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闽南人的我们,是不是都记得这么一个风俗:结婚时,男方家人会请村里的裁缝师为新郎新娘各做一套孝服(闽南语“白寿头衫裤”)。这就奇怪了,闽南人喜事遵循“见红大吉”,为什么结婚当天却要穿“白寿头衫裤”?原来,这是有历史的。 图片:u=1019079861,3245864011&fm=23&gp=0.jpg ![]() ⊙唐初,泉(州)潮(州)间,雷万兴、蓝奉高、苗自成等成为首领,发起“蛮獠啸乱”,掳掠百姓,对抗官府。古绥安县(今漳州漳浦一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归德将军陈政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继续带领陈家军开发南蛮之地。陈元光认为,生产落后、民性凶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是这一带经常发生暴乱的根源。”,为保此地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置州后,陈元光为确保闽粤边界社会安定和谐、长治久安,实行称“唐化里”(亦称“九龙里”)政策。劝导将士在漳落籍,推行均田制,推广中原农耕技术,兴修水利,帮助当地百姓发展生产。当时,原住民相当部分男丁战死沙场,留下众多孤儿寡母;另一方面,中原南下戌镇的将士多数孑然一身,如果中原将士能与原住民通婚,既能使民族和睦相处,又能让众将士成家立业。于是主张“汉蛮通婚”,化解族群矛盾,改善民族关系。然其在主张“汉蛮通婚”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原住民女子痛失父兄或先夫,抑忧苦楚,谈婚论嫁有悖旧俗。 ⊙陈元光祖母魏敬老夫人献良策解难题,即婚嫁仪式分两部实施。第一步:穿“白寿头衫裤”祭拜故去的父兄或先夫,告慰亡灵;第二步:穿戴霞批凤冠,祭拜天地高堂。经过谈判,此办法得到蛮汉族人认可推行。千百年来,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内穿白寿头衫裤成为闽南、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地开漳将士后裔的独特婚俗。 图片:tuya_20100816084151_60-173-19-75.jpg ![]() 直到今天,新郎新娘“穿白寿头衫裤、祭拜故去先人”婚俗依然沿袭,近几年,虽然新郎新娘不兴穿白寿头衫裤,但其长辈仍然不忘准备两套白寿头衫裤放床上、衣柜、椅子背上以循旧礼,又意“白头偕老”。 感谢“莳舟”分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沙发 #
发布于:2017-05-16 13:34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