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03-29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316
  • 铜币17356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862回复:0

[闲谈生活]道教的精义及三大劝善书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2-05-08 10:43
道教精义三大劝善书
蔡汉以
2022-05-08

道教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理念不仅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天人合一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者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我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敬天法祖是周礼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祖”就是宗庙的祖先。古中国的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中元节是祭祖日,祭祖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天道承负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璞(pú)归真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shì)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为人如水水具有最高的善行,“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清静无为道教的清静教义,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道以其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从无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回报或想得到什么,无欲以待万物。而人类社会,若亦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则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
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我命在我“神仙不死”的长生追求出发,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学”的生命主体论,主张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奋进不息,无畏拼搏,直至到达长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道法自然《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一”为一气,是成为万物根本的那个元气,有此元气,万物才能化生,而生命则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祖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四大之中,何者最大乎?道最大也。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生”之所以与大道、与天地并列而居,因为它就是道的呈现、是道的别体。
祖天师深刻体悟到生与道的密切关系,赋予“生”以重要意义,并从关怀生命出发,把人的生命提升到与“道”同等的地位。道与生的关系,顺而生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而从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而为之是“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这也是道法自然规律的完整呈现,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围绕着“道”这一核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形态、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理想、生命的意义从不同层面被一一展现。
道教民俗风情: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核心宗旨: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创世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活动准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养生原理: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成仙途径: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
道教的三大劝善书之一

文昌帝君是我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即文昌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掌管人的功名利禄。文昌二字指的是星名,通常也被称为文曲星。《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是道教的三大劝善书之一,成书于《太上感应篇》之后,并与《太上感应篇》和《太微仙君功过格》被称为道家的三善书。另外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也被成为道家的三圣经。
骘(zhì),意指阴德。行善做好事默默地去做,做过好事不张扬炫耀。《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意在劝人行善,多行好事、多种福田。文中内容也多是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谈到的都是具体的道理,不晦(huì)涩(sè)难懂,有一语道破梦中人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却也可以警醒世人,有醍(tí)醐(hú)灌顶之效。
以文昌帝君的名义向民众宣传做好事的益处,弘扬广行善事,多积累阴骘的精神理念。多做好事,不仅会今生得到好报,而且饶益子孙后代。人的一生要心存善处,做好人行好事,这也是做人的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原文---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mǐn)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帝)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sì)马之门:窦(dòu)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wú)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hé)辙(zhé)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ɡuān)孤(ɡū)恤(xù)寡(ɡuǎ),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chóu),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ɡēnɡ)墙,慎独知于衾(qīn)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yào)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zhēn),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阴骘文的主旨清晰明了,画龙点睛的一句:“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正如每个人都能做到文中文昌帝君的心中所想、所做所感,那么上天也必定赐予你相应的福分。
做人要心地善良,时刻方便别人,同时也是方便自己。做好人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的同时,也深深埋下阴德的种子。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列表: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