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漳州芗城区东吴第一宫(东廓宫) 蔡汉以 2025-05-16
2025年5月14日,我踏上了漳州芗城区新华东路中下段,寻访那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信仰的东吴第一宫(东廓宫)这座古朴的庙宇,静静地伫立在“胜利东路,门牌35-67”处,静静地聆听着世间的沧桑变迁。附近的“天下广场站”公交站台,是通往这座历史遗迹的现代指引。 东吴第一宫,始建于明代,具体年代虽已不可考,但三百余载的风雨洗礼,足以让它在闽南大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庙宇主祀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君,是闽南及台湾闽南籍民众心中至高无上的地方守护神。这位神祇,姓吴名夲,字化基,乃是福建省同安县白礁村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三月十五日。他以精湛的医术悬壶济世,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救死扶伤,广受百姓爱戴。 时光荏苒,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东吴第一宫迎来了首次重修,使其香火得以延续,灵验之名远播。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是无情,1992年,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这座古老的庙宇不幸被拆毁征用。消息传出,四野哗然,信众们的心中充满了惋惜与不舍。 然而,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1996年2月,在香港王金生、王亚植两位先生的积极奔走下,重建东吴第一宫的理事会应运而生。他们无偿捐献了72平方米的土地及146800元人民币,带领着广大信众,在漳州市及芗城区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96年农历八月,让这座古庙重获新生,再次屹立在信众的心中。 2005年,乙酉年,“观音亭”与东吴第一宫庙,同建落成。这座观音亭,其历史渊源,且听我后续分解。 此次初游东吴第一宫,我有幸与原管委会的孙师傅等人攀谈,得以窥见这座古庙名字背后的深意。“东”,指的是它坐落于东城门外;“吴”,则是对保生大帝吴夲的尊称;“第一”,则彰显了它在这一带曾经的辉煌与盛名。 漫步于这座古庙之中,抚摸着历经沧桑的墙壁,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不禁感慨万千。东吴第一宫,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与寄托。 东吴第一宫,愿您神威显赫,有求必应,香火兴旺,护佑万民! 附:东廓宫重建碑记 东廓宫,又称东吴第一宫,建于明代。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重修,是闽南闻名历史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1992年因拓宽公路及市容建设需要,被拆毁征用;1996年2月香港王金生、王亚植俩位先生,根据各有关方面反映及广大信众要求,成立重建东廓宫理事会,负责动工移建,无偿捐献土地72平方米及费用146800元。 在漳州市及芗城区各有部门关心重视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农历8月全部竣工。恢复原庙,广种福田,功德无量!现将建庙有关芳名勒石,以誌其诚! 重建东廓宫理事会名单: 理事长:王金生 副理事长:张柏均、林亚才、陈素华、王国西。 理事:王青松、王学送、王老琛、郭上仁、何池、黄連凯、李宝文、林友根、蔡植生、游亚木、游三桃、李亚树、林长安、吴龙漠、陈居金、刘聪明、孙以木、蔡亚松、杨金水、杨亚溪、陈亚章、林忠辉、白世华、杨满根、陈锦成、林荣茂。 捐资名录 王金生、王亚植捐献土地72平方米,人民币146800元;孙海南2400元;官园慈恵宫1200元;兄弟酒家1000元;老至诚药店600元;冯俭、王秉福、孙松坤、黄炳文、林头;林元兴各400元。吴龙汉310元、何再根、蔡志明各300元;韩鑫、苏水枝各280元;陈锦成、王秉嵩、林良彬各268元;王炳生260元、陈飞、白杨、陈树、何纯各240元;王学送、王清松、陈乌金、王海树、徐向前、林炳源、徐水成、孙江琳、苏春生、苏春光、林萌芽、林文松、杨树州、蔡秀梅、蔡卓延、吕重阳、白世华、许晓榕、王兰各200元;吕纯150元;游森树128元;李亚树、游亚木、林长安、游文国、陈锦章、林荣茂、冯水清、蔡进良、吴振川、蔡嘉庆、林碧玉、杨亚溪、邹国强、胡桃、刘聪勇、蔡金标、何建国、陈添福、王秀环、蔡进椿、蔡良椿、蔡亚椿、林清标、蔡彩灯、蔡美珍、蔡丽珍、陆亚文、孙锦山、吴达云、连翠、苏辛丑、严炎新、张清莲、林清成、杨东州、黄阿坤、蔡秀卿、方锦成各120元;王宝琛、王亚九、王振华、黄如好、王水镇、王殿、王永发、王平龙、王振盘、王玉娘、冯卫雄、唐跃光、余水仙、杨美卿、林良山、黄翠微、吴江真、陈惠才、李斯文、颜文松、颜文宏、吴阳次、林炳仁、王宗贤、侯海容、侯海明、陈宇媛、蔡跃池、翁建蓉、唐丽玲各100元。 以上由张柏均先生代收捐资名单。 以下由陈锦成、冯水清、林荣茂等先生代收捐资名单:群勇村2000元、陈国钟、韩高阳、蔡吴淼各1000元;陈宝水560元;苏建辉500元;游亚勇480元。 [山海之声于2025-05-17 15:51编辑了帖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