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04-19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345
  • 铜币17452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815回复:0

[闲谈生活]追求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度世理想 与追求得道成仙等联系起来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2-04-14 20:03
追求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度世理想
与追求得道成仙联系起来
---中国道教教育规划纲要(2022-2025年)
蔡汉以
2022-04-14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2022年1月26日中国道教协会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当代道教立身的根本在于人才,传承的希望在于教育。为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从整体上提升道教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促进道教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国家宗教人才培养的有关规划,《宗教院校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纲要。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化办学方向,把握道教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面向现实人才需求,遵循发展规律,完善道教教育结构体系,提高道教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立德树人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道教教职人员。
基本原则(一)坚持道教教育中国化方向。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道教人才培养和道教院校工作的决策部署,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道教教育全过程,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追求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度世理想,与追求得道成仙、与道合真的修行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二)坚持践行道教信仰,弘扬道教优秀文化。道教的基本信仰、核心教义、基本经典和礼仪制度,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信仰的根本属性。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传承弘扬道教基本信仰与核心教义,确保道教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深入挖掘、积极弘扬道教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符、精神一致的教理教义,为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持推进道教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提高质量、促进弘道、服务发展为导向,加强道教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发挥中国道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道教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找准各道教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建设道教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运行的保障机制,推动道教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四)坚持发挥道教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改进办学管理体制,完善课程体系,推进道教专业课教材建设,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制度,加强学生培养,严格招生标准,坚持学修并重,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规划目标
未来四年,道教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集中精力办好各道教院校,夯实其在道教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修持相结合,经典教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日制教学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道教教育大格局。积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全面提高道众阐扬教义、传承道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大程度地提升道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支适应道教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职人员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措施
(一)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努力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全融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从“软指标”成为“硬约束”,加快配齐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畅通发展路径,提升专业能力。统筹发挥思政骨干教师和专家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思政工作前沿性和创新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统筹安排爱国主义课程、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课程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国情、世情、党情、民情形势特点。积极增加法律知识、法治思想课程内容,多种形式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鼓励道教院校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道教院校举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读书、讲经、征文、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政治表现作为对教师、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大力培养爱国爱教人才。把立德树人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行为引导作用。加强信仰教育,关注学生修道体悟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开展自我教育。通过各种主题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培养造就信仰虔诚、威仪充足、明理达事的新一代道教人才。坚决克服商业化、物质化不良风气对人才成长的侵蚀,防止“以术障道”的手艺化、功利化趋向。
二)理顺办学体制,加大经费投入指导各地道教院校明确定位、协同发展,避免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规模”“高速度”,鼓励道教院校特色化办学,有序招生。新增招生计划要向应用型、专精型人才培养倾斜。道教院校要主动面向道教组织、道教宫观人才需求缺口,探索定向委托培养制度。
严格按照宗教法律法规,完善道教院校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道教院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职资格条件,落实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聘用懂教育、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人才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完善内设机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职责分工、议事规则。推动院校制度建设,拓展师生民主治理参与渠道,依法依规治理院校事务。
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加大道教教育经费投入。争取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多方筹措办学经费,确保道教教育有持续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鼓励各地道教组织建立道教院校常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学生人均投入标准,健全教师工资增长保障机制,探索设立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推动道教院校建立健全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完善勤工俭学办法,免除贫困在校生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教育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指导各道教院校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细化落实本校道教教育实施方案。
(三)提升教学水平,完善课程体系加大研究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发挥教育委员会协调作用,进一步指导各道教院校研究道教教育的内在规律,充分借鉴普通高校课程设置和现代教育理念,设置更为完善的道教院校教学课程体系在道教专业课方面,着重打造一批品牌课程,拓展设立相关教学实践基地,综合提升办学质量。指导组织全国道教院校教学论坛,邀请各院校教务长、一线教师及教内外相关专家参与,着手加强道教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以参与“道教教义的现代建构”为契机,努力探索一整套继承传统、适应未来的道教教育模式,初步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推进道教院校教材建设。请有关部门对教材规划、编写、审定进行统筹指导。中国道教协会统筹推进教材编写,推动道教院校直接参与教材建设各环节。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编和编写人员的资格条件,实行编审分离制度,保障教材编写质量。在教材编委会和审委会的推动下,明确教学授课中的教材缺口与实际需求完善编纂流程,规范编写计划。已经出版的统编教材,要建立修订制度,在征求院校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积极倡导联合办学模式。鼓励道教院校组建教学互建共同体,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发挥道教宫观实习基地作用,强化实习实践环节,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培养方式,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与应用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道教院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和支持道教院校学生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方式辅修国民教育课程,逐步实现毕业生取得“双证书”认证,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与合作高校联合,成立相关的道教研究机构,积极提升道教界人士在学术研究中的话语权。
积极运用新媒体等方式,革新教学手段。进一步改善道教院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普及网络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创新授课模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道教院校线上精品课建设,实现道教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依托道教院校优势学科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加强网上非法传教预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是非辨别能力。
进一步修改完善道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教育委员会设立院校学位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各院校的学位授予工作。在《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尽快修改、完善适合道教院校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工作小组工作计划,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完善规章制度,推动道教院校规范开展学位认定工作和授予仪式。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研水平充分整合资源,吸引各方面人才任教。推动设立道教师范类学科专业,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畅通优秀毕业生从教渠道。探索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招聘社会上有道教学养、有教学经验的高学历师资人才,提供相称的薪酬待遇及学术深造交流平台。设立教师德才考核与竞聘上岗机制,为招生、教学、管理、科研等各方面工作选拔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担任专职教师的道教教职人员在普通高校攻读学位。注重师资培养,举办全国性培训。以中国道教学院为主要平台,教育委员会负责整合教内外资源,开展常规性教师培训。举办“全国道教院校专业主干课师资进修班”,着重对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业务提升。举办“全国玄门讲经人才提高班”,着重提升在全国讲经中获奖道长的全方位道学修养。时机成熟时,组建中国道教名师团,承担各类面向教内外的高级别教学任务。推进全国道教院校的教师评聘工作。根据《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道教院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聘任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对于符合教师认定资格的在岗专职教师,尽快予以认定。
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专业化。鼓励教师开展道教学术研究。推进整合道教院校内外各方面学术力量,以道教教义学、道经阐释学、道教医药养生学等领域为重点,开展高水准的道教学术研究工作。鼓励道教院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讲学、出版著作,不断提高道教院校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为道教中国化与健康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院校交流,拓展海外教育由教育委员会牵头,举办各类教学及科研交流活动。推动定期组织“道教院校教务长联席会议”,不定期开展“道教院校思政公共课观摩及教学论坛”“道教院校玄门讲经交流比赛”等活动,促进各院校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分享各自教育教学成果,使全国道教教育事业能够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完善与港澳台及海外道教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联谊交流机制,深化沟通、厚植友谊、优势互补,积极培养道教外语人才。
探索在条件成熟的道教院校建立试点,招收港澳台和海外道教学生。
(六)做好宫观教育,拓宽培训渠道推进建设学习型道教宫观。道教宫观民主管理组织要将宫观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教理教义、法律法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常态化、全覆盖、重实效的学习制度。民主管理组织成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学、集中学、深入学,在道众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为弘道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落实宫观师徒传承教育的“传帮带”责任。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独特作用,推进师承教育规范发展,防止师承关系流于形式,确保师承学习有时间、有内容、有步骤、有质量开展。积极引导道教教职人员,特别是道教界青年成立学习小组,灵活采取个人自学、交流互学、以考促学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道教宫观要为学习小组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源。学习小组成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目标方向、促进互动感悟、总结心得体会,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要坚持学用结合、善作善成,以道教科仪、经乐、书法、道医养生、武术、茶道等道教特色优势为主题,探索建立学习、实践、志愿服务机制,提高道教教职人员自身素质,扩充道教后备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各地道教组织的组织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抽查学习笔记、检查学习实践记录、考核应知应会知识点等多种形式,对宫观教育学习过程进行督促指导。将宫观日常培养和道教院校集中培训相结合。针对道教宫观的主要教职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分类分级开展精准培训,坚决杜绝“大水漫灌”“一锅乱炖”。对道教宫观中涌现的中青年后备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选拔推荐工作,由道教院校进行委托培养。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使道教教职人员在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本领等各方面,能不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有条件的道教宫观要尽快恢复历史上优秀的教育传统,如每日学经一小时丛林制宫观春学、冬学活动以及云水参访等。要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广、快捷高效、资源丰富的特点,满足不同条件下,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道教教职人员的现实学习需求。
(七)规划人才使用,营造举贤氛围设置合理的学历门槛。教育委员会将协助相关部门做出顶层设计,就道教宫观的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学历标准提出指导性意见。完善衔接过渡办法,有序推动现有道教宫观负责人逐步参加到各类继续教育中来。探索全国道教人才库建设。逐步摸清道教宫观负责人、基层道众以及道教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实现人才资源整合利用。以全国道教院校和重点宫观为基本试点,着手对道教人才状况进行调研,编制中国道教人才库。人才库重点聚焦有志于道教健康传承的中青年道教教职人员,做好栽培和使用工作。引导各地道教宫观,积极探索中青年教职人员的晋升使用机制,让广大有才能的道教教职人员通过工作历练提高水平,看得到希望,迸发出热情。探索出台中长期的道教人才使用指导意见,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中国道教学院(Chinese Taoist College)
中国道教学院是由中国道教教协会主办,中央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宗教院校。在1960年代和1980年代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道教知识专修班”和“道教知识进修班”基础上,1990年5月正式成立。是道教界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秉持爱国爱教原则,谨遵“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校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原则,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及道教教理教义进行教学”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较高道教学识和品德修养,联系信教群众,有志为道教事业服务的中、高级青年道教人才”为办学目标。
学院院址设在北市西城区白云观街9-2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