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11-18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503
  • 铜币18070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958回复:0

[闲谈生活]山格市街往事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1-10-04 15:05
山格市街往事
蔡汉以
2021-10-04

山格市街---说的是福建省平和县山格镇山格圩的“旧街道”。我的家乡山格镇隆庆村---蔡家堡,距山格市街(山格圩)约2-3公里。为什么无法将距离说得确切些呢?因为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蔡家堡(隆庆村)通往山格市街有三条路。因路线不同,距离也就不一样。
蔡家堡(隆庆村)通往山格市街的三条路
其一叫“顶路头路”。即沿着花山溪支流的一条河,以河岸而形成的路。这条路是蔡家堡古老的路!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路面宽达5-6米,村民常拉着板车运输东西。由“顶路头路”进入山格圩时,要经过“山格王爷庙”;庙前是一条溪河,河岸有一棵老榕树,老榕树下那里是“深水潭”!过往行人需“渡船”摆渡……我们隆庆村第十二生产队“黄牛坤”他年壮时,就曾经是那里的一位摆渡人。(黄牛坤的后人其孙子蔡根仔,是我的好友,我尊称他为兄!)从王爷庙渡口上岸,就进入“山格米市街”了。这条路到山格市街约2公里。现在“顶路头路”的大部分路段被毁,人难以行走,车子不通。
其二叫隆庆大路。即现在的“隆庆柏油路”;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直至今天,这条路是隆庆村主要运输通道。当年有大量的甘蔗运往“山格糖厂”榨糖……那个年代,隆庆村种植大量的甘蔗。这条路到山格市街约3公里,是隆庆村通往山格镇第一条大路。
其三叫“河仔沟路”。河仔沟---那里的田野统称为“田洋”;在古代这里有一条河,后来变成一条大水沟……路以大水沟的堤岸和一些田埂而形成。这条路因路面较窄,不能拉板车,主要用以行人。当年我在“山格中学”读书时,这条路我走了四年半!沿着这条路,绕过山格中学教学楼,到“文昌”路口,再往“东古桥”走就到山格市街了。这条路到山格市街约1公里半。现在“河仔沟路”已不存在了,新开通一条“洋里社大路”。路面宽不小于6米,是隆庆村通往山格镇第二条大路。
山格市街往事
“北仔”故事。
山格市街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对我这位山村孩子来说是心中的“城市”。那里是山格公社(现称山格镇政府)所在地,这里是山格公社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1972年,我就读“山格中学初中部”时,初中一年级的教室就在山格小学的校园内。山格小学的围墙有一门,与山格公社的大广场相通。广场那里是山格公社的办公楼(即靠侯山方向)还有菌肥厂---培育麻菇,即现镇政府办公大楼的地方等。另一门,通与山格大众爷公庙。当时庙被毁,建成粮食仓库。大众爷公庙那里叫“市尾”,也称米市街。在市尾往“红旗桥”方向,当时的豆油厂即现“桥头帝君庙”走去,就是享有盛名的---山格三角坪!这里是店铺,贸易最为繁华的地段!我读中学初一时,每天回家就要从“三角坪”闹市穿过,再走“河仔沟路”,回到蔡家堡自家。
在山格市街,经常看到一位与众不同的人,我们尊称他“北仔”他身材高大,身高约2米,肚子很大,穿着一条皮带套在外面的大裤子!常有一些少年儿童围着他走来走去,有时也玩起游戏来,他挺起大肚子,鼓足气,让几位少年儿童拳打他肚子!少年儿童打了一阵子后,个个气喘不过来,手缩回来时,不停地叫很痛……很痛!而“北仔”他却岿然不动,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听大人说,这位“北仔”不是本地人,是北方人,是一位从枪林弹雨战斗中走来的老革命!还听说,他头部尚有弹片……因当时医疗条件较差,不敢做“头部取弹片”手术……受伤后,就安置在山格市街休养。这位身材高大的老革命,有胆有识,敢于冒险,挑战大自然。有一次,天下大雨,山格市街的溪河水暴满---“东古桥”那条河,水流喘急,浪涛滚滚!当地人不敢下河游泳,可“北仔”却不畏惧,他从此岸游往彼岸,汹涌的浪头冲击着他,他双手奋力向前游去,只见浪涛起伏,“北仔”头部随着狂浪一会儿扬起,一会儿又水淹没……过一段时间,他终于游到岸边。当他向岸上的观众挥手时,观众欢呼着,并传来阵阵掌声!
打拳卖膏药表演。
在山格市街的圩日,即每月农历日期“逢四、逢九”为圩日,有时在市街上,会看到打拳卖膏药的表演。打拳的人家住在山格市街,男的表演,女的卖药收钱;有时二人一起表演。功夫表演有:一条大拇子粗的铁条,双手压弯来把自已捆绑起来,然后又自已解开这根铁条……这功夫,足见其力气之大!还有用尖尖的梭标头,顶住咽喉处……只见梭标的木棍,慢慢地弯下来,表演者用气功憋住气,一脸通红!观看者,对其硬功,气功……人人称奇,赞不绝口!
有一次,人们议论地说,那位男师傅功夫太厉害了;旁边有人却说,还是女师傅轻功更厉害!听说在解放前,有一群“武功人员”来他们家“找事”,这女师傅快速地从内房中,一跳跃到前厅,把这群人员拦住……并问道“为何来闹事?”他们看到她轻功如飞燕,先是惊呆,后叹服!……后来有的人,却成为她的徒弟呢。
这打拳卖膏药的情景,虽然已过了50年了,但表演师傅那手抱着拳所说的行话,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我在此表演,但这拳头功夫是假的,药是真的。”这是一段谦虚的话。其实“拳头是真的,药也是真的。”如果把这句话说倒了,即“药是假的,拳头是真”那就后果不妙啦!俗话说“山外有山,人中有人,高手在民间”这时也许会有人跳出来,要与所谓“真拳头人”比划……比划。如此一来,就违背了打拳卖膏药的初衷了。
说起卖膏药的事,当时在“三角坪”附近有一处小药店,一位老人家卖各种“疔疮解毒膏药”。如农村小孩常患痢头即“臭头”;还有一种皮肤上长疔子,俗话叫“英仔”。这药膏是很有效果,可以说一帖下去,药到病除!
当时听大人说,这膏药是老人他自己釆集青草药,熬汁液制作的。但他这门绝活,学习者聊聊无几,对皮肤病的治疗医术,后来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可惜啊!
山格市街往事,还有许多许多……。
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就有一种故乡情感涌来。往事悠悠,多少世间情……以我小小笔触,忆人间真情,道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为时代斑斓多姿的生活,添上现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