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漳州生态环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董门村位于古雷开发区霞美镇东南方,东临浮头湾,与六鳌隔海相望,沿海大通道从村东侧贯穿而过,村内水泥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设有8个村民小组,共522户2357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为主。近年来,董门村坚持“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兴海提质,幸福董门”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古雷开发区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进一步提升,特色新村初步呈现。 图片:1.jpg ![]() 打一场环境整治的歼灭战! 图片:2.jpg ![]() 董门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集中开展“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共拆除违建5处1080平方米,清除生活建筑垃圾350吨;深入开展农房整治行动,实施“平改坡”项目,圆满完成6栋房屋的“平改坡”改造任务,有效推进村庄规划,扮靓农家庭院。投入30余万元建设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硬化公路1公里、安装路灯38盏、绿化面积500平方米、体育健身器4组,有力改善村庄原有的脏、乱、差,实现了亮化、美化。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每年投入12万,建立全村垃圾日产日清模式,划定卫生责任区,形成环境卫生“户户有人抓、家家有人管、上下齐动员、人人齐参战”的良好格局;顺利完成全村200户三格化粪池改造,实现农村污水的初步处理。 打一场产业升级的阻击战! 图片:3.jpg ![]() 董门村累计投资80多万元改造养殖区道路交通,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海水养殖科技水平和海产品质量,构建了养殖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鲍鱼对虾养殖产业,通过科学指导、品种优化、循环养殖等,引进大连海参,探索冬季北参南养,通过“公司+农户”的帮扶模式,开发建设500亩海参养殖基地,实现产值2000万;强化科技指导,依托“龙头公司”先进种苗培育及成品套养的养殖技术和成熟经验,又探索出“热带鱼类+珍珠龙胆+金鲳鱼”混养替代原有的虾蟹混养模式,经济效益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同时,引进星月蔬菜种植公司,完成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吸纳30多个贫困户到基地就业,助力农民增收。 图片:4.jpg ![]() 打一场移风易俗的翻身战! 图片:5.jpg ![]()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董门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以邻里亲情提升村民粘合力,引导全村村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亲情”的“三有”村庄。大力开展“平安家庭”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和引导身边人,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的民风,使家庭美德新风吹遍村庄每个角落。 图片:6.jpg ![]() 图片:7.jpg ![]() 图片:7.jpg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沙发 #
发布于:2020-08-17 12:20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