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雷半岛东侧新规划的杜浔至古雷公路于2002年9月9日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杜古公路既是交通战备公路,也是古雷深水港区的疏港公路。公路的建成必将为交通战备和船舶的货物疏运发挥重要的作用。杜古公路的前身为霞雷线,又称镇雷路。
民国19年(1930年),范威毅等合股,通过漳浦县县长张瀚向福建省建设厅申请,组织海滨汽车公司,拟建霞美至古雷头公路,全长28公里,利用龙诏路(后称龙汾线,改称龙汾副线,又改为漳云线,现为漳东线)旧镇至霞美路段外,需新筑50里。省建设厅回复:“按照本省建筑公路工程法规计之,至少约需要工程费十六、七万,及核现呈建筑预算书,仅估需6万余.....未经本厅核准立案之前,物得擅行施工”事遂不行。 民国24年(1935年)1月26日,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朱熙拟订漳浦县新修公路计划,呈准构筑“镇雷”、“长浔”(长桥至官浔)二路,征用民工建筑路基,由官督民办汽车公司承租路权。“长浔路”未建,镇雷路从龙诏路霞美站起,经上黄、白石、北江、港口至古雷庙前社,全长31.56公里。漳浦县民工从霞美建到港口社;以下自港口社至庙前社海岸,计14.94公里。当时属于东山县辖,由东山县民工修建。这一条海岸尽是沙滩,草率施工,路基疏松,第一次试车,车轮陷入沙中,动弹不得。从此这一公路抛荒。 建国后建设社古线公路,1956年2月24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资,聘请省第三工程处第一工程队测量设计,从杜浔至古雷头,全长28公里,当年5月10日开工,同年8月13日竣工通车。该线型是利用原埭岸弯弯曲曲拓宽而成,号称九曲十八弯,实际上有33弯,有的路段路基宽不足7米。1996年铺设沥青路面,一改40年泥结石路面坑坑注注的落后局面,但该线型地质属软基,重车难以承受,多年来由公路养路部门接管养护。但路况非常不适应漳浦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部队战备运物运输的需要,是古雷深水港区开发建设的瓶颈,选择新路线势在必行。 图片:640.webp (6).jpg ![]() 图片:640.webp (7).jpg ![]() 杜古线从民国24年(1935年)至2003年建成水泥路,历尽六十八年沧桑,从不讲公路施工技术标准、草率而抛荒,到资金不足,形势所迫,将就着埭岸改建拓宽为公路,直到今日笔直的水泥路。如同古雷人一样,从打赤脚到穿布鞋,到现在人人穿皮鞋的漫长的生活变迁过程。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深水港开发建设的需要,交通战备运输的需要,才使新的杜古公路得以建成,满足了人民群众长年期望交通方便的夙愿。
内容摘自《漳浦文史资料——王文国》 整理/古雷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沙发 #
发布于:2017-09-07 16:30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