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lin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6-06-12
  • 最后登录2022-06-05
  • 粉丝55
  • 关注3
  • 发帖数1504
  • 铜币11992枚
  • 银元21个
  • 原创写手
  • 喜欢达人
  • 忠实会员
  • 古雷网会员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234回复:0

[历史百科]乾隆帝师蔡世远与二希堂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17-05-29 13:57
因在乾隆帝师蔡世远、嘉庆帝师蔡新的故乡--大南坂工作,对漳浦两帝师从了解到景仰、从仰慕到深入亲近,对帝师生前、后世的探索与考研,逐渐成了心中的念想和日常工作。

图片:11111111111111.jpg

“二希堂”蔡世远墓近况

图片:33333333333333333.jpg

“二希堂”大厅
夏日,带着对蔡公世远、梁村先生的追索与拜读,我与相关工作人员、帝师故里的代表前往漳浦县佛潭镇洞野村,拜谒心中景仰已久的蔡世远墓及以世远公堂号为宗祠的“二希堂”。

图片:6666.jpg

“二希堂”牌匾和祖龛
蔡世远家乡漳浦下布(现大南坂镇下楼村),为什么他的墓在洞野,远离家乡百余里?据考证有二因,一是地理风水说,其墓葬地为“七星坠地”,为古代风水师最佳选择;二是节省花钱说,世远灵柩由水路从洞野水域上岸,就近安葬,使皇室为其筹措的八百两银安葬费才够花。由此,就产生了家族在下布的20个族人迁徙到洞野守墓,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数百年来形成了以蔡氏为主的村落--“洞野蔡”。

图片:2222.jpg

“二希堂”屋后的蔡世远墓碑
在当地镇村领导的带领下,从漳东线公路甫拐进洞野村,绕过一个石栏水塘,二希堂豁然入目,显而易见,座东望西,越过祠堂门口的石埕,我从入门起,怀着虔诚的心,细细品鉴这座以宗祠传扬祖德宗功、蕴含梁村先生治学、理政、传道、清廉的闽南祠堂,那与下布故居相似的“大厅”,飞檐斗拱,立柱屏风,祖龛楹联,让我对每一样背附着文勤公精神的新老物品,其间的文化符号,着实没看够、没看完。

二希堂来自于梁村先生的自勉目标--治学力争学习范希文(宋范仲淹),做事力争学习真希元,取“二希”之意。在二希堂,那概括帝师人生的牌匾、对联,那展示世远为人处事的图示、文字,令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清、慎、勤的学者儒官,又好像看到了一个以朱熹理学为蓝本、以慎独精髓渗透到乾隆治国理念的教育家、理学家……因为,这里还留存着乾隆谕祭蔡世远的石碑,碑文对蔡世远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屋后还保存着蔡世远墓的墓碑,隶书“晧授……”碑记。

在二希堂,我们细细瞻仰这座由蔡氏宗亲胝力重新修建、社会各界共襄传承蔡公世远学理精神的祠堂,规制不大,面积约二百来平方米,不禁联想二百多年前蔡氏族人始建二希堂时,应是遵循世远公的节俭家风,以供奉太傅、尚书之灵位的家庙,竟然如此一般、低调,与清代王族大臣的府第庙堂那奢华、排场的风格,一点也沾不上边。几多沉思,几多领悟。时间关系,虽看不够二希堂,我们就踩着泥泞的“黑土地”,上山拜谒蔡世远墓,走近这位乾隆皇帝追封为礼部尚书、太傅的下布人……

拜谒蔡世远墓,是此行的主要行程。梁村先生逝于1734年,病逝后,家里无银两发丧。据史料记载,蔡世远教过或没教过的皇子捐银三百两,朝廷拨款五百两,护送回原籍安葬,由水运在鸿濡江出海口水域上岸,就找到如今的这个墓地。这样,先有墓,再有守墓蔡族人,又再形成洞野村。所以,墓是下布帝师与洞野结缘的“源”,也是蔡世远一生低调严谨、学识宽实的写照。

于是,临近中午,艳阳高照下,“洞野蔡”的族亲热心向导,一行12人先是驱车前往村子西南方的小山,由于这一带区域是火山灰堆积后形成的黑土,山路狭长而沆洼,雨后土路成“水泥路”,直到面包车开不上去了,大家踩着泥泞的“黑土路”,行进到一片地势开阔,面向南方,绿树簇拥的草地前,“这里就是乾隆帝师、清宫大臣蔡公世远的佳城!”洞野的一位长者,在墓旁认真地介绍了墓的地理、经历、传说以及二百多年来的风雨变迁。

是啊,历史沧桑,时序更迭。几多社稷风云事,无数过眼烟雨人。站在曾经在帝都直入上书房、陪伴皇子皇孙读书之故人的墓旁,大家感慨万千,思绪奔流,好像是穿越时空,忆起蔡世远一生的大事、年表,北上经筵讲席,南下鳌峰传道,生时布衣褴褛,逝时孤坟青灯……但,留下的是《二希堂文集》,留下的是乾隆名师,留下的是千古精神!

蔡族人说这里名为龙山。我走前踱后,前观后望,一个追赠尚书的墓,依山势而筑,后有靠山,远前为海,地好相足,但如今一点儿貌不惊人,更称得上简陋、破旧,有待于有识之士如何妥善规划修缮,留存廉政、清明帝师的事迹,以不负漳浦帝师那堪称师表的在天之灵。
来源:漳浦新闻网(邱耀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