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12-26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536
  • 铜币18192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32回复:0

[闲谈生活]初游漳州“百里弦歌”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4-11-28 08:12
初游漳州百里弦歌
蔡汉以
2024-11-27

今日,我初游漳州百里弦歌”。百里弦歌,位于闽南师范大学北围墙(原县署与县学之间),现成小胡同,原应为县前横街。明代初年,有“司牧”坊立于龙溪县衙署门前,嘉靖十年,知县俞琏撤司牧坊,改立两坊。东坊名“一方民社”,西坊名“百里弦歌”。龙溪人林魁特为此写下记文,感叹“君子劳心以治人”。百里弦歌-县署前遗址
百里,古代诸侯封地疆域,后指一县的辖地,成为县的代称。弦歌,指礼乐教化。典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学生子游出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教材。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初觉大才小用。子游回话说,以前老师曾说过,君子领悟礼乐精神就会有仁爱之心,爱惜所有人;小人感悟礼乐精神也会明白道理,服从管理。孔子听后,马上收回自己刚刚发出的疑问,当场赞成子游以礼乐教化人民的做法。孔子的表态,并非应景的客套,孔子身处逆境时,也是亲身践行礼乐教化的举措。《孔子家语·在厄》记载:“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止。”。孔子率学生周游列国传播周礼制度,被拒之门外,穷途末路之际,甚至到了断粮七日的绝境,孔子依然“慷慨讲诵,弦歌不止。”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礼乐精神,成为儒家入世而为的经典,被奉为施政者的理想境界。由此,弦歌成为出任邑令之典。“百里弦歌”这一典雅的地名,以其独特的魅力延用四百多年,虽历经近五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蕴含令人迷离神往的韵味。
嘉靖十年(1531),知县俞琏于县前横街建“一方民社”坊与“百里弦歌”坊,邑人、广东参政林魁为之作记。
“一方民社”“百里弦歌”坊,体现以礼乐教化民众的理念。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记载,“一方民社”后改名“清漳首邑”。
龙溪县县衙沿革龙溪县衙设于芝山西麓,与设于芝山东麓的漳州州署相呼应。清康熙《龙溪县志》载:“城既附郭,而公署之设让尊于府,故本县之署居城西偏。”以现今方位界定,龙溪县衙四至,东起县后街和县前直街,西至梅舍巷,南临百里弦歌,北抵瑞京路。
县衙始建时间史书无载。宋代,县衙最前为县门。门内为鼓楼,其下有仪门。鼓楼内分两廊,中为厅事。厅事之西为牢狱,东为园圃,之后为宅堂。
明代,县衙沿用宋代旧址,规制类同漳州府衙。县衙最前为大门。门外立旌善、申明二亭,东西相向。门内为仪门、戒石亭。戒石亭之北为甬道,接丹墀。丹墀之上为露台、正堂,两侧为六房。正堂之东为幕厅,西为架阁库。正堂之后为穿堂,连接后堂。官吏廨舍分布于县署东西两侧和北侧。嘉靖十年(1531),知县俞琏于大门外建“一方民社”坊与“百里弦歌”坊。
清顺治十二年(1655),县衙毁于战火,次年动工重建,至乾隆初年逐渐修建完备。康熙四十六年(1707),士民在县衙前建陈世仪德政碑亭。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进漳,毁县衙,后有修葺。民国续之。
县衙前为县学。民国时,学宫改为职业中学校舍。1949年后,改为漳州二中校园。1951年,析龙溪县城区和贵师置县级漳州市(今芗城区),城乡分治。1960年,龙溪、海澄合時为龙海县(今龙海区),县治设在石码镇。龙溪县衙旧厂房所用,后成为教师宿舍、居民小区。今龙溪遗址公园开辟于此。
陈世仪德政碑亭康熙四十六年(1707),龙溪、海澄、龙岩三县士民为知县陈世仪立惠民德政碑及其碑亭,为龙溪县衙仅存的原迹。
陈世仪(1656-1712),字抑之,号廉斋,出身浙江海宁陈氏,监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月任海澄知县,任职时间长达十三年,期间先后兼摄龙岩、龙溪县事。他为官精明强干,锐意革弊,兴废举坠,深受士绅民众称颂,有四通陈世仪德政碑记传世至今。
碑记由宁洋进士吴相撰写海澄进士郑亦邹书丹,龙溪进士蔡日光篆额。碑文载,陈世仪摄龙溪县事,处案明晰,平息诬告风气,兴利除害,减免民众负担,“定催科、稽保甲、禁牙税之私抽、赊店税之溢额、豁朽船之赔课,其他善政,靡不竭受举行”。“故政简而有体,民畏而不怨,乃更德之矣。”
漳州第二中学校门故迹龙溪县儒学(学宫)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规制为左庙右学。1924年,学宫改为龙溪甲商学校、龙溪县甲种工业学校(即原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前身)校舍。1943年,初名龙溪县立初级中学,1947 年底改名为龙溪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52年校名改为漳州第二中学。20世纪 70 年代末,漳州第二中学学校校舍大部分划归漳州师专(今闽南师范大学)。现百里弦歌南侧保存漳州第二中学校门故迹。
龙溪遗址公园记龙溪县为清漳首邑,南朝梁大同六年(540)设置。县署在郡城之西南,龙江之北畔。丹霞耸乎前,紫芝屏于后,诚造化所锺;左庙右学罗列,龙文塔故迹、学宫泮池、古武庙棋布,亦礼乐胜地。历朝代更替、区域变动,县郭依旧,千年不易其址。
唐陈元光开漳,陈珦、周匡业举明经,周匡物、潘存实登进士,开教化之先;宋朱熹知漳,亲临县学授课,陈淳著《北溪字义》,海滨邹鲁佳誉鹊起;明知县俞琏立“一方民社”、“百里弦歌”坊,张燮著《东西洋考》,史册流芳;清知县陈公“政简而有体”;民初连横、许地山、林语堂、杨骚各领风骚。名儒迭出,文脉绵延。
地呈其利,人显泰和,时逢盛世。开辟斯园,意在守望文化麦田,继往开新。抬首回眸,处处皆首邑故景。筑东西两坊、建榕树广场以接文脉,雕十景图、舆图以显地灵,修德政碑以纪先贤,缮旧校门以倡文教。徜徉其间,亭廊坊榭,步步是古城遗韵。近水衔远山,夕照辉流丹,杏坛传钟鸣,古邑增胜景。惟祈遗址常葆其颜,文脉永续其魂。斯园壬寅季春开议,季冬告竣。谨为之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列表: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