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11-24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504
  • 铜币18074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079回复:0

[闲谈生活]“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一)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19-12-30 14:52
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一)
蔡汉以
2019-12-30

据悉,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2020年5月上旬在江苏省镇江句容茅山举办。这是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文化盛会,是目前我国道教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11月12日在南京召开了---论坛筹备工作协调会。提出要---打造具有道教特色、茅山风韵、江苏气派的开幕式放在重中之重。
那么,这“茅山风韵”是什么样? 对此,道教界有些人是知道的;而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的。因此, 现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一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期/作者/廖玲。廖玲,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
摘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以法术祈禳(ráng)度人的民间宗教派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民间宗教,大致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两大流派,且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茅山教在南岭走廊的传播,茅山教与闾(lǘ)山教的关系,茅山教的宗教特质和法术特点,茅山教蕴含的道教文化元素,是深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信仰茅山教的族群,有瑶族、壮族、苗族、畲族、土家族、仡(yì)佬(lǎo)族、仫(mù)佬(lǎo)族、毛南族等,以文化圈的理论视野来透视分析,则信仰茅山教的文化圈包括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茅山教在西南地区传播范围广,影响的族群多,对南岭走廊茅山教传播及文化内涵的考察,有助于细化和深度推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研究。
一、西南各族群民间信仰的茅山教。茅山教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承绵远的教派,茅山教长期影响着西南地区各族群的精神生活。1930年春庞新民赴广东北江瑶山调查,所撰《广东北江猺(yáo)山杂记》载瑶族神坛和师公,说巫者“自称为‘茅山教’”。[1] 这是学界关于瑶族茅山教的最早记载。广西金秀唐兆民在1934年至1939年间考察金秀大瑶山,所撰《傜山散记》载大瑶山宗教说:他们的“教门”也各有不同:有的叫做“师公”;有的叫做“道公”;有的是 “梅山教”,有的是“茅山教”。师公和道公,在长毛徭族中最多;梅山和茅山两教,则在过山徭族中最多。[2]在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中,茅山教与梅山教并存于瑶族村寨。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瑶山,在调查报告中提到:“瑶民最信仰茅山教,每人头上都留有一束头发,不舍得剃下。”[3] 据20世纪50年代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统计资料,金秀四村茶山瑶总人口816人,师公、道公占总人口的11.86%。[4]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做法事时头戴道冠,着绣八卦、太极、八仙的青道袍,道公做丧事超度亡灵,要“破地狱”。[5]广西仡(yì)佬(lǎo)族茅山教的道法接近于汉族道士的道法,茅山教常作“追鬼”“追花”“翻犯”等法事。茅山教发师十余人为一坛,有自成系统的门师祖,专门为人治病。[6]仫佬族的上刀山、过火海,就是茅山教传度弟子的仪式。

西南的畲族信仰茅山教,传说是畲族祖先蓝千七郎从江西带来。畲族民间传说图腾祖先龙犬学法茅山,畲族《祖图》长卷第22图是龙麒投奔茅山法主学道的图像。[7]畲族“请神”的宗教仪式,要请到茅山法主衙前。[8]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尊奉的茅山法主,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茅山掌教之人。畲族茅山教的大型“招兵”仪式,多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以前举行,两天两夜的“招兵”仪式用来纪念祖公驸马王——畲族传说祖公驸马王赴茅山学法之后,开始统领各路兵马行济世度人之事[9]。
茅山教的法事活动,民间习称为跳茅山。跳茅山用以驱邪治病,有赤足踩炭火而不伤,穿铁铧而不损等神异。清代以来的广西、广东地区,茅山教在民间的活动很活跃。清同治《浔州府志》载当地医病习俗说:疾病多延请道士许福,或禳星拜斗。又有所谓茅山教者,妆扮女人插花舞剑,名为“跳鬼”。[10]清咸丰《兴宁县志》卷十《风俗志》载广东兴宁民间习俗说:病鲜服药,信巫觋(xí),鸣锣吹角咒鬼,令他适,名曰“跳茅山”。[11]清光绪《平南县志》卷八《舆地略·风俗》载:疾病,多延请道士许福,或禳星拜斗。又有所谓演茅山法者,巫扮女人,插花执剑,屈一足作商羊舞,撞钟击鼓以助之,名曰“跳鬼”。[12]民国《河池县志》卷二《舆地志·风俗》载:山居客籍人,喜酬,喜乐神,每届迎茅山教于家,设坛作法,亦戴面具,演诸谐剧。[13]所谓山居客籍人、客民,大致指从中原地区迁徙的汉族移民,客籍人尤其崇拜茅山教,相信茅山教法术可以辟邪却病,这反映茅山教历史上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历史上流播于西南地区的茅山教,民间一般将之视为道教的一派,且影响不止限于少数民族,在西南汉族人中同样有广泛的流播。民国《桂平县志》卷三十一《风俗》说:“邑内道教有二:一正一道教,名三清教;二茅山教,名三元教。”[14]广西南宁在清末民国初有道馆30多个,分本地道教、茅山教、巫教、古剧三元教等派别。[15] 清光绪至民国初年,柳州茅山教建有道馆1处,柳州茅山教又名梅茆(máo)教,[16]民国时期广东郁南县的都城有莫道馆、谈道馆,建城有陈道馆和曾道馆,都是属于茅山教系统的道士主持。清代民国时期两广遇丰稔之年的秋冬之际,城乡各在神祠建醮赛会。如广东始兴县每年十月,“请先天师人或茅山教师在荒郊中建厂,演法事,预祈来岁收获丰稔”。冬月,“或先天师人,或茅山教师,各聚众会,谓之建万人缘。”[17]
在神道设教的中国古代民间社会,认为茅山法可以驱鬼的观念颇为盛行。清慵(yōng)讷(nè)居士《咫(zhǐ)闻录》之“吴洪”条载:“适街西有徐道士演茅山法,延之至台,设坛诵经作法。左顾右盼,取木牌拍桌,连响三声,见一蓬头鬼蹒跚而来。道士将鬼用手一提,装入纸瓶,携之屋后,埋之而去。”[18]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六 《神语》“绿郎”条说“广州女子年及笄(jī)”多有犯绿郎以死者,以师巫茅山法治之”。[19]民国《柳城县志》卷四《民事·风俗》载:“病人有请茅山教驱鬼者,凶恶之状尤属不伦。”[20]清代地方志不乏道士行茅山法的记载。
清代岭南地区的竹枝词,吟诵驱邪禳(ráng)鬼的跳茅山,反映茅山教在民间社会的影响。清陈一峰《会昌五里塔》竹枝词曰:“吹角呜呜苦吓人,一番捉扬病魔身。相传本是茅山教,深夜时闻召鬼神。”[21] 茅山教师手执牛角,或吹或歌或舞以娱神。清蔡湘澜《齐昌竹枝词》曰:“驱符遣箓女巫班,十丈高台列炬环。法鼓金铙深巷里,万人争看跳茅山。”生动描述茅山教筑高台,法师在云楼跳茅山的盛况。[22]清陈坤《岭南杂事诗钞》竹枝词曰:“红灯闪闪角频吹,夜跳茅山禳代医。不药本为中治法,病魔几见辟灵祇。”[23]有病之家跳茅山,延请道士逐鬼,是民间尚巫习俗的反映。
二、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法术。茅山教在民间以擅长法术著称,行各种祈(qí)禳(ráng)之法以济世度人。西南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地区,茅山教的法术仪式都较为盛行。在清代地方文献的记载中,社会风俗部分多述及茅山教,可见其法术活动已衍化成民俗。清末民初,广西河池县壮族的捉龙求雨,要请茅山教法师举行仪式。地方每遇旱灾之年,要请茅山教法师到雨神庙祈雨。茅山教法师吹牛角、念咒语、施法术,捉拿龙神以祈求降雨[24]。
茅山教以经文符箓(lù),跳神作法,驱祟治病而活跃于民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巫术色彩浓郁的“上刀山”、“过火炼”大醮会,由擅长法术的茅山教法师主坛。广西山子瑶信奉茅山教,家有病者请茅山教驱鬼。清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上《好巫》,记载清乾隆年间粤东民间茅山教的仪式:又一种名跳茅山者,击鼓鸣金,合吹牛角,呜呜作鬼声。书符咒水,日夕不休。酾(shī)酒(jiǔ)刲(kuī)牲(shēng),结(jié)幡(fān)焚(fén)楮(chǔ),所费不赀。[25]《粤东闻见录》生动记录粤东民间茅山教的仪式,可见西南地区茅山教以法术见长。在西南地区民间宗教的分类中,因为茅山教擅长法术的特点,理所当然被视为巫教之类。民国《昭通县志稿》卷六《宗教》说:巫教,……有茅山、雪山等法。男曰端公,人家有患疾病者,辄(zhé)延至家祈禳之,锣鼓喧阗,名曰跳神[26]。

贵州思南县土家族“闹丧歌”,有“‘赵侯’会使茅山法”的唱词,[27]此赵侯就是茅山教的赵侯三郎。
瑶族茅山教传法有十考验,显示茅山教重视法术的传承。广西山子瑶茅山教度戒者的十种考验,要通过十种法术关口,即云山法、刀山法、盐埠法、勒床法、火砖法、犁头法、油锅法、岩堂法、七吉法、阳山法。这十种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巫术,旨在让度戒者接受危险、痛苦的考验。其中刀山法、岩堂法在仪式中最常运用。刀山法又称上马山法,由受戒者赤足爬上刀梯;岩堂法,又叫过火炼、过火龙,即赤足走过一丈多长的炽热火堆。[28]茅山教的诸种法术科仪,民间又称之为茅山科
叶明生认为茅山科法术的特点,在于民间普遍认为“茅山是邪法”,在师公“过法”传度时列入“十戒”之内。[29]茅山教的咒语、口诀、书符、画讳、手诀等法术融摄了道教元素。茅山教有茅山法主诀,过山瑶常用的筶(gǎo)卦占卜称为茅山卦,占筶卦时卦师念诵咒语,请茅山师父查看疾病原因。茅山卦多用于占问疾病、人畜失踪、东西遗失,久寻不见等问题。[30]清吴荆园《挑灯新录》之《术自侮》载:“连城县南里林某,少喜邪术,曾上茅山学法。能隐身,来去无形;又能念咒召鬼神。”[31]鄂西土家族傩坛《解法咒》曰:“天甲甲、地甲甲,吾是茅山第一家,茅山洞中扯匹丝茅草,只见生来未见老。有人识得这根草,百般邪法都解了。”[32]这段《解法咒》的词文,是土家族茅山教在咒语中融入本族群社会生活内容的典型。
西南受道教影响的民间巫师,多宣称所学法术是茅山法。宋洪迈《夷坚志》支志庚卷第六《谭法师》条载:“里中谭法师者,俗人也,能行茅山法,虽非道士而得此称。”[33]民国《益阳县志稿》卷九《方外·仙释》载:“魏公,佚其名,新化人,幼习茅山法,吞刀吐火,善治跌打损伤。”[34]史籍方志中关于学茅山法,行茅山法得记载较多,反映出历史上赴茅山学习道法得历史真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载:“有学茅山法者,颏治鬼魅,多有奇险。”[35]清俞樾(yuè)《右台仙馆笔记》卷五载广东民间的跳茅山说:其法用道士数人,设斋坛,悬神像,诵经谶(chèn),皆如常仪。既毕,则布楼梯一具,每级剚(zì)利刃,刃皆上向,道士赤足踏其锋,拾级而登。如是数次,谓之上刀山。乃以铁弹一,铁链一,置烈火中烧之使红。道士口含红铁弹,手捋红铁链,久之,投入冷水中,水犹鬻(yù)然,即以此水为病人洗面。道士又自刺其手出血,涂病者两太阳穴及两掌心,以去内邪。又燃两炬,入病者室中,弹药末少许,訇(hōng)然一声,满室皆火光,谓之发火粉,以去外邪。[36]民国《来宾县志》上篇《人民·风俗》载民间祭祀建醮习俗说:年丰人乐,每秋冬间咸就乡中神祠建醮赛会,大都用土巫,资力稍厚乃延聘法术高者,俗号为茅山教。设坛植幡,主办执事诸人皆斋戒,择吉入坛,随术士朝夕讽咒朝拜,或三日,或五日、七日,乃至九日,至简者一昼夜。事毕,杀牲祭神,谓之“散醮”。亦有饮宴分胙,间有盛举,则作刀山、火炼诸法术。所载上刀山“作法者赤足登案,攀刀拾级而升。……足下踏纸钱十余层,按刃上悉断,纷纷飞下。”而过火炼则“大呼从釜上火中超越踏炭疾趋过之”。[37]对上刀山、过火炼法术的细节记载颇详实,清代民国时期常举行“上刀山”,“过火炼”的大醮会,是民间驱邪纳吉颇具观赏性的仪式活动。
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其授职传度称为茅山传法。茅山传法在山坡上传授,
选择清吉向阳的山顶,此谓之“采山”。
茅山传法仪式中授法师步罡(gāng)唱道:“跟师三年学得艺,行行手艺出状元。茅山学得真妙法,十方门下救良民。”[38]而茅山学法的唱词说:“弟子进殿齐跪下,抬头看见法王尊。闻听茅山传法教,特来学法救凡民。”[39]自从弟子辞别你,茅山传法显威灵。”法师辞别各路神灵之后,授法师鸣角,招请道教科仪经书中的东方青帝九夷兵、南方赤帝八蛮兵、西方白帝七戎兵、北方黑帝五狄兵、中央黄帝三秦兵。“五方兵马附吾身,茅山传法走如云。”[40] 云南瑶族《法书》之《迎接茅山兵马唱用》说:“一声鸣角成花花,茅山洞里请师爹。二声鸣角成扬扬,茅山法殿请师娘。”[41]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坛的茅山传法,接法弟子说道:“奉法天师在上,弟子前来茅山学法,望天师传法。一请天师降临,二请天师坐殿,三请天师开教传法。”[42]贵州石阡傩(nuó)堂内戏《开路将军》说:“只有我今年纪小,茅山学法见老君。玉皇见我很灵敏,金钩提笔上天霆。”[43]贵州铜仁傩坛传法,师徒问答茅山学法时间,何年立开法门,徒弟回答龙汉元年七十二人茅山学法,七七四十九年方度一人。[44]贵州省德江县稳坪乡黄土村土家族冲寿傩《祭兵学法》的科仪,分为祭兵赏将、茅山学法两部分。学法弟子唱道:“七十七夜走不到,八十八夜到茅山。”闻听茅山传法教,特来学法救凡民。”[45]畲族坛场案侧置一龙头祖杖,是象征盘瓠(hù)王茅山学法的法杖。[46]畲族《高皇歌》唱道:“当初天下精怪多,茅山学法转来做,救得王民个个好,行兵动法斩邪魔。”[47]西南地区民间认为茅山教受道教影响深,对女性疯痴、狐狸作祟、山魁迷人、恶煞伤人等,就要用茅山法对治[48]。
……接茅山风韵
”是什么样?(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