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y圆
古雷网小编
古雷网小编
  • 注册日期2016-06-06
  • 最后登录2020-03-25
  • 粉丝43
  • 关注0
  • 发帖数1031
  • 铜币12950枚
  • 银元4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喜欢达人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202回复:0

《狸猫换太子》原型太监原来是漳州人!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16-11-29 10:54
“狸猫换太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宫女用剥了皮的狸猫救下了太子,后来包拯审出了这件大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亲生母亲。可是大家或许不知道,这个故事纯属虚构。

图片:a78dd1cc239e7c634faed5aceccc267d.jpg



故事虽然虚构,却有原型。漳州的不少文史专家认为,这个故事应该取材于明朝成化年间“太监张敏和陈祖生保育明孝宗”一事,当时南靖人陈祖生将太子送到南靖抚养了。
近年,南靖龙山出土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明朝“太监墓”,墓主正是明朝司礼太监陈祖生;而在南靖龙山镇,至今还保留着“太子坑”的地名,这些都印证了专家的看法。

图片:5BDE.tmp.jpg

陈祖生画像

现场寻踪
太监大墓规模高
出土的太监墓位于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一个叫“凤山”的山坡。在蔡建南、江清溪等几个文史学者及双明村书记陈爱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这里,只见一个大型的半圆形石墓穴坐落于半山坡,古墓呈太师椅形状,加上前面的墓埕等,共有10多亩大,墓埕前竖立两尊与真人同大小的石人像。
通往墓穴的山道上,两旁均是各种动物的雕刻石,分别有牛、羊等,“这两个石像称之为翁仲,早年小偷偷走了其中的一个,被村民发现,小偷情急下弄倒了翁仲,头摔断了,是之后才重新补上的”。村民老陈说,墓前原本共有十二对十二生肖石像,有24只,现在有些还埋在土里。
现场还躺卧一块有字的石碑,由于石碑上的字纹太浅,碑上的文字看不清楚。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太监墓前原有两块石碑,一块是皇帝表彰陈祖生母亲的石碑,几年前,在附近的水渠暗沟找到了部分的石碑残片。另一块是皇帝御赐的碑文,主要介绍太监陈祖生的生平以及皇帝对他的评价。
在村里,江清溪四处寻找着散落各处的石碑,为了将这一块块石碑上的字拓片以便研究,这些年,已经退休的江清溪老人一直坚持做着太监墓石碑文字“真相”的还原工作。
“那边山脚下,名字叫‘太子坑’,那是因为明朝太子是在这里养大的,而保育太子的人,就是陈祖生。”村民老陈说,这些传说都是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图片:F88B.tmp.jpg


陈祖生墓
史志记载
陈祖生保护幼年明孝宗
“这个真实的故事已被沉封500多年了。”漳州市南靖县文史学者蔡建南说,1992年,他因要编写南靖县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时,与同事到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收集关于“明孝宗司礼太监陈祖生”的资料时,才深深为这个曲折的故事所震撼。于是回来后,他便开始从正史中查找“陈祖生”的相关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查到许多记载。
陈祖生,出生于明正统年间,祖籍南靖靖城前街,其父移居习贤里竹园(今龙山镇双明村)。陈祖生少年时入宫当太监,由于学问渊博,性情忠厚,天顺皇帝调他到东宫伺候太子(即成化皇帝)读书,后来升任司礼监太监,参与草拟国家机要文件。
根据《明史》,明成化年间,宪宗皇帝宠爱万贵妃,朝廷上万家贵戚掌权,宫中也只有万贵妃说话算数。遗憾的是,万贵妃不会生育,而皇帝年事已高,渴望有个太子来继承皇位。后来纪妃怀孕生下小太子,万贵妃又忌又恨,立即叫监门太监张敏抱出去溺死。
张敏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没了主意。想:皇上正愁没有子嗣,怎忍心将这婴儿溺死呢?可是要不听万贵妃的话,自己也会大祸临头。他左右为难,毫无办法。
来自福建同安的张敏,便哭着去找福建同乡南靖人太监陈祖生商量。陈祖生带着张敏悄悄地把婴儿托给西宫的一个老宫女秘密哺养。这时,万贵妃向宪宗诬说纪妃生下鬼胎,尽是血泡泡,皇帝偏听偏信,一怒之下,就将纪妃打入冷宫。陈祖生暗地里交代老宫女,每天偷偷地抱小太子到冷宫交给纪妃哺乳,小太子就在深宫里平安地长大了。
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天清晨,宪宗皇帝叫太监张敏梳头,照镜自叹道:“我年岁这么大了至今还无子嗣,你看应该怎么办呢?”说着说着啊,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太监张敏见左右无人,就趁机说:“陛下早已有太子了。奴才有罪,隐瞒了好几年。”宪宗听到此言,又是吃惊又是欢喜。于是,张敏就将当年万贵妃的阴谋全部说出来了。
宪宗听了,十分欢喜,立刻摆驾去西宫接太子。小太子已经六岁了,皇帝抱置膝上久久注视,悲喜交加地说:“真吾儿也,相貌十分酷似。”立刻上朝,向文武百官宣告:册封皇太子,赐名祐樘。百官庆贺,皇帝赐宴,颁诏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民间传说
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让蔡建南感到很吃惊的是,看到陈祖生的史志记载,总是令他联想起宋朝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描述宋真宗赵恒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掉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被打入冷宫,而宫女寇珠与太监陈林却偷偷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宫”抚养。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
“光绪五年(1879),石玉昆所著的《三侠五义》中用了好几个回目大肆渲染了这件事。整个故事生动曲折,有头有尾,于是有人把它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蔡建南说,这是使得这个传说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宋史》并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史学界里,这个情节已基本公认为演义传说。”蔡建南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出现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刘德妃死后,仁宗才知道真相,认了亲母。
“仁宗认母”这一整个事件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哪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
“《狸猫换太子》故事很精彩,但毕竟是民间传说”,蔡建南笑着说,当时,他脑海里一直在思索着,那么“陈祖生育孝宗之事”与“狸猫换太子”到底有无关系,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许多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


学者断言
故事原型太监是陈祖生
带着这些问题,几年来,蔡建南与南靖县方志办江清溪等人一起,查寻了大量的史志资料,并多次踏勘“陈祖生之墓”旧址,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蔡建南通过多年的研究后认为,《狸猫换太子》剧中的“刘妃”为万妃,“李妃”为纪妃,“寇珠”为张敏,“宋真宗”为明宪宗,“宋仁宗”为明孝宗,“陈林”明显为陈祖生。
“从去年开始,随着深埋土里的陈祖生墓的墓碑石像等大量构件的出土,让我们找到更为丰富的资料,而且感到历史的真相越来越接近我的大胆猜测。”蔡建南兴奋地说。
站在墓场的山坡上,蔡建南指着前方一片小村落对记者说:“你知道吗,那个地方名叫‘南清埕’”。
“狸猫换太子故事中,抚养赵祯的地方就叫‘南清宫’,而南靖村民传说太子就是在‘南清埕’这一带由陈祖生的母亲抚养的,历史有这么巧合吗?”蔡建南说,所以他更倾向认为,当时陈祖生是将小太子送到南靖老家,交由其母抚养。“宫中人多嘴杂,不适合偷养婴儿。”
蔡建南进一步说,太监毕竟是阉人,不是完人,如不是有“特殊贡献”,《明史》不会对其专门立传;再则,如果不是对皇帝有“特殊的恩情”,死后也不可能由皇帝赐建陵墓。
“所以,我认为‘陈祖生保育孝宗’之事应该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蔡建南郑重地说,对于这点,方志办的江清溪也表示赞同。
看到蔡建南的研究成果后,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博导张侃认为,蔡建南能发挥熟悉地方文史的优势,对《狸猫换太子》的太监原型等进行一定的研究,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来源:海都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