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5-05-18
  • 粉丝56
  • 关注0
  • 发帖数47
  • 铜币18764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39回复:0

[闲谈生活]东吴第一宫二楼层观音亭历史渊源初探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5-05-17 16:11
东吴第一宫二楼层观音亭历史渊源初探
蔡汉以
2025-05-17

在漳州芗城区新华东路中下段,胜利东路35-67号,有一座古韵悠然的建筑——东吴第一宫。在其二楼层,有一座名为“观音亭的殿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信仰传承。本文将初步探讨这座观音亭的历史渊源。
观音亭的现址,原不在此地。据漳州市芗城区佛教协会公众号文章《芗城宝刹,漳州西桥亭寺》记载,古代漳州城有“四大观音亭”,分别坐落在东、西、北桥以及菜市路。这四大观音亭均跨河而建,所跨之河为一条宋代古濠沟,原为护城河,后成为内河,现称“宋河”。这些亭寺主祀观音,在闽南地区,观音被称为“佛祖”,因此寺与庙通称,西桥亭寺也被称为观音庙或佛祖庙,并被列为国家宗教事务局认可的宗教活动场所。
其中,菜市路观音亭,即本文所探讨的观音亭的前身,原址位于新华东路与菜市路的丁字路口。据“东吴第一宫观音亭史略”记载,观音亭所在地为一处风水宝地,称为“葫芦潭福地”。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漳州遭遇洪涝灾害,洋筠社一尊观音像漂流而出,却始终不沉,最终停留在东廓一带,被当地信众视为神迹。于是,信众弟子及善信捐资兴建了观音庙,因其前环境幽雅,又被称为“亭顶观音亭”。这座观音亭与漳州府的“东、西、北桥亭”一同,坐落在玉带桥上,见证了漳州城的变迁。
明清时期,观音亭的信仰达到鼎盛。每逢重要节日或灾祸,信众都会前来设醮祈安谢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同治三年(1864年),观音亭所在的雅亭一带遭遇破坏,变成了如今的菜市场。光绪年间,东廓亭、亭顶、葫芦潭、水阁庙、官园大庙、后辽尾、习益宫、马公庙、目镜潭、诗馆顶、凤皋、岳下、岳顶、御史巷、布店巷、洋药张、洋药吴、楼仔巷等十七社半的民众捐银,重兴了观音亭。
到了20世纪50年代,观音亭被改为蔬菜门市部,其宗教功能逐渐淡化。1984年甲子年,因将军楼通道建设需要,观音亭被市政府拆毁征用。直至2005年乙酉年,观音亭才得以与“东吴第一宫”庙一同重建落成,恢复了其历史名迹。新建的观音亭金碧辉煌,庄严典雅,凝聚了众多善信的慷慨捐助和管委会人员的辛勤付出。
如今,东吴第一宫二楼层的观音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承载着漳州人民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敬仰,也见证了漳州城的历史变迁。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附:东吴第一宫管委会人员。名誉主任:孙松坤;主任:陈锦成,林文松;会计:陈永通;出纳:徐向前;理事:蔡进良、何在根、王海树、陈亚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列表: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