1600年之前,距今已近500年。可惜因保护不力,如今土楼遍体鳞伤、老态龙钟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