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声
VIP
VIP
  • 注册日期2015-05-10
  • 最后登录2024-04-28
  • 粉丝55
  • 关注0
  • 发帖数2352
  • 铜币17482枚
  • 银元21个
  • 古雷网会员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点击微信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阅读:208回复:0

[闲谈生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另一篇 道教服饰)

楼主 #
更多 发布于:2024-04-12 18:04
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另一篇 道教服饰
蔡汉以
2024-04-12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迷茫,根源就在于读书太少。读书就像精神层面的一日三餐,我们要吃饭,心灵上也需要不断地给予营养。
在书中,你可以见识到不同的人,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还可以得到不同的生命感悟。这些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找到前行的方向。
读书是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历史上的“高人”对话,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在心灵上得到滋养和启发。
读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理解自己,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
我们身处的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工作与家庭的压力总是让人疲于奔波,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人们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而读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迪,它让我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内涵和智慧。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约束,领略历史上那些智者的思想精髓。书籍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和分析方法,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心灵的食粮,它不仅能够滋养我们的灵魂,更能引导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寻找到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读书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用心去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附:文化学视域下的道教服饰
一作为文化符号的道教服饰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服饰是人的符号能力的重要形态之一。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事物,当人们用它来代表另一事物,表示一定概念、思想感情,并通过它来记录和传承人类文化时,它就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服饰艺术更是具有物质使用性与精神象征性,以及文化和审美的多重意义。
道教服饰是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社会服饰随着时代发展屡有更异,但是道教服饰则大体不变。“古者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炀帝东巡便为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有‘黄冠’之称。”(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道教服饰是一种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显现着道教独特的宇宙观、价值观,成为道教文化的物象表达,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教服饰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早期并没有完整的标准制度,一直到南朝陆修静时期,道教服饰才得到规范,这也促进了唐代道教服饰的发展,并且推动其在世俗社会里逐渐盛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道教服饰俨然成了人们的日常穿着,而在后来的时代里,道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服饰。
道教服饰的生成、积淀、延续都与道教发展有关,是道教精神、文化发展历史的记载。道教服饰的造型、材料、色彩、工艺,通过隐喻、联想等方法,传达出道教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道教服饰还有着“记史述古”的符号功能和教育、伦理等职能。
道教服饰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道教服饰外在形态性与内在表意性的研究,了解其中蕴含的道教人文内涵和艺术审美,可以对道教文化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二道教服饰的外在形态性所谓“形态性”,是指文化符号所指代的物态属性,人们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的外在形态来认识和掌握文化的根本属性。道教服饰作为道教文化的外在性符号,具有表述道教门派、教职人员等级、穿着标识等各种意义。道教服饰的文化符号特征是通过服饰的设计、剪裁、色彩等艺术元素来表现的。
道教服饰大致包括冠巾、法服、靴履三大项。法服是道教科仪、祀典、醮会等活动时穿的“礼服”。《援神契·法服》云:“古者祭祀法服,有中单蔽膝佩裳之属,今法服乃其流也。”也就是说,法服使用在最重要、最正式的场合。由于道教对法服的制作有严格规定,所谓“不得用不义之物作”“不得以锦绣作”“不得不依法做”,因此一直保持着统一性和传承性,至今还可以窥见上古遗风与三代古韵,堪称中华服饰文化重要的“活化石”。
法服制作精美,上面用金丝银线绣了各种各样的道教吉祥图案与教理教义的代表符号,如日月星辰、八卦、龙、凤、仙鹤、麒麟、宝塔等等,通过这些图案表现道教的文化理念。道教对于法服的品级有严格规定,即按入道年限与学道的深浅分为若干等级。每一个等级的道长们的衣服、冠巾、靴履,具体到所使用的衣料、颜色、样式等都有具体规定。《三洞法服科戒文》就记载了道服的古代的七种品级。此外,道教对不同场合法服的形制也有严格规定。例如,修道时诵咏经文,可以沟通人神、祈福禳祸,因此这时应该穿“经衣”,《无上秘要》记载:“无有此服,不得妄动宝经。”这体现了对神明的恭敬,以及对自身精进修行的重视。而道士平时穿着“常服”,一般都是对襟小褂、右衽,穿起来非常舒适,形式上简约,则充满了逍遥、恬淡的感觉。
三道教服饰的内在表意性所谓“表意性”,是指文化符号通过外形、色彩、材质等物态属性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审美趣味等,即通常所谓的“器以载道”。道教服饰是道教义理与思想的直观、具体而细致的体现。道教服饰是“暂假法衣,随机设教”,是借服饰的外在形式教化众生的一种方式。因此,每一件道教服饰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以法服为例。“法服者何也?伏也,福也,伏以正理,致延福祥。济度身神,故谓为服。”(《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所以,“法服”之得名是与“伏”相关,“伏”的谐音是“福”,以正理指导人们的生活,便能延长和增长福寿吉祥,又能济度身神,所以称之为“服”。
再比如,道教对于服饰颜色的配属是具有独特内涵的。对于五行与五色,道教有很多独特的颜色与教理教义的配属。例如,在受戒时必须穿“戒衣”,一般为黄色大襟,因为在五行与五色的配属中,黄色属土,土居中,可化育万物,所以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同时也包含“道化万物、参赞化育”的教理教义内涵。此外,道教服饰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服饰美学韵味。道教服饰体现了对“道法自然”的强调,崇尚“朴素”“自然”,除了举行隆重祀典时需要穿着紫色之外,大都以朴素的蓝色为主。提倡用素色、质朴的面料,所谓“不得用五彩作第,不得用锦绣绮作第。”“勿贪细滑华绮珍奇、宝冠缨络,当服法服粗涩而已。”(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反映了朴实、尚简、知足的原则。道教服饰最初是仿照“朝服”制定,反映了对儒家礼制文化元素的融合“道家法服,犹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别贵贱。”(南朝宋·陆修静:《陆先生道 门科略》)道教服饰就是彰显道教礼制、法度、秩序的象征。
道教服饰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复杂而系统的文化符号象征。对于道教服饰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态上,更应该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道教服饰文化,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道教文化的理解,探索中华古典服饰美学,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 微言宗教作者郦虹为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古雷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古雷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