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泰三位开基始祖 蔡汉以 2020-01-10
(郑阿忠 文/供图;本文来源:闽南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第10版文化走廊文化采风)全文如下: 长泰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生息。西晋末年,中原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也有一部分迁徙长泰境内定居,主要居住在梁冈山及龙津溪中下游平原、盆地一带。唐代以后至清代,又有薛氏、杨氏、洪氏、林氏、陈氏、郑氏等诸多姓氏陆续 迁居长泰,这些外来人口,定居长泰后,耕垦土地,兴修水利,为长泰的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开基立业始迁祖,他们不远千里,在人地生疏的环境里,在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为国为民,披荆斩棘,开拓创业,用奋斗谱写新的人生华章。 现介绍长泰三个品德高尚、能力出众、较有代表性的历代开基始祖,展现他们在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中,兴利除弊,甘于奉献,为民造福,备受百姓称颂的感人事迹。 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薛使。据民国版《长泰县志》记载:“薛,山重始祖使,唐代迁自河南固始县,现传二十五世(从宋末 立谱算起),分布花洋、马洋、南隅(南门)、沼地、 至岭、大枋、后园等社,丁口约一千七百余。”如今,长泰县境内薛氏人口已达数千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的薛氏开基始祖薛使(642-?),谥称武惠,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经史,正气凛然。成年时,一表人才,威武英俊,喜阅兵书,足智多谋。于 669年跟随陈政将军南下入闽平“蛮獠啸乱”, 任陈政开漳府兵将领,后升为行军总管使,娶陈政将军之女为妻。仪凤二年(677年),其岳父陈政病逝,薛使又随妻舅陈元光平息广东陈谦联结的洞蛮流寇,并攻陷潮阳及打败蛮獠多个首领,歼灭其残部,大获全胜,俘敌万余人,立下赫赫功勋。永淳二年(683 年),陈元光上奏《请建州县 表》于朝廷,请求在泉潮间增加设置一州。垂拱二 年(686 年),获朝廷批准,奉旨建立漳州,州以下县设治。薛使仕至县丞而定居长泰山重。任职期间,秉公行事,勤政廉洁,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百姓拥戴。薛使卒后,墓葬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洪岩社,明万历四十年孟春(1612 年 1 月),其裔孙重修。薛使为漳州薛氏开基始祖,其后裔现分衍于闽南及台湾、广东、云南等地。薛氏家庙,位于山重村,明代始建,清代重修,正堂供奉开基始祖薛使的神牌位。正堂的两对木柱上分别阴刻楹联:“光州衍派人文与日月争光,固始分支俎(zǔ)豆并岗棱永固”,“河东世泽犹存说礼敦诗原无忘先人遗训,五隽家声永远亢宗振祖惟在我后嗣子孙”,两侧山墙上遗留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墨字,表明薛氏源远流长,劝诫子孙应传承家训,刻苦学习,奋发拼搏,敦亲睦族,爱国爱乡。薛氏家庙现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 二、南唐长泰开县元勋—杨海。据民国版《长泰县志》记载:“下杨(后庵、坂 前)始祖海,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迁来。”杨海系朝廷赐封的武胜场(长泰县前身)大使,亦为下杨开基始祖。杨海为政期间,率领百姓开荒造林,兴修水利,设置圩集,减免赋役,发展生产,为武胜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随着武胜场人口 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至南唐保大十三年(955 年),“场”升为“县”,取名长泰,属泉州府管辖。随后,邑原任武胜场大使杨海等,从实际县情出发,以长泰距离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途遥为苦,请求舍远就近改隶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准南唐朝廷,于是长泰县始隶于漳州,舍远就近,长泰百姓叫好称便。因长泰县城距漳州州治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仅有三十多里,水路、陆路 交通便捷,政令畅通,百废俱兴,长泰县呈现出一 派安定祥和,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杨海为开县元勋,忠于职守,关心百姓疾苦,为长泰的成立、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深受百姓爱戴,故历代百姓皆尊称其为“武胜公”。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明代时,杨海的后裔杨复一 在原址扩建为杨氏宗祠。宗祠的围墙大门阴刻有 一副对联:“武胜家声远,弘农世泽长”,横批“清白传家”,反映了杨氏优秀的家史、家风,应世代弘扬传承。这不仅是传递正能量,也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长泰杨氏宗祠于2005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杨海的后裔枝繁叶茂,分布于闽南广东台湾等地,有的已成为当地的望族。 三、宋代名宦长泰县令—洪仁璲(suì) 。洪仁璲(963-1031),原籍苏州吴县,勤学苦 读,学有所就。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进士及第,入京城(今河南开封)任职,授从政郎,左卫录事参军。乾兴元年(1022 年),以大理寺评事调任长泰县令,家眷随之入泰居住。他在任县令期间, 励精图治,明镜高悬,均平赋役,以苏民困,注重教育,深受尊崇。天圣三年(1025 年),因政绩显著,深受朝廷赏识,擢升其为潮州通判。长泰百姓闻之上表请愿挽留,希望仁璲继续为长泰谋更多民生福祉,获得朝廷批准,乃以通判之职级留任长泰知县。他操劳过度,不久因病卒于任中。因时 常体恤穷民,访贫问苦,两袖清风,宦囊空空如也,家贫无积蓄,竟无法归葬吴县故里。漳州知州章迪闻悉此事,深受感动,立即召集耆(qí)绅筹办善后之事,下谕龙溪、长泰协助,两县百姓感其功德,每人解囊捐一文钱资助,才将其安葬于长泰县内坑山。出殡之日,长泰士民,携老扶幼,痛哭流涕,挥泪远送。事闻于朝廷,众官吏都感慨洪仁璲(suì)的清风惠政。洪仁璲去世后,他的妻子沈氏、子洪宪,遂定居于长泰史山社,其后裔又分衍于龙海、漳浦、芗 城几十个村落及广东、台湾、印尼等地。洪仁璲被尊为漳州一带的洪氏开基始祖。民谚曰:一洪无二洪,姓洪便是史山人。一邑之主成为一族之祖,世代传为美谈。洪氏家庙,也称仁璲堂,位于经济开发区积山村史山社,元代时,洪氏后裔为纪念开基始祖仁璲的勤政为民、克己奉公而创建。仁璲一生为 长泰百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人民的父母官,百姓的贴心人。1994 年,闽台的洪氏宗亲共同捐资修复了家庙,这座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纪念教育意义的古建筑,已成为一条联结海峡两岸洪氏子孙的重要纽带。1999 年 4 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长泰不平凡的开基始祖还有很多,如:沈世纪、叶棻(fēn)等,不胜枚举,他们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鼓舞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屡创佳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