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敬畏之心,人生秘密问因? 蔡汉以 2020-12-19 台湾学者曾仕强曾多次回中国大陆讲学。有一次,他讲着讲着,就流泪了。有学生问他:“老师,您为什么流泪?”曾先生回答说:“真正的原因,是讲到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却不好好珍惜,还怀疑这、怀疑那。如果我们没有好的文化也就算了,是祖宗不争气,可是我们的祖先那么伟大、这样了不起!我在国外读过书,大可满口讲西方的东西,可是我没有,因为珍贵我们的文化。有人居然生在福中不知福,想到这里很心酸。” 曾先生的话,我们深有同感。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这里,着重谈一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之心”。 敬畏神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都是敬天信神的。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人是神创造的,天地万物是神创造的,宇宙天体也是神创造的。人的生、老、病、死,宇宙的成、住、坏、灭,都是按照上天的意志运行的。中国古人常讲“神通广大”,“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佛法无边”,就是说,神明都具足大智大慧大慈悲;古人还讲“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意思是,神明洞悉人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在创造天、地、人的神明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古代圣贤都相信:唯有敬天信神,方可得到神佑天助。 周文王敬神明,演《周易》,德化万民,路不拾遗,家不闭户,有百子之福,近百岁而终。唐太宗尊佛崇道,创“贞观之治”,被尊为“天可汗”,建“千古一帝”之伟业。清康熙大帝敬天畏神,智擒鳌(áo)拜,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文治武功盖世,奠“康乾盛世”之基。唐玄奘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皆因神佛护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历史上,不敬天者,身死、家破、国亡的教训不少。女娲(wā)为中华始祖之神,商纣(zhòu)王竟然能生亵(xiè)渎(dú)之意,从而触犯神灵,因色欲之心招来千年妖狐(hú)妲(dá)己,最后失去江山社稷(jì)。北魏太武帝拓(tuò)跋(bá)焘(tāo)毁(huǐ)灭佛教,结果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扬言不怕下地狱,佛道齐灭,结果暴病而亡,年仅35岁。唐武宗李炎灭佛,也是暴病而死,年仅32岁。心中有神明,凡重大事情,都能如老子所言,“战战兢(jīng)兢(jīng),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能守正执中,最后,利国、利民、利天下;反之,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丧天害理的事都敢干,就是逆天叛道,终将害人、害己、害子孙。 敬畏天地。《易经》上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纂要》云:“东西南北曰四方,四方之隅曰四维,天地四方曰六合,天地曰二仪,以人参之曰三才,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或谓天地为宇宙。凡天地元气之所生。”《论语》里,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大人,侮圣人之言。” 综合古人对天地的看法:天为干,地为坤;凡天地,皆元气之所生;天地之道,博大、仁厚、高洁、简明、悠远、恒久也。天地万物对人有养育之恩德。离开了阳光、空气和水,人很难存活在世上。因此,人应发自内心对天地万物怀敬畏感恩之心。 人与大自然之间也存在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人敬畏天地,善待大自然,就会得到天佑地护,得到大自然的厚爱与馈赠;反之,就会受到天灾人祸的严惩。所以,中国儒家倡导“天人合一”,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和天地万物要和谐相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真正做到天、地、人合一,就一定身心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和顺。 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人不仅对鸟兽之死、草木摧折有不忍之心,对瓦石毁弃也要有顾惜之情。有了这样一颗善待万事万物的心,万事万物都会微笑着亲近你,帮助你,呵护你。 敬畏道德。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所着的《道德经》,就讲了两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德”。“道”是什么?“道”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灭亡的客观规律;“德”是什么?“德”是按照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人做事的准则。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学说,说到底,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道德,可以归结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孟子讲:“无恻(cè)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意思是说,对苦难没有悲悯恻隐之心,就不是人;对邪恶没有羞耻之心,就不是人;不懂得推辞谦让,就不是人;不能明辨是非,就不是人。这“四心”就是做人必须具备的道德。 人的言行合乎道德标准,就是好人,就有福报,就会产生富贵、智慧、健康、幸福等一系列美好的生命状态,得到肯定与褒奖;背离道德标准的人,就是坏人,常被称为缺德、损德,就会降低福分,受到谴责和惩罚。 国学大师钱穆(mù)讲:“当知学问与德性实为一事,学问之造诣,必以德性之修养为根基,亦以德性之修养为限度,苟忽于德性,则学问终难深入。”一个人的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德,不可能有真才实学。一个人只有在品德上不断加强修养,无论处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下,都不会迷失方向,同时在学问上不断长进。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可立身。有大德相伴,必有大才相随。不重德,学了那么一点点皮毛的东西,就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私自利,最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现今的中国买东西时,缺斤少两现象经常发生,但在过去古代就比较少。过去用的还是老称,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称星。为什么最后是福星、禄星、寿星呢?这是告诫做买卖的人要敬畏道德,严守规矩。不然的话,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失禄;缺三两,折寿。这福、禄、寿都没有了,人还活着干什么呢? 中国古人造字词,都是有很深内涵的。功德,功德,没有德,哪来的功?威德,威德,没有德,哪来的威?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才能有法度;德高,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之不存,与禽兽何异乎? 敬畏祖先。“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五千年延绵不绝历史的伟大国家。敬畏祖先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目地是提醒后人,祖先是人之源也,做人要不忘祖先,知本知源,才能生生不息。《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舜帝在元日要到祖庙祭祀祖先。“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着后人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论语•学而》记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有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论语》讲述孔子称赞尧帝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意思是说:伟大啊!像尧这样的君主。崇高啊!只有天是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崇高啊,他那治理天下的功业!多么美好啊,他制定的礼仪制度! 朱熹的《朱子类语》有云:“天不生仲尼(孔子),万古如长夜”。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堪称道德的最高准则,应当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汉学兴起,奠基人就是当时来北京的宗教使团团长比丘林。他在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后,惊叹道:“看来啊,基督并不比孔夫子高明。”19世纪一头一尾两个俄罗斯大作家,都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头是普希金,推介过《三字经》,尾是托尔斯泰,亲自翻译过《道德经》。有人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是谁?”他说:孔子是很大,老子是巨大! 古琴为先皇伏羲所创,依凤凰身形而制,以长度象征一年365天,最初有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后增加到“七弦”。2006年,瑞典作家林西莉花15年心血写成《古琴》一书,在瑞典出版,获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古琴热。林西莉说:“我在中国学到很多,我很高兴能用这本书来回报中国。”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从北欧来到中国,从中国古琴大师管平湖等人身上学到了一辈子魂牵梦绕的中华国粹,并竭尽所能把它弘扬到海外,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先贤而数典忘祖呢? 做一个真正懂得敬畏的人。一个真正懂得敬畏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文化大师李叔同(也就是出家后的弘一法师)给出的答案是:“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存诚、慎独、宜家、用世”的君子,必定是个敬畏神明,敬畏天地,敬畏道德,敬畏祖先的人,也就是真正懂得敬畏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很难,但人生在世,心中有这样的向往和目标,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向着这样的目标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心存敬畏,于己,利于修身养性,健全人格,增长才学;于家,利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和万事兴;于国,利于君臣上下各安本分,恪尽职守,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国泰民安,利于君王心正、身正、左右正、朝庭正、天下正。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来源: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人生秘密问因? 蔡汉以 2020-12-19 人生有太多的秘密,由此而形成了不同个性的生命主体。那么,在所有的秘密中,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出最大的或最主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秘密呢?我们不妨现在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生最大的秘密就是那部分占有你整个生命95%,你却认识不到甚至否定它存在的无形体。显然,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使之人类进化历史数千年,它仍然还是作为一个有人相信,有人不信的秘密而存在。那么,现在是否已经到了可以揭示其秘密的时机了呢?这里应该感谢现代科学为我们带来的理论上的突破。 长期以来,宗教一直都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灵魂与形体二部分组成,其中灵魂为生命的本质,有灵魂不死一说;形体是生命的形式,有生死年限。但是,作为唯物科学并不认可这一点,唯物科学甚至也认可有灵魂的存在,但是其会随着人死而烟消云散,也就是说它是依附于人体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建立了量子科学以后,对传统的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是科学家们发现人类所能认知到的物质世界仅仅只占有整体宇宙的大约5%,另外的95%处于无形,并不为人类所认识,科学家把这部分空间推理为暗物质和暗能量世界。其次是经量子科学的开拓,科学家通过对量子信息的研究,终于认可灵魂就是一个量子信息载体,即使人体死亡,灵魂之信息也会永久保存在宇宙之中。 科学界的这些发现,实际上也等于证明了二点,一是我们所认知的人的生命,仅仅只是全部生命的一小部分,或者按照人体即为一个小宇宙而言,认知的只占有5%,另外处于未知的95%就是灵魂。二是量子信息理论证实了“不死灵魂”的存在。就是这二点,对帮助我们揭开人生最大的秘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揭开人生最大的秘密。我们常识中的人生即可见的物质人命,明显可以看到,人命由阴阳或生命与时空所组成,只不过她的概念我们用形体和思想来表达,形体为阴(时空);思想为阳(生命),这里的思想虽然也属无形,但是能被我们的人体所感觉到它的存在。天命与地命组合即灵魂,灵魂要占到生命整体的大约95%。相对于灵魂,人命指的即形体,也就是说,人生命是灵魂与形体的组合,或者采用生命的三位一体学说,天命、人命、地命即生命的三位一体。 一、人的生命结构划分为:天命即精神生命;地命即物质生命;人命为精神与物质结合体生命。如依据我们的二元四象理论,天命即生命或灵性生命;地命即时空或物理生命;人命系二者的结合体。如按照现代科学发现的理论来推演,天命即暗能量生命;地命即暗物质生命;人命为二者的结合体,由于人命部分为可观察到的部分,所以特别用形体与思想来进行表达,而相对处于无形的物质和能量我们就依照科学提出的概念,即暗物质和暗能量来表示。 二、我们现在谈谈人生的生死观。生命与宇宙具有同等的性质,即不断地循环轮回形成时间上的永远,因此有了灵魂永恒一说。不过很明显,这个永恒并不是绝对意义的永恒,而是相对的。因为时间本身就是运动;任何层次的生命都有形体,形体也是运动,有运动就必然存在开始与结束,这就是轮回的原点,也就是生死点。灵魂的轮回可达到和宇宙一致,所以我们认为她不死;人生轮回,平均80年即生死80年,死亡的标志就是形体的毁灭及记忆的消逝。事实上,生命的本质在灵魂,形体只不过就像一件季节性的衣服,人生的一切行为信息,都会以业力的形式永存于灵魂之中,所以又可以认为人生真正的死亡其实是不存在的。又:现代科学认为不久的将来有能力做到形体再造、记忆永续,那样是不是走向人生的永恒呢?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那时的人其实已经脱离了人生的标准,严格说人的阴阳结合体开始偏向于偏阳(天命)或偏阴(地命)领域,极大可能是偏阴体生命,那时的生命寿限达几百、几千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三、在人们的常识中,通常把灵魂作为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其实灵魂代表的是生命的整体,人生才是生命的一部分。从宇宙以及生命的形态来看,生存的对立运动决定物质与能量在宇宙及生命的组合结构中各占有大致平均的比例,我们所看到的5%物质,仅仅只是和人类形体生命同频的片段,大量的暗物质低于人类的生命层次,但高于振动的频率,并存在多元的生命层次,一直在人类生命的前方吸引物质文明的发展。在另一方向的暗能量界,照样存在多层次的生命。不管是暗物质界还是暗能量界,都和灵魂中的层次发生有相应的关系,对于常人来说,只是无法感应到而已。这里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类生命存在有二个或者三个进化的方向,一是回归至天命界,属于天道,这是宗教所倡导的方向;二是前进到地命界,属于物道,这是唯物主义倡导的方向,还有一个是原地轮回,属于人道,这是传统文化倡导的方向。 四、人生即因果的体现,也可以说这是生命的任务,人生(人命)的过程就是造业的过程,具体说,人生随着时间过去其实并不会消失,她的所有行为、信息轨迹都会被保存于天命界形成业力,并以起因的力量推动轮回,投射到地命界结成果,这个原理和科学的量子纠缠现象一样。从时间上来说地命界的果又会以未来的形式经轮回的过程呈现到现实的人生中去。这就是人生与业力、因果、轮回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其中深刻的道理:懂得因果轮回规律的人,必然会有一个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人生,因为她会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人生道理!(来源:张工博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