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04-26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350
  • 铜币17474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845回复:0

[闲谈生活]听郑镛教授说“土地公信仰”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2-04-22 17:18
郑镛教授说土地公信仰
蔡汉以
2022-04-22

郑镛教授,男,1959年出生,福建漳州人。福建省知名地方史专家,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校宣传部副部长、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漳州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漳州名胜古迹》、《漳州民间信仰》、《闽南民间诸神探寻》等著作。
郑镛教授闽南土地公信仰及其当代社会价值一文中说---
土地公、土伯公,是闽南民间对土地神的俗称,其配偶则称为土地婆,是闽南乡村最普通供奉的神祗之一。明清时代,土地公信仰与闽南本土诸多地域文化元素相糅合,尊称土地神为福德正神,并逐渐演化为年节习俗。
闽南土地公信仰概说

土地养育生灵,承载万物,是人类赖于生存的载体。中华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源远流长。原始的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的土地神崇拜,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社会生活影响力的崇拜。人们为了酬谢土地负载、生养万物的功劳,封土为社而祀之,称为社神许慎的《说文解字》云:“社地主也。《白虎通义》云:“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召诰》记载:“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说的是在戊午这一天,用一牛、一羊、一猪祭祀社神的事。与祭祀地神有关的礼仪制度十分繁杂:中央王朝的“社”用五色土堆成,规模最大,所祭祀的神明可以称为地神;诸侯小国的“社”则只有其封地所在地区的一种颜色的泥土,祭祀的土地神明称为社神;“社”的规模大小、使用的祭器和祭品等等,也与该诸侯国的爵位等级相对应。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皇家及各级官府均建有社稷坛,将社神与稷神合并祭祀。《八闽通志》 卷八十《古迹》之“泉州府晋江县”记载:“社稷坛在府治西南净明坊内,宋时建,元因之”。闽南的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官府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遗址。官府祭祀的社神还保留着原始土地神崇拜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均称为社神,但所祭祀的社神的级别则与设坛官府的级别相对应在民间,社神成为县、乡以下居民聚居供奉的地方小神,被称为社公。其自然崇拜性质渐渐消失,转化为具备多种职能的地方区域守护神,人格化现象日显,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干宝《搜神记》卷五。民间所祀的乡里社神,是聚合本地区、本宗族力量的一种特殊形式,每年正月的社日,除聚会祭神、祈祷当年福运外,还是一种社交活动。西汉以后,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变化,带有原始村社残余的里社组织渐渐失去其现实的政治意义,原来的社神崇拜也就难以维持,于是兼具多种职能,以单纯的区域观念为准则的土地神就出现了,它继承了传统的土地崇拜观念,在民间得到普遍的信仰。南北朝以后,土地神往往由有功德于当地的历史人物充任。与城隍神一样,人们也将自己所敬仰、尊崇的当地历史人物立 为本地的土地神。土地信仰本来遍及城乡,但自从城隍的信仰提高之后,城市中以供城隍为主,于是在城里土地神的辖区缩小,成为城隍神的下属神,即后来所谓的“当坊土地”。管辖乡里村镇、实际上是乡 村基层官员的缩影,但基本职能是守土安民。
宋代以后,土地神简称土地,其信仰普遍流行,举凡坊里、寺庙、宅室、官衙乃至王府等,无所不在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土地神也和城隍神一样,根据行政区划各自划定了辖区,其称呼也随奉为土地神的对象不同而称为王侯、将军、府君、夫人等,成了神权系统中最基层的神祗。明初,规定土地神不称爵号,仅称某地土地神。
土地伯公的神通虽小,但在世人眼中,不失为接近民众、慈善可亲的神。其形象均 是白发老翁,和蔼可亲。有的地方塑成对偶神,称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常有对联称“公公十分公道,婆 婆一片婆心。”
清前期,闽南民奉祀的土地公被称为福德正神。民间关于福德正神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土地 公的原身为周武王时期一位名为张福德的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逝世后得到百姓感念,因而建庙 祭祀,取其名“福德”为号,称为“福德正神”;二是福德正神的原身为周武王时期一位上大夫的仆人,主人在外地为官,家中发生变故,该仆人带女寻父途中,突遇风雪。仆人脱衣护主,自己被冻死。临终时,空 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的字样,随被尊为福德正神。乾隆《鹭江志》卷一“庙宇”载:厦门岛有座 “土地庙在万寿宫巷,祀福德神。为厦岛诸街市土地神之先,俗呼日‘土地公祖。福德正神的形象与原先的土地公一样,但手上多托了一个或一叠元宝,强调其有招财聚宝的职能。
民间祭祀土地公并无定例,许多规矩是相沿成习、众从为俗。有些场合祭祀程序十分简便,如建房 或修墓时,动土之前用小三牲拜土地公,更简约的是点三支香祝祷告即可闽南民间相传农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俗称“土地公生”各街市演戏为土地公祝寿。农历六月初六,新谷登场,乡间有祭社之俗,也有在六月十五过“半年节”,用新谷作米圆祭祀祖先和社神,表感恩报本之心。农历八月,一年收成大致已成定局。乡间一般在割稻时在田头用小三牲即猪、鱼、鸭祭祀土地神,后来演变为演戏答谢土地公,持续一月之久。民间以农历每月初二、十六“作杩牙” 简称“作牙”。“杩牙”原为古代军队在出征之地所举行的祭礼,祈祷气势旺、多斩获。杩即马,牙即旗。后演化为祭祀财神,祈祷财运旺、多收获,简称为“作牙”,即用小三牲、酒菜祭拜财神。
清代土地公兼有财神的职能,每月初二、十六“作牙”也成为祭祀土地公的习俗。正月初二为“头 牙”。民间有“作牙早,发财早”的谚语,故很多人正月初一子时一到就开始做“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 “尾杩”即“尾牙”。标志着一年的辛劳和收获已经结束,新一年即将开始。大有斩获的要酬谢土地公不甚顺意的要祈求土地公保佑来年大展宏图。因此,“尾牙”成为生意人最重要的祭典之一。
以上是郑镛教授土地公信仰”!
点评:土地公,又叫土地爷、土地神、福德正神。在民间的信仰极为普遍。人们认为土地公是一方土地的保护神,在古时,凡是有百姓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祭祀土地神的现象。土地公在神仙中级别相对较低,然而,土地公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神仙之一
在民间老百姓的心中,土地公同样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人们相信“有土斯有财”。民间很多人家里都会将土地公迎进家里供奉祭拜。在每月初二与十六,便设香案烛台贡品,进行祭拜。不过农村里的人家一把是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进行祭拜土地公。
有一个关于土地公的说法:土地公名叫张德福,从小聪明孝顺,当官后为官清廉,体恤老百姓,做过许许多多的善事。活到了102岁死去,其死后三天容貌样子却是一点儿也没变,之后有一户穷人家搬来四块大石头围起了石屋,并奉祀。过了没多久,这户穷人家就从贫苦人家变身成有钱人了。人们认为这是土地公的保佑,于是大伙合资建起了祠庙塑了金身。
地神的形象多是衣着朴实、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须发全白的老人形象。人们供奉土地神,来祈福求财报平安,寄托着大大小小的美好心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