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5-05-12
  • 粉丝56
  • 关注0
  • 发帖数41
  • 铜币18714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00回复:0

[闲谈生活]蔡家堡往事,“新溪坎”的打铁声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5-05-03 20:43
蔡家堡往事,“新溪坎”的打铁声
蔡汉以
2025-05-03

平和蔡家堡南门方向的溪河静静流淌,新溪坎船渡码头旁,曾有一家名震一时的打铁匠铺。那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一段尘封的往事,一段关于火红铁块与清脆锤音的记忆。
铁匠铺的位置,得天独厚。当年蔡家堡南门层楼,是隆庆大队的队址,解放前更是山格镇(当地人称“乡仔”)的办公所在地,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新溪坎船渡码头,距离南门层楼150米,受其辐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铁匠铺选址于此,正是看中了这人气,这热闹,仿佛也为这喧嚣的码头,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我家房子的后窗,正对着新溪坎船渡码头,因此,儿时的常去那铁匠铺,看那火星四溅的热闹景象。铺子的师傅,我们都叫他“流鼻仔”,真名实姓,早已湮没在时光的长河里。流鼻仔师傅和他的徒弟,手艺精湛,打出的农具,备受村民赞誉。无论是上山砍柴的柴刀,还是家中的菜刀,都锋利无比,且经久耐用。每件农具完工,都会被打上一个烙记——“三才”,这便是铁匠铺的商号,如同今天的商标,是品质的保证,也是信誉的象征。
铁匠铺的三角架,搭在一棵伞形的大龙眼树下,这棵龙眼树的主人,名叫蔡坤方(亲人),与我们同宗祠,辈分比我父母还高。这棵老树,见证了铁匠铺的兴衰,也见证了蔡家堡的变迁。
打铁,看似粗活,实则蕴含着诸多细节与妙招。除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打铁还须自身壮”有师徒间的默契配合。徒弟要根据师傅锤子的敲击轻重、落锤位置,来决定自己的动作,而师傅则是总把关的人。他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只凭锤子的轻重缓急,传递着彼此的要求,这是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一种艺术的演绎。当然,打铁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心技术,例如淬火,这直接关系到刀口的硬度和锋利度,掌握起来,难度极大。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慢慢了解的。
儿时的我,只是一个懵懂的孩童,只觉得那火红的铁块,在锤子的敲打下,火星四溅,如同烟花般灿烂,有趣极了。还有那拉风箱,一拉一推间,炉火熊熊,仿佛连炒出的青菜,都格外青翠欲滴,熟透可口!
蔡家堡的铁匠铺,因其临河靠码头的地理位置,成了村民们休闲聊天的绝佳去处。大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孩子们在这里嬉戏打闹,而那一锤一锤的打铁声,则成了这休闲时光的伴奏曲,清脆悦耳,节奏明快,回荡在河面上,回荡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如今,铁匠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棵老龙眼树也不知是否还在但那打铁声,那火红的铁块,那热闹的场景,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为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幸福满满!这回忆,如同陈年老酒,愈久弥香,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愈发珍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列表: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