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黄智海之法,提高古书阅读水平 蔡汉以 2025-06-28
当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时,常常会感到其文字古奥,理解起来颇为费力。 如何才能让这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古老书籍,变得既易懂又有趣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位佛教徒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他就是黄智海居士。黄智海,法名智海,俗名黄涵之,字庆澜。这位生于1875年、逝于1961年的上海才俊,不仅曾是前清贡生、担任过湖北德安与宜昌的知府,更是一位将佛经智慧传播给大众的先行者。他编写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就蕴含着一种独特而精妙的学习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古文的新窗。黄智海居士的“解”与“释”之法,堪称化繁为简的典范。 首先是“解”。这如同搭建一座桥梁的基石,法师严格遵循经文的字句,用最直白、最简洁的语言进行解释。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只求准确地传递原文的字面意思,让读者首先能“看懂”文字本身。然而,仅仅“看懂”往往还不够。许多古文,尤其是佛经,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背景、精妙的逻辑和微妙的意涵。于是,法师引入了第二步——“释”。在“解”的基础上,对于那些仅靠字面解释仍难以完全领悟之处,法师便会进一步追溯其“来根”——也就是追溯词语或概念的来源、背景,或点明其蕴含的道理、关联的知识。他不会长篇大论,而是“大略说几句”,恰到好处地补充说明,如同在基石上添砖加瓦,让理解更加稳固、透彻。 正是这种“解”字打基础,“释”字助深化的方法,使得原本可能艰涩难懂的佛经,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平添了几分趣味。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字,而是在法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索、理解,最终与经典产生共鸣。 这种智慧,绝非仅限于佛经。当我们捧起《论语》、《道德经》、《史记》或其他任何一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书籍时,黄智海法师的“解”与“释”之法,同样具有强大的借鉴价值。我们可以在阅读时,先尝试“解”——逐字逐句地理解字面意思;遇到难点时,不妨再“释”——查阅注释、参考不同版本的解读、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文化常识,甚至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寻文字背后更丰富的意蕴如此一来,古书不再是壁垒高墙,而成了可以轻松攀爬、处处有景的山峦。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籍的内容,更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让那些沉睡在书页间的智慧,真正点亮我们当下的生活。 让我们以黄智海法师的方法为引,开启一段更加轻松愉快的古书阅读之旅吧。 【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印光法师鉴定,归依弟子黄智海演述(部份摘录) 佛①说阿弥陀经② 解---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 释---①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的名号,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在我国周朝的昭王26年,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八日,从摩耶夫人的右边胁骨中间生出来的,就是堂堂皇皇的一位太子。 后来长大成人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的苦恼,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做人,一些没有什么好,就一切都看破了,情愿不做太子,出家去修行。从19岁出家起,修到30 岁就得了道、成了佛。后来就在各处地方说佛法,劝化世界上的人。到79岁,就入涅槃③了。 ②阿弥陀经:为什么这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呢?因为有一尊佛,名叫“阿弥陀佛”。从前他发心修行的时候,也是一个国王。他父亲的名号叫“月上转轮圣王”,母亲叫“殊胜妙颜夫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国里出了一尊佛,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他听了佛说的法,觉得学佛法,有种种的好处,在世界上做人,有种种的苦恼,所以就抛弃了王位,出家去修行,法名叫做“法藏”,并且还立了重誓,情愿修成了佛,现出一个很清净的世界来,好让众生都投生到那里去,享受种种的快乐。 现在这部经里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经过了好多劫数,修福修慧,修成功了所现出来的世界。 他在修行的时候,他还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心,在这四十八个大愿心中的第十八个大愿心说:若是我成了佛,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若是诚心相信,并且愿意要生到我的国里去,只要他念我的名号,就一定可以去的。倘若念我名号的众生,不能得生到我的国里去,我就不愿成佛了。阿弥陀佛有了这样大的愿心,才能得成佛的。 这部经所说的,都是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好处,和往生到那里去的方法。所以这部经叫做《阿弥陀经》。 但是我们这些人,本来不晓得有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有说不尽、讲不完的好处,更加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释迦牟尼的心,慈悲得很,哀怜我们这些人的苦恼,所以特地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和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最容易、最简便的方法,都在这部《阿弥陀经》里,给我们听,教我们依了这种方法去修,就决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在这《阿弥陀经》四字上面,加“佛说”两个字,是要我们晓得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金口亲说的,不是旁人假造出来的,佛是决不说假话的。我们念这部阿弥陀经的人,都不可以有一些些疑惑心的,一定要切切实实的相信。 ③涅槃:涅槃是梵语,就是现在的印度话。涅字的解释是不生,不生就是没有生相④。槃字的解释是不灭,不灭就是没有灭相⑤。 佛因为要教化众生,所以现出投胎、出世形相来;到了教化事情完毕了,仍旧归到他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的真如实相⑥去,这就叫做入涅槃。 那些不知道的人,看见佛入涅槃,就以为佛死了。哪里晓得佛就是永远不会死的。这种道理,很深很深。不说明白,恐怕人家倒反要起疑惑。但是要拿白话来说明白,实在是很不容易。 ④生相:觉得有生出来的形相叫做生相。 ⑤灭相:觉得有消灭去的形相叫做灭相。 ⑥真如实相:没有生的形相,也没有灭的形相,就是佛所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自己本性的清净心⑦。因为没有虚假,所以说是“真”;因为完全平等,所以说是“如”。这是真实的心相,所以说是“实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