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1516回复:7

漳浦广电"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14-04-22 14:09

去年5月1日,古雷镇油沃、坡内、半湖村的200户村民集体乔迁古雷新港城,从此开启城市生活大门。一年即将过去,这些安置户们过得怎样,他们的生产、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月12日起,记者再次重访古雷新港城。从今天起推出"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为您捕捉和记录新港城人民幸福生活的每个瞬间,带您领略小渔村幸福人家的美丽蜕变,分享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沙发 #
发布于:2014-04-22 14:11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一:
新港城:渔村人家幸福聚集地
2014年4月21日(黄智荣 曾雅碧)

 

4月12日 天气:晴

时隔近一年,在这人间四月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进古雷新港城安置小区,看到的依旧是草木葱郁,鲜花盛放,让人感觉春风拂面而来。再看小区内商圈繁华、人来人往,学校、幼儿园、医疗中心等齐全的配套,更像一朵朵花开在人们的心间。风景依稀似去年,站在这里,那些搬家、装修等热闹欢喜的场面似乎还历历在目。

2013年5月1日新闻画面来自古雷镇坡内村的村民曾跃镇新房还在装修中。陈冬书记走进这里,详细询问他家的生产生活和新房装修情况。

市委书记陈冬:这是孩子吧?

古雷新港城住户 曾跃镇:对。

陈冬:念几年级的?在不在这边学习?

曾跃镇:三年级,就在这边(上学)。

陈冬:还有没有什么觉得不方便?不满意的有没有?

曾跃镇:没有啦,很满意了,非常感谢政府。

这是去年5月1日,古雷新港城举行集体乔迁仪式后,市、县领导特地到坡内村村民曾跃镇家里道贺时的新闻画面。我们再次到访时,曾跃镇一家已经在装饰一新的房子里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每当有客人来访,曾跃镇总要高兴地带人参观一番。

记者:当时花了多长的时间来装修?

曾跃镇:一个多月吧。

记者:我看整个装修的风格挺欧式挺现代的,当时是自己设计还是有请别人来做一下参考?

曾跃镇:自己还有那个装修师傅也是自己的朋友,两个人商量就这样做了。

记者:心里想要这样的是吗?

曾跃镇:对啊,就这样做了。

记者:原来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曾跃镇:家里是平房。

记者:当时装修的时候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用心了?

曾跃镇:没有啦,比较随便了。

记者:没有这么花心思了?

曾跃镇:对,对。

市、县领导所关心的孩子,今年已经上四年级了。说起上学,曾跃镇的妻子陈春彩感慨颇多。

记者:原来在哪里读?

曾跃镇妻子陈春彩:原来在东林。

记者:离家里多远?

陈春彩:离很远,一大早就要用摩托车送他去,这边就方便了。

记者:走路就到了,那孩子来这边读,学习情况怎么样?

陈春彩:有时候都在前三名,这边科目比较多,跟以前相比,就是课开得比较多。

记者:有加了哪些课?

陈春彩:我也不太清楚,他就跟我说综合考了第一。

和曾跃镇一样,目前新港城龙港社区的住户有900多户,超过100间店铺成功开业,涵盖餐饮、娱乐、医务诊所、生活服务等类别。

古雷镇副镇长新港城龙港社区区长李泽福:那么搬迁的群众大概有5000人,社区配套的话主要有卫生室、医疗室、警务室、超市、小学、幼儿园,再者的话,我们小区里面单纯餐饮就有30多家,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生活需求,我们下一步的话还将继续完善这些配套设施。

曾跃镇的儿子在漳州实小古雷分校有了更好的成绩。那么在去年集体乔迁时还未开园的新港城幼儿园,如今情况又是如何呢?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板凳 #
发布于:2014-04-23 00:37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二:
姚合成家的幸福时刻
2014年4月22日(黄智荣 曾雅碧)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每个家长努力的方向。昨天的节目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古雷新港城居民曾跃镇的儿子在漳州实小古雷分校有了更好的成绩。那么在去年集体乔迁时还未开园的新港城幼儿园,如今情况又是如何呢?今天的《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我们要带您重访新港城居民姚合成家,看看他的两个外孙在幼儿园里的学习情况。

蹲点日记:4月14日 天气:晴

还记得去年5月4日,也就是古雷新港城集体搬迁后第三天,我到姚合成老伯家采访,他的两个外孙让我印象深刻。小家伙天真、可爱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新知识的渴望,让我难以忘怀。快一年了,再见到这两个小朋友时,我的心,仿佛这春天的花朵一般,开出了希望的风景。

去年,一家人搬到新港城后,幼儿园还未投入使用,两个小家伙就对新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的妈妈也对孩子的成长寄予了厚望。

姚合成外孙林雅婷:(唱)你在哪里呀?哎,我在幼儿园。是哪个幼儿园?学校。底下有个幼儿园你知道吗?想不想到那里来?(点头)

姚合成小女儿姚雪钦:我们这一代已经跟别人,其他城市,其他地方城镇来比的话,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我希望是既然是搬进了新港城,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一年过后,新港城幼儿园)

临近放学,古雷新港城幼儿园的孩子们还在欢乐地游戏玩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姚家娘俩,每次总要在回家的路上高兴地问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了什么。

姚合成外孙:今天没上课。

记者:哦,那今天干嘛呢?

姚合成外孙:做作业。今天在学校里学舞蹈……

从18号楼到幼儿园,再把孩子接回家,前后不用5分钟。姚合成的爱人说这是过去所不敢想象的。

记者:阿姨,这样接送孩子就非常方便了?

姚合成妻子:是啊,很快啊。

姚合成的两个外孙一个上大班,一个上中班。从去年9月份入园到现在,两个孩子越来越喜欢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性格也变得更加活泼。

记者:为什么喜欢这里?

姚合成外孙:因为这里可以做游戏,那里没得做。这里幼儿园还有玩具。

记者:有什么玩具?

姚合成外孙:很多玩具。

记者:好玩吗?

姚合成外孙:有花片,还有,球球很多。

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变得多才多艺起来。面对摄像机,小家伙主动提出要给我们表演个舞蹈节目。

每当这个时刻,就是姚家最幸福欢乐的时候。两个孩子总能用天真活泼的表演给全家带来欢笑声。让姚合成更高兴的是,大外孙女虽然才7岁,却已经能写得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古雷新港城居民 姚合成:普通话讲得很好,变化很大。回来都在那边(家里)跳舞,年纪比较大的那个。也有开展活动,下面(村里幼儿园)就没有。

记者:什么活动?

姚合成:亲子活动,讲故事活动,这些都有。两个孩子那边读我很放心,安全各方面,还很近。

古雷石化基地的建设,让渔民住上了城市般的高档小区,生活上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卷起裤角上岸后古雷渔民,又是如何重新创业呢?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地板 #
发布于:2014-04-25 01:57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三:
渔民转身上岸当老板
2014年4月23日(黄智荣 曾雅碧)

 

古雷的开发建设,让昔日渔火闪烁的半岛变成高塔林立、高楼栉比的新城。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过去风吹日晒的渔民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生产方式,不少人洗脚上岸,创业当老板。今天的《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成功转型的渔村人,分享他们财富故事。

蹲点日记:4月17日 天气:晴

重访新港城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一个跟去年最大的不同,昔日大门紧闭的店面已形成了繁华的商圈,整个小区商业发展的速度让我不觉惊叹。而今天,我们也赶上了一回开业的热闹。

4月17日,古雷新港城龙港社区又一家餐饮店热闹开业。店主方新风和妻子正忙得不亦乐乎,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方新风说,现在新港城周边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了5000多人,其中多数为来自北方的建筑工人,自己正是看中了北方菜系拥有的广阔空间。

店主方新风:生意还可以,今天第一天开业,已经满座了。

记者:对未来有信心吗?

方新风:绝对有,不然我太太对餐饮也不太懂,所以我上班,她来弄这个店,就是看中这个发展的空间,所以开这个店。

有人租铺开饭馆,也有人摆摊卖海产。为了满足港城人民生活需要,小区配套了一个容纳40多个摊位的临时市场,原半湖村村民黄锦英就在这个市场做起了生意。

每天早上6点,黄锦英就准时来到临时市场摆摊。由于整个小区就她一人在卖沙虫,所以生意特别好。

记者:今天拿几斤过来卖?

古雷新港城居民黄锦英:今天拿那些有八九斤。

记者:每天都差不多都卖这些量吗?

古雷新港城居民黄锦英:有时候卖的比较多,有时20多斤,有时10多斤。

记者:都卖到几点才回家?

古雷新港城居民黄锦英:八九点啊。

黄锦英今年50多岁了,儿子和儿媳都在霞美做海产生意,每天都给她送来新鲜的沙虫。摆摊时间一长,许多来买沙虫的人就成了老顾客。早市收摊后,黄锦英还能接到不少生意单子。

古雷新港城居民 黄锦英:有时候我出去走走,有人跟我相遇,就跟我说,沙虫弄几斤给他。春节没有沙虫卖,如果有沙虫卖,就卖多了,大家都要买。

早年,黄锦英家里养了不少鲍鱼,这两年儿女事业有成,老俩口年纪也大了,加上搬到新港城过上城市生活,全家就决定放弃养殖,打算安享平淡日子。

古雷新港城居民 黄锦英:大清早就要出去,要开船去喂鲍鱼,那竹排一坐下去就累死了,不好,我不太爱养鲍鱼了。

记者曾雅碧:在我身后是新港城的三期项目,这个项目是要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随着港区经济的日益发展,还有小区里面人气的兴旺,许多人也是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这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港城人,他们创业的新天地。

记者:当时为什么想要买在这边,不去买别处?

黄锦英老伴洪平辉:现在我们家住在这里啊,今后下去,五六年以后非常好。

这位是黄锦英的老伴洪平辉,富有远见的他,看准了大超市、大银行进驻新港城二、三期项目的趋势,在这里买了一间20多平米的店铺。

黄锦英老伴洪平辉:我经常骑摩托车来这边看,来看看盖好了没有,咱们最爱越早越好,越早的话,咱们就越快能使用。

敢为天下先的古雷人民,在新港城踏出了一片新天地。除了创业,古雷新港城居民还有哪些就业的选择和机会呢?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4楼 #
发布于:2014-04-25 12:05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四:
姚天真一家:安居乐业享天伦
2014年4月24日(黄智荣 曾雅碧)

 

所谓安居乐业,群众的就业就是安居的一切保障。在昨天的节目里,我们一同分享了古雷渔民上岸当老板的故事。而除了创业,搬迁到新港城的群众还有哪些就业机会呢?今天的节目我们来认识一对从武汉回乡就业的夫妻。

4月18日晴

今天是蹲点采访的第七天。在古雷新港城,我发现小区里的许多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他们或忙着自己的生意,或有规律地上班。一对从武汉回乡就业的夫妻告诉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他们不想再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因为这里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短。我在想,不管这个世界的变化有多大,能安居乐业的地方就是最温暖的家。

安置户姚天真是古雷新港城物业公司的一名职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早年,同是古雷本地人的丈夫吴智林在武汉当兵,姚天真随军到武汉,在当地一家公司上班。每年春节回家,拥挤的春运总让她一家十分头痛。

古雷新港城居民 姚天真:因为我坐车就是比较不会坐车,然后晕车,所以这点比较痛苦。

记者:那坐车要坐多长时间?

姚天真:坐车的话要是十六个小时左右。

记者:那时候有没有在想说有一天如果能回来多好啊?

姚天真:对,有想过。一两年吧。

记者:都在想这个问题啊?

姚天真:对啊,那不过现在还好吧,回来啦。

去年,村里人陆陆续续搬入了古雷新港城。回到古雷还是继续留在武汉,这成为了夫妻俩纠结的问题。

姚天真爱人吴智林:如果说有就近就业的话,那肯定是很好的。就业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征迁的几个村,最大的问题。

不过,政府为搬迁安置户优先安排就业机会的消息,很快让夫妻俩决定返乡。去年9月,姚天真通过应聘进入了社区物业公司,丈夫也转业到古雷某单位上班。让姚天真很满意的是,公司提供的工资不仅不比武汉的水平低,还一日包三餐。

记者:晚餐的时候有时候在家里有时候在这边。这边晚上也是可以在食堂吃是吧?

姚天真:对,三餐这边都有提供。

记者:那这样的话生活上应该说比较方便了?家里都不用做饭了现在?

姚天真:对,老公在单位吃嘛,然后我在这边,小孩在幼儿园。

晚上5点下了班,姚天真就顺路走到楼下的幼儿园去接孩子,回家等着丈夫下班。对于这样的生活,丈夫吴智林十分知足。

吴智林:现在老婆有工作,我也有工作了。

记者:小孩也有地方上幼儿园。

吴智林:对,接小孩这点就不用愁了,一上班把小孩带过去,一下班把小孩接回来。

茶余饭后,夫妻俩除了在家与老人、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外,小区内丰富的文化活动也为他们的生活增色不少。每天晚上7点左右,广场舞就热闹上演了。作为最早加入广场舞队伍的一员,姚天真总是来得最早。

记者曾雅碧:白天的人们忙于生活,忙于家务,而每到夜晚,广场舞也是已经成为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现在这项自发性的活动也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参与。

记者:原来跳的有几个人?

姚天真:原来,十多个。

记者:现在呢?

姚天真:现在有20多,过几天要去县城表演参加比赛。

除了物业公司,古雷新港城的小学、幼儿园也将就业机会优先提供给搬迁群众。目前,有数十名搬迁群众在担任保安、保洁员、楼管员、生活老师等工作。而对于一辈子以海为生的渔民来说,政府专门开通往返新港城到养殖区的公交。渔民们就像都市职员一样,天天坐上公交去上班。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5楼 #
发布于:2014-04-26 22:03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五:
翁金花:坐上公车去养殖 驶入幸福快车道
2014年4月25日(黄智荣 曾雅碧)

 

在前几天的新闻中,我们看到搬入古雷新港城后,有的群众成功转型创业,也有人享受到优先就近就业的福利。不过,对于许多一辈子以海为生的渔民来说,搞养殖仍是他们的主业。面对新港城与养殖区十几公里的距离,政府专门开通了往返公交线路。住在新港城里的渔民们就像都市职员一样,坐上公交去上班。今天的节目,我们要来搭乘古雷港的一辆公交车,一起感受原半湖村村民翁金花的幸福人生。

4月18日天气:晴

凌晨5点,这是我们在古雷新港城蹲点以来,起得最早的一天。在6点半的第一班公交车上,我认识了原半湖村的翁金花阿姨。她让我体会到了海边人的艰辛,也让我感受到了大海般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我相信,这一辆辆幸福快车能载着渔民的希望下海,也载着渔业的丰收回家。

记者曾雅碧:每天早上的六点半,是古雷港第一班公交车发车的时间,现在我们看到,已经有一群人在静静等候,从他们的装束上面可以看出,他们应该是一批要赶海下海的渔民。所以今天我们也是要跟随这第一班公交车,来体验一下,公交车给渔民们带来的便捷之处。

迎着清晨的光辉,公交车行驶在新建成的疏港大道上,渔民脸上写满了劳动者的自在与淳朴。天气渐热,说起公交车,原半湖村村民翁金花和我们聊了开来。

古雷新港城居民翁金花:热是不会热,有空调的。冬天或者是刮风下雨会不会比较方便?方便啊,很方便。

公车每半小时发一班,沿途设置下辽、镇政府、赤山脚等6个站点,全程共20公里,票价仅两元。6点55分,金花阿姨在终点站半湖村下了车。

还未走到码头,我们便看到数排整齐的平房依次排开。金花阿姨说,这是政府为村民建的工具房,每户都可分到一间24平方米的房子,这就省去了来回折腾带工具的麻烦,中午大家也都在这里做饭用餐。

"在这边吃这边住,让我们放工具的。平时干活都去那边拿工具,省得带来带去。"

拿完工具,穿上雨衣,翁阿姨和几位同村的渔民一起乘上小船下海了。丈夫在外做生意,翁金花一个人管理着海菜和鲍鱼养殖,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虽说艰苦,却也让她乐在其中。特别是想到今天是周五,在华港中学上初三的大女儿也要回家了,她特意赶在5点半之前上岸,好跟女儿搭乘同一班公交回家。

翁金花的小女儿张斯婷:我来接我妈妈和姐姐回家。走吧,我们一起回家吧……

翁阿姨的大女儿每周都会搭乘公交上课,安全、方便是她最大的感受。

记者:方便吗?

翁金花大女儿张奕婷:方便,不用早上那么(早)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去上学。

记者:以前是吧?

张奕婷:对啊,我们不用那么早起,而且不用害怕会紧张、错过(班车)。

翁阿姨告诉我们,政府不仅开通了公交,每月还给每户村民补助生产生活费用1500元。这些钱已经一次性领取,所以平时他们下海坐公交、吃午餐,基本不用自己出钱。回到家,我们看到翁阿姨11岁的小女儿在一张画上写上了"新的一年生活更美好"几个字。

翁金花的小女儿张斯婷:现在大家都过得非常好。

记者:有没有像你写的这么美好?

张斯婷:有。

记者:比如说哪方面让你觉得很满意?

张斯婷:学校啊,房子啊。

翁金花:我女儿那天在朗读说"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就记得这句话。现在我女儿成绩这么好,来到新港城读这么好,我干活都不会累,干活都有信心。

夜已深,在我们即将告别翁阿姨时,她向我们说起了一个心愿。

翁金花:希望第一班(公交车)多开一班,接下来夏天了,6点走,去那边干活刚好,不然夏天我们比较早休息,11点多就休息了,休息到两点,比较能多干点活,不然到海那边都8点了,潮水不好,干不成活。

这两天,我们的蹲点记者持续发回一系列有关于港城人民幸福生活的报道。而在古雷这片热土上,人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当地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和常年坚守。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6楼 #
发布于:2014-04-29 13:50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六:
张志文:忙碌的社区"管家"
2014年4月28日(曾雅碧 黄智荣)

在上周五的节目中,古雷新港城居民翁金花说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增加每天早晨公交车的班次。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古雷新港城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视。这次,社区的"大管家"张志文又因为这个事情忙活开了。一起来翻开今天的《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

4月21日多云

这些日子以来,人称新港城社区"管家"的张志文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我们做好采访前后的一切事务。当我们将摄像机对准他的时候,原是无心插柳,却让我有了惊鸿一瞥似的体会。惊鸿一瞥,瞥见的是基层党员最本质、最触动人心的片段,瞥见的是基层干部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半岛、放弃繁华都市的无悔人生。今天,我不由得要为张志文,为所有基层干部点个赞。

这天,古雷新港城社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志文就召集了几位渔民和社区干部,一同商讨调整公交班次的事情。

"早上来说,最少要两辆一起发车。是啊,叫他们一辆大的,一辆小的嘛。"

"可以叫公交稍微调整一下……"

古雷新港城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志文:总的一句话就是为了方便群众,按照下海耕种的时间,群众都要早……

渔民的愿望强烈,张志文也急在心里。此前,他也曾就这个问题向公交公司反映过。这天,他又一次敲开了公交公司的门。

古雷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许晓晖:这个我跟你讲,平时主任我们沟通也比较多,这件事他出了很大力,最后的调整,高峰期的时候,我把两部大的排在一起走,这边六点半,有时候还没到……

许经理说,此前就这个问题,公交公司已经做出了大幅度调整,如果按照渔民提出的6点发车,就要考虑运营成本问题,希望政府能与总公司做进一步协调。

古雷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许晓晖:如果是下半年有开发需要,我们会根据管委会这边的要求,我们再投入一些车辆,尽量满足这边的村民需求。

忙完了这件事,张志文舒了一口气,不过还是需要向上沟通,他的表情显得若有所思。此时也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张志文匆匆赶回宿舍,帮着妻子一起做午饭。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张志文一家三口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宿舍里,有时怕油烟味太大,孩子想吃的菜,也不太敢在宿舍里做。都一个多月没回县城的家了,到了晚上,张志文5岁的女儿又吵着回县城的家了。虽然第二天要开会,但张志文还是决定带女儿回去一趟。

"爸爸要回家了?"

"要啊。"

记者:主任,多久没回去了?

古雷新港城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志文:一个多月了。

"回去也不可能住两天完整吗?"

"正常是星期五晚上回去,星期六早上就下来。"

"明天要开会吗?"

"明天早上镇里要开会。"

"那不是一早就要来了?"

"七点多就要下来了。"

"习惯了,在古雷十多年都习惯了。"

张志文2003年到古雷工作,2010年,正值古雷开发的关键时期,女儿的降生,让张志文做出了把家庭也搬到古雷的决定。从那时起,妻子和女儿就到古雷,和他同吃同住后。

古雷新港城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 张志文:上次回去嘛,说去鹿溪公园玩,鹿溪公园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太久没回去了?"

"是啊。"

由于工作太忙,小女儿的活动场所除了宿舍,就是幼儿园,女儿想坐趟动车的愿望都很难实现。

张志文的女儿:是老师跟我上(课)说的。

张志文的妻子郑小珍:哦,老师跟你们上(课)说有动车是吧?

"对。"

张志文的妻子郑小珍:然后你就想去坐看看动车是什么样子的是吧?基本上已经两三年没出过门了,最远的可能就是回漳浦,要不好像就是春节时候有去一趟漳州。一家人能在一起已经很幸福了。

夜色已深,一家人归心似箭,紧赶慢赶,快10点钟了才回到家。

"里面味道很重,有没有感觉?"

因为太久没回家了,夫妻俩一边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一边拿起拖把扫地上的灰。

张志文妻子郑小珍:基本上是有时候打扫完,邻居就说,不用说扫了,扫完你下次回来还不是一样那么脏。

看着张志文一家其乐融融,这样的宝贵时刻让我们再不忍心打扰。直到我们告别张志文一家,他也没有说任何惊天动地的华丽辞藻,也没有拍胸脯式的表态性发言。而这样的平实与勤恳正是绝大多数古雷乃至干部的写照和缩影。

在古雷,还有许许多多的张志文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用坚守与辛苦耕耘,换来了古雷发展建设的一片新天地,才有了今日势如破竹的古雷景象。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mding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3-03-18
  • 最后登录2024-04-21
  • 粉丝191
  • 关注222
  • 发帖数1041
  • 铜币21621枚
  • 银元11个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荣誉会员
  • 古雷网会员
7楼 #
发布于:2014-04-30 16:15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之七:
古雷新城正崛起
2014年4月29日(黄智荣曾雅碧)

2011年6月古雷新港城一期项目开工,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花园式小区,实现政府对群众的郑重承诺。今天,这片热土依旧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座新城正在以我们看得见的速度拔地而起。今天的《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我们将通过一位普通建设者,来见证这座新城的变迁,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4月22日晴

在古雷新港城蹲点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今天,在采访空隙,我特意来到新港城的一个制高点,想看看这里的全貌。四周望去,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拔地而起的栋栋高楼。这种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此情此景也让我感觉,这里更加美好的未来其实已经触手可及。

在古雷新港城龙港社区在建二期项目的施工工地,我们见到工程部经理刘瑞发。2011年5月,新港城项目未奠基之时,他就被公司总部派驻古雷,负责工程施工。说起这片土地上的巨变,刘瑞发拿出几年前的照片与我们分享。

"看不到人烟,你看水塘啊,你看一下,这张就看得到,这疏港大道,古雷还是这个样子的,杜古线嘛,荒无人烟,土还没弄平啊……"

三年前荒凉的场景,让刘瑞发当时心里有了很大的落差。

古雷新港城项目工程部经理刘瑞发:(当时)就是不想来了。

记者:真的不想来了?

刘瑞发:有一点,拔凉多少肯定有的,晚上我们回家的话灯火通明的,你看这边的话哪有啊,黑不溜秋的一片。

记者:所以也想不到今天会变成这样?

刘瑞发:变这么好。

项目开工后,生活上的不便更是让工地留不住人。许多外地的工人刚来没几天,就辞职走了。

刘瑞发:新的员工过来干几天就回去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记者:买东西的时候原来怎么买?

刘瑞发:买东西就是工人走路一到两公里左右。

记者:走到杜浔?

刘瑞发:对。

记者:这么不方便?

刘瑞发:是。剪个头也要去杜浔。

古雷新港城一期项目建成后,5个村的群众集体搬到这里,工程建设者也沾了港城人民的光,终于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生活便利了。

刘瑞发:现在很好,医院也有了。你看皮肤科的,卫生所也有了,社区那边有两家。

记者:那现在像皮肤科啊什么都有啊,那这样的话能不能满足我们这些工人们他们各种健康上的需求?

刘瑞发:这方面应该会有的,是应该有很大改善。

现在,古雷新港城二三期项目共有1500多个工人,他们正日夜赶工,争取5月份进入装修阶段。

刘瑞发:计划4个月精装修,年底顺利给古雷拆迁户入住,现在有一家兴业银行马上要入驻,驻点在这边,还有商场,三期那边有个大商场,三层的。

记者:多大?

刘瑞发:一层有4000平方米,(总体)应该有7000-8000平方米。

刘经理告诉我们,新港城二期项目共19幢,三期项目7幢,内部精装修的费用同样由政府支出。在一套正在装修的样板房里,我们看到橱柜和卫浴设施均齐全配备,安置户搬入家具就可入住。

刘瑞发:现在这些灶台全部做完整了,跟一期一样搬进来就可以住了。

记者:包括一些卫浴设施也是配套齐全?

刘瑞发:那些卫生间洁具都有配。

记者:那这样算下来,一平方米要多多少钱?

刘瑞发:差七八百吧。

记者:那这样的话住户拎包就可以入住了吧?

刘瑞发:对,轻装上阵。

记者曾雅碧: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新港城龙港社区的西南侧,在这里又一座新城――世纪金源海滨城项目正在崛起。这个项目占地超过5000亩,预计到年底就有200万平方米可以交付使用,总体再用3年时间,建成一座可以容纳10万人口的新城,成为周边群众和产业工人生活的美好家园。另外,在成功创办漳州实小古雷分校之后,初中校以及漳州市医院古雷分院也正在筹划当中,由此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古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编后语:

《古雷新港城蹲点日记》系列报道到今天为止全部播完了。在七集的报道中,我们记者深入一线,与古雷新港城人民同吃同住同工作,让我们感受了短短一年中古雷的可喜变化:渔村变城市,渔民变工人,人民的幸福指数直线飚升。让我们时而惊叹政府的高起点规划,时而感受古雷这片热土的无穷魅力,时而为古雷新港城人民的幸福喝彩,时而为社区干部的付出感动。我们想说古雷人民真有福,祝福古雷明天更美好!(王文凤)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