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925回复:2
“沉东京,浮福建”是怎么回事?这句闽南俗语一代传一代,东京指的是日本东京吗? 图片:130456184.png ![]() ▼▼▼
深沪湾低潮区的潮滩上,退潮时可见约1平方千米的海底古森林。 迄今7500年前的古树桩,说明此地曾是陆地,后来沉于海底。 ▼▼▼
“沉东京、浮福建。”福建娃娃小时候,一定听过父母讲过这样的话。那时候萦绕在心头的,大概是不明所以的迷思——这沉下去的“东京”,可是日本的东京?父母们虽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这句闽南俗语却一代传一代,直至如今。
随之而来的各种解释,将这句俗语演绎得越发有趣。有人认为,这“东京城”本是南宋娃娃皇帝赵昺在福建东山岛的行宫,后来沉于水底。渔民传言,若逢风平浪静的凌晨,在船舱里还能听到水底传来鸡犬之声及市井人语。
观点1指地质变迁 “沉东京浮福建”其实指的是地质变迁,现在的福建,原来大部分位于海面以下,东面的台湾海峡中曾有一块名叫“东京”的陆地,后因海侵和地壳运动,“东京”沉到了海底,而“福建”却露出海面,并不断抬升,成为今天的样子。
观点2指“东京”、“福建”社会地位的变化 “沉东京浮福建”指的是“东京”、“福建”两地社会地位的升降变化。傅金星在《福建地名》1981年第1期中撰文认为,南宋时期,随着国家经济政治中心南移,原宋朝都城“东京”开封的地位下降,相反原为蛮夷之地的福建却得到开发。
观点3指南宋小皇帝“东京”行宫沉入海中 历史上的“东山地方志”记载了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南宋末年,小皇帝赵在陆秀夫、张世杰等的扶助下,南逃到广东南澳,同时也准备在福建的东山岛东南方的一个小岛上建造“东京”(宋代皇帝的行宫成为东京),一时间小岛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料发生地震,小岛沉入海中。这就是所谓的“沉东京”。
观点4指福州“东都”称号“沉没”?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与“福建”有关的“东京”,这就是福州。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开闽国王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到了北宋初期,朝廷重设“福建路”,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号称“八闽”。从这个历史过程看,福州“东都”的称号消失了,“沉没了”,而“福建”重新出现在八闽大地,“浮出了水面”。
观点5指“沉于东京浮于福建” 从字面上来看,“沉”、“浮”是动词,上述几种说法中“东京”、“福建”都是地点名词,可解释成“东京沉而福建浮”或“沉了东京、浮出福建”。曾有人提出“沉东京、浮福建”可能是“沉于东京、浮于福建”的简化,但如此又少了主语。这主语是什么呢?
观点6海市蜃楼 古时福建沿海的居民把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认为是“东京”古城的幻影和显灵,进而衍生出“沉东京浮福建”的说法。不过福建沿海的海市蜃楼很少见,产生“沉东京、浮福建”传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不管真相如何,“沉东京、浮福建”在福建娃娃的童年里,始终是那一道最有趣的谜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最新喜欢:![]() |
沙发 #
发布于:2017-03-07 20:57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
板凳 #
发布于:2017-03-23 16:57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