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1.jpg 突 发 半夜被送进急诊室 漳州阿嬷危在旦夕 7月31日凌晨2点,忙碌了半宿的值班医生黄贤伟刚拿起杯子想喝口水,就看到又一个病人转入抢救室。他立即放下水杯,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体温39.5℃,高烧2天,脓毒症休克,左腿肿胀发黑,全身炎症反应高度活跃……这位65岁的危重病人正是来自漳州的杨阿嬷,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是陪同的家人却说不清楚杨阿嬷因何患病。 “首先要保命!”黄贤伟当机立断,快速制定初步抢救方案:加强抗感染、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急诊室回廊内,医生和护士的脚步因这名危重病患变得急促,上心电监护器、扎针输液、抽血送检……救治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救 治 紧急抢救+多学科会诊 患者恢复意识 究竟是什么导致病人腿部皮肤淤青坏死并引起致命并发症?黄贤伟迅速请皮肤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初步判断是皮肤软组织感染,具体病因还需了解病史和进一步检查。 随后,杨阿嬷被送至重症急诊病房仅剩下的一张病床。“患者的各项指标都很不乐观,如果一直没有好转,医生将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截肢保命。”重症急诊病房的杨宇强医生紧盯着杨阿嬷床头的心电监护仪,皱起眉头。 天亮时分,监测指标终于呈现向好趋势,杨宇强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看来前面的抢救起了作用。”中午12点,杨阿嬷在被送进急诊室10个小时后恢复了意识。然而,造成她病危的“元凶”尚未揪出。 谜 底 捡海蛎时皮肤被划破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忙碌了一晚上的杨宇强,在交接班前为杨阿嬷提取了伤口分泌物,送到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报告出来前,他追问病史,答案呼之欲出。 “阿嬷,您前几天做了什么?”“去海边捡海蛎。”“什么时候发烧的?”“那天回家吃什么吐什么,晚上就发烧了。”原来,杨阿嬷是漳浦讨海的渔民,在发病前曾接触海产品,这些信息都指向一个罪魁祸首——海洋创伤弧菌。 8月1日上午,检验结果出来了,果然是海洋创伤弧菌导致的败血症和伤口感染。至此,谜底彻底揭晓:杨阿嬷捡海蛎时,被海蛎壳或其他尖锐物划破皮肤,引发脓毒症及多种并发症。 杨宇强说,并不是所有人接触海洋创伤弧菌都会被感染,杨阿嬷病情这么严重,是因为她患皮肤病服用激素类药物,身体抵抗力低下,这才被狡猾的细菌趁虚而入。 目前,杨阿嬷还未完全度过危险期。“虽然最危急的时刻过去了,但患者腿部伤口处感染扩散快,截肢风险仍很高。”杨宇强说,“我们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力求降低截肢风险。” 医生 手记 警惕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急诊部一到晚上格外繁忙,对医护人员来说,有时连喝口水、上个厕所都是奢侈。当晚,杨阿嬷是我在重症急诊病房收治的第三位重症病人,也是最危险的一个。 海洋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创伤弧菌脓毒症是创伤弧菌感染导致的急重症,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约50%—70%的患者48小时内死于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我们医院急诊部此前曾救治过这类患者,有一定的经验。这次,医护人员快速反应,救治及时,杨阿嬷的命总算保住了。 海洋创伤弧菌“无声”的特点在于,人们生食带菌海产品或皮肤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海产品,都可能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但有时伤口小,受伤者未留意,这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一些易感人群,如:慢性肝病,长期嗜酒、贫血、免疫功能低下者,须特别提醒,加以注意。 我们生活在沿海城市,在下海捕捞海产品时,应穿戴手套、胶鞋等,做好保护措施。虽然这种病不是高发病,但起病急、发展快,有致命危险,应多加防范,如有发生,请及时就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沙发 #
发布于:2020-08-10 01:01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
板凳 #
发布于:2020-08-10 01:06
帖子过于久远,内容可能不宜查看,敬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