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我想学习素描及手绘图,用画笔缝补记忆的碎片 蔡汉以 2025-05-05
人生是在不同的时空中,来来往往的。儿时的那些人与事,那些河流、群山、田野、村路、老屋……在我记忆中储存着。但苦于当时无相机,许多东西没有留下照片。 前几天我写的《蔡家堡往事,“新溪坎”的打铁声》我无法把河流、大屏山、船渡码头、打铁匠铺等……勾画不来,自我感觉,有阵阵缺憾感!为此,今后我将以零基础,学习素描及手绘图,用画笔缝补记忆的碎片! 我天真地想着,也许有一天……暮色中的老屋檐角,在宣纸上逐渐浮现,铅笔的沙沙声里……那些被岁月浸泡的记忆,正从泛黄的纸页中苏醒。我在素描本上触摸到了另一种真实的温度——那些未被像素定格的时光,正在炭笔的轻重缓急中重新生长。 手绘的留白处,藏着相机无法丈量的时空纵深。画笔在纸上游走时,老屋门楣上的春联残角会突然在记忆里翻卷,连带想起贴对联时父母踮脚的姿势。 这种由视觉触发的感受,是数字影像永远无法复制的魔法。当铅笔描摹出村路转弯处的野蔷薇,蔡家堡古石墙上各种草,朝阳映照墙上……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挎着竹篮,在纸面深处微笑。 当文字攀附在素描的枝干上,记忆便获得了双倍年轮。在老屋速写旁标注“君临小院”时,儿时岁月突然在纸面复活。这种图文互文的效果,让记忆的碎片在视觉与文字的共振中重组,形成新的意义。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在素描与文字的夹缝中找到了归处。 窗外的晚霞,正沿着铅笔的纹路流淌。手机相册里的数字影像,永远整齐划一,而素描本上的记忆却像老茶垢般温润斑驳。当铅笔尖再次触碰到纸面,我听见时光在沙沙作响——那些未被镜头捕捉的昔日岁月,正在素描的黑白灰里,生长出比现实更真实的永恒。 ……学习素描及手绘图,用画笔缝补记忆的碎片,让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把远方,昔日,记忆,情怀,未来……以素描和手绘为平台,在时光中演绎精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