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闭嘴和闭眼 蔡汉以 2021-08-18 那天,有人问我:修养与修行有什么不同?我没有立即回答,因为这事真是不好回答!过了一会儿,我才说,可以这样来比喻---修养属于闭嘴;修行属于闭眼。我接着说,修养是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学识,气质等。例如不容易发脾气,与人相处和谐等,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是安身立命,以完美的姿态来做人。修行是修正行为,即回归,返本归真;如道教的“道德经”你懂得什么是清静无为的状态,你修行就开始了。佛教你懂得“诸法无常”,懂得“明心见性”你修行也就开始了。 而且,修养常常要学会闭嘴;修行常常要进入闭眼状态。现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修养常常要学会闭嘴。 做人,学说话需要一年,学闭嘴需要一生。有人吃亏在多言上,有人失败在狂妄上。真正的智者,都是少言沉默的。他们看穿不揭穿,他们看破不说破。用沉默代替辩解,用无言消除麻烦。少言是一种境界,闭嘴是一种睿智。很多时候,与其和人争论不休,惹来矛盾和冲突,还不如保持沉默,一笑而过。人都会有情绪,也会有怒气。有些人在愤怒的时候,口不择言,飙狠话,脱口而出,把人骂了,制造了更大的矛盾,让自己后悔终生。做人,太聪明会累,有时候不如装装傻。一些事,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一些人,心里看透,却不揭穿。说了,未必有用,不说,肯定有用,至少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少言,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态度。 修行常常要进入闭眼状态。 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中老年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当身体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气永存。闭目养阳。老年人适当闭目静心晒晒太阳,可以养阳。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克劳瑟发现,如果不是严重高血压症,经常晒太阳能够降低血压。当人的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便会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闭目动行。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找一处清净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滑连贯的要领,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闭目强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常常会遇到要记起某个人、回忆某件事,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来,抓耳挠腮甚是痛苦。此时不妨闭目静心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后,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闭目神游。静坐闭目,给想象插上翅膀,飞向野外,观灵山秀水,望天高云淡,听飞瀑松声,游长江大海……此时心怡神驰,心灵与天籁之声窃窃私语,天人合一,会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人到老年,不能日行千里,却能神行万里,这种“精神”畅游非常有益健康。闭目静息。老年人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时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再难以入睡时,千万不要心烦意乱,即使不能入睡,静息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要善于闭嘴和闭眼,做一个修养和修行上新台阶的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