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海盗时常侵扰福建沿海,到处烧杀搜掠,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为逃避浩劫,沿海村民扶老携幼,纷纷向内地迁移。 图片:4.jpg ![]() 故事的主人公姓蔡,乳名仰,又名汝端,出生于漳浦县东南沿海的白石村(霞美镇)。汝端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拮据。汝端的母亲是山村壕溪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但心灵手巧好针线,善于挑花刺绣,贤惠大方、乐于助人,与邻里乡亲关系都不错。 汝端五岁那年,海盗登陆进村抢劫。情况危急,汝端只好跟母亲急忙逃走,在逃难途中母子被人流冲散,母亲不知去向,汝端只身孤苦伶仃,寄人篱下,食于母舅家,终日放牛拣草。附近山上一座庙里的长老见小汝端脚手勤快,非常疼爱他,经常教他读书并讲解待人接物的道理。十六岁那年,汝端辞别母舅回到老家,起早贪黑不辞辛勤地建家立业。十八岁汝端立室娶妻,婚后夫妻恩爱,生活美好。然而每逢佳节,妻子却常常看到汝端内心忧郁,饮食无味。妻子诧异问其何故?汝端含着泪说:“我还在襁褓之中,父亲就逝世,五岁遭乱失母,生死未卜,今幸有家,鸟客反哺不兴!举有跪乳之恩,人不孝愧为人。”其妻也是一位贤惠的妇人,同情丈夫,多方解劝安慰,朝夕烧香祝告天地,愿得见母。多年来各处打听,但杳无音讯。 图片:3.jpg ![]() 有一天近黄昏,狂风大作,暴雨滂沱,他在一家屋檐下避雨。天黑了,雨还是铺天盖地下个不停,汝端无处柄身,饥寒交迫。这时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要来关门,探头看见门边站着一个人,如汤鸡木立,老大娘哆嗦问他那里人,来这里干什么?汝端回答说他是漳浦人,因寻亲花完路费……老大娘听他说是漳浦人,心中一动,便用闽南话对答,“你既是漳浦人,认识白石仰仔吗?”汝端情不自禁地讲出:“我就是!”大娘打量他相貌,近前用手摸其耳后,原来汝端的耳后有块小疮疤,确认面前的这个男子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汝端也认出了自己的母亲。汝端急忙跪下叫声“妈妈”,母子相认,放声恸哭,互诉别后的苦情…… 图片:2.jpg ![]() 正可谓:“路途几千里,寻母几十年,真正是孝子。娘恩同天地,孝顺昭日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那时汝端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汝端哀求其母一同回白石,江西的家属被汝端的行为所感动,赞成老娘与他返回故里团圆。该地群众激情满怀,纷纷表示乐意资助路费。然而,闽山多赣水长,危峰兀立,悬崖深涧,崎岖曲折,就是青壮汉也难攀登跨越,何况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怎能长途步行。因此,决定从水路启程,家人一同坐船护送母子东行至宁波方向,汝端和母亲转乘商船经石码,直达家乡靠船上岸。汝端母子返乡的消息传开后,汝端的族人及乡亲群众都赶来海边迎接,见此情景,失散多年的亲人们都是悲喜交集、热泪盈眶。回家团圆之日,汝端及家人拜谢天地。至今子孙后代,每逢这天仍年年庆祝以示纪念。 图片:1.jpg ![]()
逆旅乱啼鹅血泪长斑新喻(余)月,他乡随寡鹤梦魂终倚七闽天。 摘自:中国民间故事(福建卷—漳浦县分卷)
流传地区:霞美镇一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