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堡的“灯笼草” 蔡汉以 2022-06-08 漳州平和蔡家堡,是闽南一个“有故事的乡村”。这里不仅是“福建第一古堡”所在地,而且有许多民俗故事传说。如“双狮走水尪”、“田螺产子与孝母”、“恩平知县蔡标小时候故事”等……有兴趣的,可查阅本人有关文章。 今天讲的是---蔡家堡的“灯笼草”。蔡家堡自古以来,就盛产甘蔗,还有水稻,小麦,黄麻等。在解放前,蔡家堡有许多“传统红糖加工仿”---闽南话叫“粕仔”。即用石轮压榨甘蔗流出蔗汁,然后蔗汁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制成红糖。解放后,在“山格糖厂”未建成之前,有的“传统红糖加工仿”还运转。我小时候,就看过在“新溪坎”那里的“传统红糖加工仿”运转。 因为村子盛产红糖,就形成了喜欢吃红糖的习惯。而红糖吃多了,依中医理论认为则偏“热”,表现为喉咙肿痛,声音沙哑。出现这种症状后,蔡家堡村民有一种神奇的解退喉咙肿痛药,这是一种草药,村民叫做“灯笼草”。别名---爆卜草、灯笼泡、鬼灯笼、打卜草、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天泡果、响铃子、地灯笼、母炮草、炮仔草。 灯笼草功能主治: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成份根含有机酸、氨基酸、黄酮甙、酚类及糖类。叶含绿原酸。果实富于胡萝卜素,含水分89.55%、氮2.01%、脂肪0.28%、糖类3.51%、纤维素0.69%、灰分0.78%、有机酸0.56%。加工采集夏、秋采收。 灯笼草生长的环境,无特别要求。例如在甘蔗园里,在杂草堆上,在古厝墙上,在田埂边等,都有灯笼草的踪迹。自古以来,村民就有采集灯笼草的习惯,即把草药捆成几组,放在通风处凉干(很少晒干)记得我小时候,父母亲把采集的灯笼草,放在竹篮里。竹篮悬吊在木楼板上(天花板),若要熬草药时,就随即取下。现在虽然时代在发展,木楼板的房子很少了,但村民几乎家家户户还有“把草药捆成几组”备用的习惯。 灯笼草是蔡家堡村民传统的解退“喉咙肿痛”良药。正直,善良,勤劳的蔡家堡村民,把这良药贡献给社会,药到病除,人人安康幸福! [山海之声于2022-06-08 19:02编辑了帖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