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沙西西南端的北旗村有一个自然村叫罗宛井(原名油车园),在罗宛井社东南,井原为一天然石穴,面宽1米,长2米,蓄水深1.2米,泉水从井底岩石缝隙中潺潺流出,泉水甘冽清澈,数百年从未干涸(大旱之年,井水更佳),附近的村民常常来此汲水做饭,洗衣涤被。 图片:QQ截图20171210134706.jpg ![]() 传说人物:皇帝嘴乞丐身”罗隐(罗宛) 罗隐出生时有神人告知其母,称罗隐有皇帝命,其母因此不可一世,常出言不慎,终于触怒玉帝,命换去罗隐的骨肉。一夜其母见罗隐咬紧牙关,浑身大汗,以为病了,将他叫醒,原来全身骨肉均已换成凡人。只有牙嘴尚未换好,使罗隐保留一张皇帝嘴,能出言成谶。 有一次,罗隐来到漳浦的梁山下乞讨,到这里休息时,因为口干舌燥,朱笔一挥,喊了声泉水来,落笔的地方就冒出了一股甘泉,从此至今滔滔不绝,那泉穴便被叫做罗宛井,那里的村庄叫宛井社。 图片:QQ截图20171210134717.jpg ![]() 吴姓,祖源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传至第八世有渡台者,在台湾基隆传衍。 林姓,祖源云霄县火田镇高田村 陈姓,祖源云霄县东厦镇浯田村 方姓,系1968年从云霄县东厦镇船场村迁入。 其中吴,林两姓之祖是表兄弟,一同开基于清朝顺治年间。 图片:QQ截图20171210132301.jpg ![]() 在罗宛井社后山坡之上,是我县宋代碗窑较具代表性遗存,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为县级文保单位。 据说也和罗隐有关,当罗隐经此地时,向窑主求丐,窑主不允,便说:碗匣碗匣,十个碗九个叠。从此烧出的瓷器都粘在一起,窑场从此破败。 图片:QQ截图20171210135043.jpg ![]() 该窑址1983年已进行过调查,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后又进行过全面的调查,之后几次的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标本。 山上有时还可以看到废弃的瓷窑残件, 1999年7月,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福建省博物馆对该窑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开出探沟十一条,清理窑炉二座,发掘面积500平方米,调查发现窑炉一座。三座窑炉均为斜坡式龙窑,其中窑炉1位于窑址中段,水平实测99.2米,斜长103.5米,坡度18-20度,火膛宽1.45米。残高0.48米,以残砖和毛石砌成,平面呈半圆形,内宽2.3米,墙厚0.20米,窑墙在距底1.2米处开始起券,券项用楔形砖。窑炉中匣钵的排列横向每排8个,匣钵口径一般为20--22厘米,间距较宽。出土物均为青瓷器,以碗类为主,少量盘、盏、炉等器;窑炉2长约60米,宽2.06--2.30米,用楔形土坯砖砌造,个别用残匣钵垒砌,在窑炉西侧发现二处炉门,门高0.40米,底宽0.20米,窑中匣体横向每排七至八个,出土瓷器大都为青瓷,少量青白瓷和白瓷。器形有盘、碗、盏、杯等。 根据多次调查和1999年的发掘,罗宛井窑的主要产品有碗、盘、盏、杯、壶、炉、瓷塑,以碗、盘为大宗。釉色白或青白,少量乳白釉,淡青灰釉和米黄,釉层厚薄适中,多有小开片,满釉露底,胎质白,质轻,松,纹饰主要为刻划卷草、莲瓣、篾点等。 采集器物主要为: 碗,有撇口、敞口、敛口和花口等式, 撇口碗,器壁斜直,口唇薄,底心弧,圈足低小。釉色淡青,也可归为所谓的斗笠碗,部分有芒口。 敞口碗,口沿微敞,上壁斜直,下壁弧线内收,深宽腹,圈足高且直,内壁上临沿处划一道弦纹,外壁划莲瓣纹,线条细,施青白、影青釉,同类器形大小规格有五种; 敛口碗,器壁上部内折、下壁弧,腹深宽,足圈低,壁直,多施青釉或青黄釉; 花口碗,口沿直薄,外敞,下腹急收, 圈足,底中圈凹隐陷,口沿刻葵瓣形五花口。有在内壁相应的做五道淡淡的凸棱纹, 盘,常见有弧底、直壁、葵口三式。 弧底盘,自口沿至器底呈一条弧线,宽底,圈足低矮,内划细排篾纹,施青釉。此式为该窑的大宗产品。 葵口盘,六瓣葵口,内壁葵口下各有一竖凸纹,平底无圈。 碟,常见有撇口,折腰,出棱三式: 撇口盘,直壁, 壁直几乎与盘底平,底甚浅,如一块平板,圈足,浅挖,内划卷草篾点纹,施青白釉。 折腰碟, 口沿厚平,内折腰,外壁弧,底弧,无圈小平底。 出棱碟,腹壁斜,内底弧,无圈平底,内壁作五至六道凸起的棱条。 壶,常见二式: 杯口瓜棱壶,口颈作圆筒形,微敞,丰肩,器腹鼓,划六瓣,圈足,肩部一侧有曲流,另一侧贴曲柄至口沿,柄由二条圆 瓷条组成,外施淡青釉。 条纹壶 ,残器,仅存壶腹,体厚重,腹壁刻划满竖条纹。 此外,还见有炉,瓶,瓷塑等。 图片:QQ截图20171210134755.jpg ![]() 罗宛井窑 罗宛井窑延用的是唐代流行的漏斗形匣钵,器底安垫饼的仰烧方式。但也发现专供烧造壶瓶类器物的桶形匣钵,这种匣钵流行于宋中期 ,在该窑主要用于烧造壶、瓶之类的大器。 罗宛井窑的产品品质较高,类形也比较丰富,器形时代特征典型,在北宋瓷场里常见的器物,几乎都 可以在这里找到产品。罗宛井窑主要以篾刀刻划花的装饰手法。但线条细、入胎浅,以淡雅取胜。在窑址上遗留下大量的高岭土,土质甚为纯净,从标本上也可以看出,罗宛井窑采用的瓷土是洁白的,罗宛井窑的大部分产品采用北宋流行的青白或白色釉, 也见有少量的梅子青,其中有一部分白釉,洁净温润,如凝脂,有的与德化窑的猪油白极为接近。 部分来源·漳浦村社要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