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11-24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504
  • 铜币18074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1478回复:0

[闲谈生活]“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二)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19-12-30 14:55
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二)
蔡汉以
2019-12-30

………接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一)
三、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法术,与江南的闾(lǘ)山教关系密切。闾山教属于正一道的支派,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台湾南部的民间道教多为闾山派,尤以福建、台湾地区闾山教最为盛行该派擅长符道法,行用的法术被称为闾山法。广西瑶族茅山教的《茆山科全书》、《度戒科》,都记载茅山教请师要请到闾山门下,所请祖师有闾山九郎、陈林李氏、茆山法主。闾山九郎为闾山教法主,陈林李氏即临水三夫人(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茆(máo)山法主李三郎为闾山教护法神,这反映出两派神灵的交融关系。在闾山教一些道坛科仪本中,将茅山写为茆山,[49]并有“闾茆二洞”之说。浙江景宁余公岱畲族迎神仪式的“祭筵”科仪祈请降临的神祇中,就有“闾茆二洞祖本二师”。[50] 广西瑶族祭祀文书《番扛语》,有“白驴山茆山法”之语,[51]将闾山法与茅山法并称。
闾山,在西南各族群科仪本中,又载为驴山、芦山、庐山、吕山。茅山教的信仰元素中有闾山教的成分,其实是历史上不同道教派别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结果。[52]福建闾山教请神要请“闾山张九郎、横山张七郎、蒙山张十郎、……茅山法主”[53]。

赣南地区敬天酬神、祈禳求福的武法事,祈请的神灵中包括茅山法主,敕(chì)章(zhāng)开始自称“闾山法院”、 “阳平大衙”。[54]科仪文书中的阳平大衙是道教机构,阳平指早期道教二十四治中的阳平治阳平治在道教科仪经书中有着特殊地位,道教科仪经书称谨奉请阳平治都功治箓,道士奏章称系天师阳平治左平炁,南北朝道经《正一出官章仪》说:“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师阳平治左平炁臣某”,[55]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二十四《伏虎使龙禁蛇法》称:“阳平治左平炁总领门下大都功”,[56]道教有“二十四治会阳平”之说[57]。
在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信仰系统中,有闾(lǘ)山、茆(máo)山、横山三山之说,颇类似于道教茅山、閤皂山、龙虎山三山符箓说。福建闾山教同样有“闾茆横三山”,福建闾山教师公说持龙角、执师铃之形象为“三山”,即头为“闾山”,左手执师铃为“横山”、右手执龙角为“茆山”。[58]龙岩闾山教《大香供》述拜请三山法把说:“江州府闾阳县中座行营推鬼官、闾山三官神九郎;左典横山七金主;右典茆山二郎神。”[59]三山也有闾山、茅山、龙虎山之说,温州鼓词《南游传》就说:“一声龙角响弯弯,芦山茅山龙虎山。”[60]

民国《霞浦县志》卷三十八载王师公元丰五年某日遁入海滨鱼潭水潭中,冬至日忽由三洲村门嘴鼻上岸,“云自闾山归,手《闾山法册》一卷,自是呼风祷雨,鲜不立验”。[61]传说闾山在闽江之底,唯精通闾山正法者才能看到。畲族有《闾山神》经书一卷,该经讲述畲族始祖龙麒在闾山学驱邪降魔法术,行“做功德”、“打鬼”、“拔伤”、“念咒”、“破地狱”、“破血湖”、“度关”、等法事。[62] 畲族做功德道场的“焚牒书”科仪中,要焚烧亡故仙师生前的“度身二十四牒书”,其中有一牒记载过闾山、茅山。
粤东、粤北的道教属茅山教闾山派,据谭伟伦、苏桂等的调查。粤北阳山、连山、连南等地民间打醮法事分文、武二坛。认为“打醮的文坛是佛教无疑,而武坛则属闾山”。[63]此说将闾山教视为茅山教下的一派,但闾山教与茅山教关系确乎密切。在西南一些族群的民间传说中,闾山学法与茅山学法的故事并行不悖。闾山教尊崇的陈林李氏,有上茅山学法除妖的传说。闾山教奉许真君为祖师,传说陈靖姑学法于许真君,因此神通广大,法力高强,斩妖除魔,庇护人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大奶夫人》记载陈靖姑往闾山学法,得闾山洞王女传度驱雷破庙罡(gāng)法。[64]《闽都别记》第二二回《杞莲能言书堂结缡;靖姑避婚闾山学法》陈靖姑曰):吾乃下渡陈靖姑。去闾山学法。”……那江在闾山麓下。潮汐通舟。并无大桥。法门在于都市。[65]此描写的闾山,其长江边的记载,颇似庐山的地貌。
四、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道教元素。历史上属于大传统的道教沿南岭走廊传播,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经历文化涵化的过程,最终形成融大传统与小传统为一体的茅山教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名称,与江南道教名山茅山有关茅山教尊奉玉清、上清、太清等神灵,仪式中所用经书的特点,显示茅山教更多保持着正统道教的元素。广西瑶族茅山教道公经书有30多种,其中《玉皇经》、《度人经》、《炼度科》、《血湖经》、《道德经》、《黄庭经》等名称与《道藏》几乎相同。《遵典经》记载三洞经书的品目有:《玉清圣境洞真经》十二部,《上清真境洞玄经》十二部,《太清仙境洞神经》十二部,[66]此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的分类,完全是《道藏》三洞经书的分类方法。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使用“道经师宝”法印,明代道经《道法会元》卷二百一十说:“未受箓者,奏申关牒通用道经师宝印。”[67]“道经师宝”的法职印式,显示出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道教传统。
傩(nuó)祭是古代驱疫降福、禳灾纳吉祭仪的遗风。西南少数民族傩坛有茅山教一派。贵州思南傩坛茅山教传说师祖马法纪学太上老君上坛法,因授教于茅山而称茅山教。[68]西南少数民族傩坛受道教影响最深,傩坛掌坛师具有道士化特征。学界称之为道教化傩坛,其实是儒、释、道、巫相结合的少数民族宗教表现形态。[69]贵州道真仡佬族傩坛的唱词说:“太上老君骑白马,羊角山前出现身。老君降下茅山法,开坛启教一时辰。”[70]此太上老君羊角山前现身,是道经中太上老君点化唐高祖故事的改写。唐代道经《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说武德元年(618年)二月二十三日,太上老君“须发皓白,素衣乌冠,乘白马,騣尾及蹄皆赤,现晋州羊角山”。此太上老君出现点化唐高祖的故事,在《历代崇道记》、《犹龙传》等多部道经中都有生动叙事。
贵州德江傩堂戏《开坛》的《报门》科仪,法师声称“风吹茅草扫地开,吾从茅山学法来”。[71]傩坛《请茅山李老君》咒语云:“奉请茅山李老君,香烟吹动鬼神惊。”[72]这些茅山学法的唱词、咒语,反映少数民族傩坛受道教影响。傩坛掌坛师的《师坛图》,也崇祀“茅山启教”。[73] 德江傩堂戏《祭兵》科仪说李老君住茅山,“茅山有个李老君,天开皇榜传正教,我要学炼仙妙法,将法拿来治瘟癀”。[74]科仪拜请的八位法主中,第一法主张天师,第二法主李老君,茅山启教第七主。德江土家族傩戏有茅山教过法、傩祭茅山桥、傩缘傩祭鸾驾茅山桥等法术,其名称就凸显出茅山教科法的特点。
民间相传茅山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湖南沅陵县胡宅雷坛十四代传人胡法秀,曾用茅山法求雨缓解沅陵大旱而名声大震。相传胡宅雷坛祖师去茅山学法,迄今已传承五百二十余年。[75]《闽都别记》第六三回《王璘信谗自诛宗族,广智媚妖邪化纸人》载闽清袁广智,“去茅山学法,至金陵句容县,上句曲山,投入华阳洞,与茅山真人为徒。传授三年期满,辞出茅山门回闽”。[76] 广西仫佬族《装身学法》科仪,法师装身扮作陈林李氏学法,运用各种手诀和罡步表现陈林李氏赴茅山学法,途中历尽艰险到达茅山学得道法的过程。[77]总之,西南各族群都有茅山学法的不同传说,可视为各族群法师学道的历史记忆,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道法的象征表现。
受道教影响的西南少数民族,多称其宗教传统来自茅山。我们知道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祖庭,从南朝齐梁至唐宋是茅山道教宗风兴盛的时代,茅山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最为深远。《太平广记》卷四十五《瞿道士》载:“黄尊师,修道于茅山,法箓绝高,灵应非一。……茅山世传仙府,学道者数百千,皆宗黄公。”[78]西南少数民族信奉的茅山教,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地区传播的结果。茅山教的得名直接来源于茅山道教的社会影响,是唐宋时期茅山道教兴盛的历史大势所致。
元世祖在平定江南以后,命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三山(茅山、龙虎山、閤(gē)皂山)符箓,茅山法箓始归于龙虎山张天师的万法宗坛。因此,道教的茅山宗也尊崇龙虎山张天师。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自称其教源自茅山,说明该教派传入在张天师主领三山符箓之前。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名称的由来,应是唐宋以来茅山道教在江南社会传播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传承久远的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相融摄的教派。茅山教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既保存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特质,又融摄了神学宗教道教的元素,在比较宗教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结语。自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历史上随西南各族群在南岭走廊的迁徙(xǐ)。道教得以在西南广大地域内传播而形成茅山教,这是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势所致。茅山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对西南各族群产生影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茅山教流播的核心地区是湘、黔、桂粤、而川、滇、赣、闽等地是影响边缘地区。由此形成法术特色明显的茅山教文化圈。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法术体系与闾山教关系最为密切,与梅山教并峙而成西南少数民族最有影响的教派,这种植根于小传统的民间教派形成史很难在史籍中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我们推测可能源于历史上不同道教门派传教的影响。或许与历史上不同时期道教的传播有关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系统中。出现茅山教、梅山教、闾山教等教派名称,其实是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互渗的结果。总之,西南各族群的茅山教是南岭走廊道教传播与文化涵化的产物。本文对茅山教多元文化内涵的考察,为揭示大传统与小传统宗教文化的互渗。为拓展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

……接茅山风韵”是什么样?(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